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作业答案

生物化学作业答案

生物化学作业答案《生物化学》作业答案第一章绪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生物化学二、问答题为什么护理学专业学生必须自学生物化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极其与生理功能相联系的一门学科。

二、问答题请问:生物化学在医学教育中起至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促进作用,与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医学、护理各学科都有著程度相同的联系。

从分子水平阐述疾病出现的机制、药理作用的原理以及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等,都有赖于生物化学的科学知识基础。

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生化技术,为临床护理观测和护理确诊提供更多依据,对保持人类身心健康,防治疾病的出现和发展都起至着关键促进作用。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肽键3、蛋白质的等电点(pi)9、蛋白质的呈色反应二、问答题1、什么就是蛋白质的变性?详述蛋白质的变性后的临床使用价值。

2、详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种类和α-螺旋的结构特征。

3、蛋白质存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以肽键连接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肽键:一分子氨基酸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α-氨基水解酯化构成的酰胺键。

3、蛋白质的等电点(pi):在某一ph条件下,蛋白质离解成正负离子数量成正比,静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作蛋白质的等电点。

4、蛋白质的呈色反应指蛋白质分子中,肽键及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化学基团可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呈色,这种现象称作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二、问答题1、请问:蛋白质的变性就是指蛋白质在某些化学因素的促进作用下,严苛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从而发生改变化学性质并丧失生物活性的现象称作蛋白质的变性。

利用蛋白质变性原理在临床应用领域中存有关键意义和实用价值,例如(1)利用酒精、冷却煮熟、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去消毒杀菌;(2)口服大量牛奶救治重金属中毒的病人;(3)临床检验中在叶唇柱醋酸促进作用下冷却推动蛋白质在pi时凝结反应检查尿液中的蛋白质;(4)冷却煮熟蛋白质食品,有助于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推动蛋白质食品的消化吸收等。

2、答: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种类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四种。

α-螺旋主要特征是多肽链主链沿长轴方向旋转,一般为右手螺旋。

每一螺旋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0.54nm。

螺旋圈之间通过肽键上的co与nh形成氢键,是维持α-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次级键。

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伸向螺旋的外侧,其空间形状、大小及电荷对α-螺旋形成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

3、请问:蛋白质约占到人体液态成分的45%,原产广为,主要生理功能(1)形成组织细胞的最为基本物质;(2)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酶的催化作用、多肽激素的调节作用、载体蛋白的转运作用、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肌肉的收缩、机体的防御、血液的凝固等所有的生命现象均有蛋白质的参与,说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3)供给能量蛋白质在体内水解水解产生能量约为417kj(kcal),在机体储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蛋白质也就是能量的一种来源。

第三章核酸化学的练习题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核苷酸2、核酸的复性3、核苷4、核酸分子的杂交二、问答题1、核糖核酸有哪三类?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2、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核苷酸就是指核苷与磷酸通过磷酸酯键连接而变成的化合物。

2、核酸的复性指核酸在热变性后如温度缓慢下降,解开的两条链又可重新缔合形成双螺旋结构,这种现象称为核酸的复性。

3、核苷就是任何一种含氮碱与核糖或脱氧核糖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糖苷称作核苷。

7、核酸分子的杂交指适宜条件下,在复性过程中,具有碱基序列互补的不同的dna 之间或dna与rna之间形成杂化双链的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二、问答题1、请问:核糖核酸根据拉艾的促进作用和结构特点分成三大类,即为中转rna(trna)、信使rna(mrna)和核糖体rna(rrna)。

trna分子上加反华密码子和氨基酸臂,能辨识mrna分子上的密码子及融合活性氨基酸,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中转活性的氨基酸至mrna特定部位,每种trna可以中转某一特定的氨基酸;mrna从dna上mRNA 遗传信息,mrna分子中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共同组成为氨基酸编码的遗传密码,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做为蛋白质多肽链制备的模板,指导蛋白质的制备生物。

rrna就是细胞中含量最少的一类rna,主要功能就是与多种蛋白质融合成核糖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至着“加装机”的促进作用。

2、答: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是两条长度相同,方向相反而互为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dna是右手双螺旋结构,糖―磷酸骨架是螺旋的主链部分,其碱基朝内侧;双链间碱基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a-t、g-c,借氢键连接;dna双螺旋为右手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10对碱基,螺距⒊4nm。

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力量主要是上下层碱基对之间的堆积力,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起重要作用。

第四章酶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酶2、融合酶3、酶原4、同工酶5、竞争性抑制剂二、填空题1、酶催化作用的特点就是()、()、()、()。

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

三、问答题何谓酶原转化成?试述酶原转化成的机理及其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又称生物催化剂。

2.融合酶:由酶蛋白和非蛋白(辅助因子)两部分共同组成,两者融合时才整体表现其催化活性的复合物,又称全酶。

3、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

4、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经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5、竞争性抑制剂:这种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化学结构相近,两者共同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了底物与酶的融合,并使酶活性受遏制。

二、填空题1、高度的催效率、高度的特异性、酶活性的可调节性、酶活性的不稳定性2、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三、问答题请问:并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受到某种因素促进作用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暴露出或构成活性中心,使无活性的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

酶原转化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专一的蛋白酶促进作用下,分子内肽链的某一处或多处被切除术部分肽段后,空间结构出现发生改变,酶的活性中心构成或曝露过程。

意义:1)避免细胞产生的蛋白酶对细胞进行自身消化;2)使酶原到达特定部位才发挥作用,保证代谢的正常进行。

第五章维生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维生素2.水溶性维生素3、硫胺素二、填空题1、脂溶性维生素包括()、()、()、()。

2、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主要有()、()、()和()。

三、问答题1、维生素a缺少为什么可以引发夜盲症?2、tpp、fad、fmn、nad+、nadp+、hscoa中各含有哪种维生素?维生素与它们的生物化学功能有何关系?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维生素:就是保护人和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和身心健康所所需的一类营养素,本质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2、水溶性维生素:指能溶解于水溶液中的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它们是的一类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代谢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3、硫胺素:指维生素b1硫分子由含硫的噻唑环及含氨基的嘧啶环两部分共同组成故又名为硫胺素。

二、填空题1、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2、排便量严重不足、稀释障碍、需要量减少、某些药物的影响三、问答题1、答:人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中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

视紫红质由11-顺视黄醛与不同的视蛋白构成。

维生素a缺乏时,血液循环中供给视黄醇的量不足,因而杆状细胞合成视紫红质的量减少,对光敏感度降低,使暗适应时间延长,甚至造成夜盲症。

2、请问:tpp―所含维生素b1,为α-酮酸水解脱羧酶的辅酶,参予α-酮酸的水解脱羧。

fad―所含维生素b2,形成黄酶的辅酶成分,参予体内水解反应中寄氢和寄电子的促进作用。

fmn―所含维生素b2,同上。

nad+―含有维生素pp,构成不需氧脱氢酸的辅酶,参与氧化应中递氢和递电子作用。

nadp+―含有维生素pp,同上。

hscoa―所含维生素泛酸,就是coa及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的组分,参予酰基迁移促进作用。

第六章糖代谢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促进作用2、磷酸戊糖途径3、糖的有氧水解4、糖酵解5、乳酸循环二、问答题1、糖酵解的主要特点和生理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说道糖异生促进作用就是糖酵解的逆过程这句话的观点不恰当。

3、机体就是如何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主要包括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丙酮酸生等,糖异生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2、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新陈代谢途径中的一条支路,由6-磷酸葡萄糖已经开始,分解成具备关键生理功能的5-磷酸核糖和nadph+h+,此途径称作磷酸戊糖途径。

3、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生成co2和h2o的反应过程。

4、糖酵解葡萄糖在缺氧情况下分解为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5、乳酸循环在肌肉组织中葡萄糖经糖酵解分解成乳酸,乳酸经血液载运至肝脏,肝脏将乳酸异分解成葡萄糖,再释放出来reuptake被肌肉摄入利用,这种新陈代谢循环途径称作乳酸循环。

二、问答题1、答:糖酵解是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代谢反应,全过程在细胞的胞液中进行,反应的产物是乳酸。

糖酵解产能少,1分子葡萄糖经酵解净生成2分子atp,1分子来源糖原的葡萄糖残基净生成3分子atp,但对某些组织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组织的供能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如成熟的红细胞完全依赖糖酵解提供能量;长时间或剧烈运动时,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糖酵解反应过程加强迅速提供能量;病理性缺氧,如心肺疾患,糖酵解反应是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

2、答:因为糖酵解过程中有三个酶促反应既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步骤是不可逆的,所以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必须依赖另外的酶既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二磷酸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稀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催化,绕过这三个能障以及线粒体膜的膜障才能异生成糖,所以说糖异生作用是糖酵解的逆过程这句话的说法不正确。

3、请问: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在3.9―6.1mmol/l之间。

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靠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之间的动态平衡去保持。

血糖的来源:⑴食物中消化吸收reuptake;⑵肝糖原分解;⑶糖异生。

血糖的去路:⑴水解水解,供应能量;⑵制备糖原;⑶转变成其等非糖物质;⑸血糖浓度少于肾糖阈(8.96mmol/l)时,可以由尿中排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