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甲】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婢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飞辞不受,玠益敬之。
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欲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改动)
【注释】①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
②名姝:有名气的美女。
③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
④营第:建造宅子。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B.而或长烟一空上下一白
C.吴玠素服飞吴广素爱人
D.饰名姝遗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人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凭借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处在僻远的江湖就为他们的国君忧虑。
D.然则何时而乐耶?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①段以“至若”领起,语言骈散结合,格调高亢,节奏明快有力,B.【乙】文表现了岳飞是一个孝顺、自律、善用人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C.【甲】文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
【乙】文通过记录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
D.【甲】【乙】两文体裁各异,但都表现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5)把“文言文阅读”【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
二
文言文阅读(15分)
世人无贤不肖,皆言“忍”。
若真能忍,则其取祸必少,败事必寡。
昔里中一富儿素悭,亦能从事于忍。
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故出言詈①之,富儿不为动;已复詈其妻子,富儿不胜忿,持梃挞之,一击而毙,为仇家所持,竟坐②偿。
此知从事于忍,至于难忍,而卒不能忍者也。
刘忠宣公里居,舟行水畔,一人方帽青衫,呼公名大骂,若为不闻也者。
其人骂至五里许,倦而返。
不逾月,一主政以公差舟行,前一人复骂主事,如骂刘公者;主政曰:“何物怪人?横逆至此。
”命抶③之二十,不数日死。
及死,乃知其宗室而病心④者,主政竟坐偿。
人乃问忠宣曰:“公何以知此人宗室而不与较耶?”公曰:“余备位卿贰⑤,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此烛⑥患于未来,而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也。
吁,世之言忍者,能以刘公为法⑦,必能寡过。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注释】①詈(lì):骂。
②坐:犯罪。
③抶(chi):笞,鞭打。
④病心:指患心痛之疾。
⑤备位卿贰:备位,指任职,古时居官的自谦之词。
卿贰,即二品、三品的京官。
⑥烛:洞察。
①法:规范,准则,模范。
此处指学习的糖样。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
(1)昔里中一富儿素悭()(2)其人骂至五里许()(3)一主政以公差舟行()(4)必能寡过()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16.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内容。
(3分)
(①)遇仇家欲嫁祸,(②)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丐)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③)动。
17.“以刘公为法,必能寡过”,因为刘公的“忍”,是智慧的“忍”,请比较刘公与富儿(或主政)的表现,分析刘公的智慧。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