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科学方法应用的分析,错误的是()A.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用荧光标记法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哪些细胞结构D.用模型建构法研究血糖平衡的调节机理2.实验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调查时,若调查对象为濒危物种,不适合选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应采用逐个计数的方式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主要目的是使小动物爬出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浸泡法用的药液多,所以一般比沾蘸法时间短D.制作生态缸时,为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应按时向生态缸中补充所需物质3.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一黑色、b灰色、B1一黄色)。
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A.若干年后,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分别属于不同的物种B.随着时间的推移,乙岛屿上B1的基因频率一定会继续升高C.三个岛屿中乙、丙两个岛屿上的环境背景颜色更加接近D.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4.小明同学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热水,他会立即缩回手(反应1)并马上用冷水冲洗(反应2) 。
下列有关反应1和反应2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1与眼睛受到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B.在反应1和反应2中,都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反应1中,兴奋在小明的神经纤维上发生双向传导D.反应1和反应2都与人体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有关5.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距离的增大,蝗虫的种群密度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6.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发生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B.染色体结构变异往往会引起基因结构发生改变C.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会使基因中的氢键数目减少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乳酸菌、噬菌体和人体中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乙病遗传特点有____________。
(2)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____。
(3)Ⅱ-2有____________种基因型,Ⅲ一8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可能(4)若Ⅲ一4与Ⅲ一5结婚,生育一患甲、乙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生育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生育不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8.(10分)野生生菜通常为绿色,遭遇低温或干旱等逆境时合成花青素,使叶片变为红色。
花青素能够通过光衰减保护光合色素,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人工栽培的生菜品种中,在各种环境下均为绿色。
科研人员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1)用野生型深红生菜与绿色生菜杂交,F1自交,F2中有7/16的个体始终为绿色,9/16的个体为红色。
①本实验中决定花青素有无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本实验获得的F2中杂合绿色个体自交,后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F2自交,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
所有株系中,株系内性状分离比为3:1的占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把这样的株系保留,命名为1号、2号__________。
(3)取1号株系中绿色与深红色个体进行DNA比对,发现二者5号染色体上某基因存在明显差异,如下图所示。
据图解释:1号株系中绿色个体的r1基因编码的r1蛋白丧失功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
(4)进一步研究发现,与生菜叶色有关的R1和R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互结合成为复合体后,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使生菜叶片呈现深红色。
在以上保留的生菜所有株系中都有一些红色生菜叶色较浅,研究人员从中找到了基因R3,发现R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也能与R1蛋白质结合。
据此研究人员做出假设:R3蛋白与R2蛋白同时结合R1蛋白上的不同位点,且R1R2R3复合物不能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
为检验假设,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向浅红色植株中转入某一基因使其过表达,实验结果如下。
受体植株转入的基因转基因植株叶色浅红色植株(R1R1R2R2R3R3)R1深红色浅红色植株(R1R1R2R2R3R3)R2深红色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上述假设,如果支持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支持请提出新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0分)解磷菌能分泌酸性物质分解并释放土壤中固化的磷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元素之一,可用于合成植物体内的等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
(至少写两种)(2)筛选土壤中解磷菌时,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磷酸钙,筛选原理是观察培养基中是否出现溶磷圈,培养基中出现溶磷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解磷菌主要有细菌和真菌两种类型,欲从菌落特征上判断其类型,应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等参数。
(4)在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土壤中解磷菌数量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甲、乙同学用同一稀释培养液计数菌落数时,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35、146和152,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1和60,甲、乙同学统计的菌落数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0.(10分)某天然池塘中生活着不同食性的多种鱼类,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该生态系统可稳定存在。
有人将该天然池塘改造成了以养殖鲶鱼为主的人工鱼塘,在养殖过程中要投放鱼饲料。
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池塘中不同食性的鱼类往往占据不同的水层,不同食性鱼类的这种分层现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天然池塘可稳定存在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2)与天然池塘相比,人工鱼塘的鱼产量较高,若天然池塘与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
(3)如图为该人工鱼塘中主要生物的捕食关系图。
图中轮虫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若一年内该鱼塘中水草同化的能量为Q,动物X同化的能量为M,不考虑人工投放的鱼饲料,理论上这一年内鲶鱼同化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果蝇的腹部有斑与无斑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斑性状由B基因控制,无斑性状由b 基因控制,杂合子在雌雄个体中的表现型不同。
红眼与白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现用无斑红眼(♀)与有斑红眼(♂)进行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表现型无斑红眼有斑红眼无斑白眼有斑白眼性别雌果蝇6/16 2/16 0 0雄果蝇1/16 3/16 1/16 3/16(1)控制眼色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
(2)亲代有斑红眼(♂)的基因型为_______,若只考虑果蝇腹部斑纹性状,则在雌果蝇中表现为无斑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若想确定F1中有斑果蝇的基因型,现从F1个体中选择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且预测实验结果为:①若杂交后代雌果蝇均为有斑,则F1中的有斑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②若杂交后代雌果蝇出现了无斑,则F1中的有斑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
请利用遗传图解表示上述判断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类比推理法是通过对已知事物的特点和性质来推断或理解未知事物的特点和性质,从而达到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目的。
但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是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必须进行验证。
模型构建是自然科学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当研究对象难以直接操作或研究时,可以考虑使用模型构建的方法。
该方法用模型来模拟研究对象,被模拟的对象称为原模。
模型构建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与原模的比较来验证。
【详解】A、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是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B、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正确;C、科学家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发现了被标记的亮氨酸依次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高尔基体中、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囊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由此探明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依次经过了哪些细胞结构,C正确;D、研究血糖平衡调节机理的方法是模型建构法,D正确。
故选A。
2、A【解析】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即用一定规格的捕虫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2、制作生态缸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
【详解】A、种群密度调查时,若调查对象为濒危物种,数量较少,不适合选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应采用逐个计数的方式,A正确;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错误;C、用浸泡法处理插条与沾蘸法相比,要求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较低,一般比沾蘸法时间长,C错误;D、生态缸是密封的,在物质上是自给自足的,不能向其中加入任何物质,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