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之立意分析与写作指导(学生版)

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之立意分析与写作指导(学生版)

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之立意分析与写作指导(学案)常熟市王淦昌中学周学清2013年11月5号一、课题导入比较: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1、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如下图所示:本质: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形式: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2、新材料作文与其他题型的区别新材料作文: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

旧材料作文:也可以多角度立意,但是其立意有非常明确的指向,只能是材料的核心内涵的扩展和延伸。

新材料作文的出发点是。

话题作文:要在话题的范围内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通过自己对材料的选择、思考,提炼出与总话题相关的属于自己独特认识的主题来。

话题作文的出发点是。

命题作文:在命题的范围内作文,文章的内容要与题目的内在意蕴吻合。

命题作文的出发点是。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新材料作文审题三原则1.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二、温习知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切入点:1、从入手,2、从入手,3、从入手,4、从入手,5、从入手,6、从入手。

三、典型引路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06年全国高考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过程分析本材料的“主角”是。

提问1:材料告诉我们什么事件?回答:提问2:“牧羊人”如何评价“乌鸦”的行为?回答:情感倾向:分析:乌鸦之所以被捉,是因为它据此立意:1、2、提问3:“孩子”如何评价“乌鸦”的行为?回答:提问4:为何如此评价?回答:乌鸦: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情感倾向:一般立意:☆最佳立意:教师点拨新材料作文的关键,是看懂材料,选好写作角度。

具体步骤如下:1、2、3、4、四、文题展示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

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

”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

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1、弓:出色的、又远又准——猎人:2、弓的外观:毫不出色、稍微笨重——猎人:3、的初衷——的结果由物及事、人进行深入分析弓为什么会断?原因在于猎人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过分看中了弓的外表。

因此:①;②;③。

素材链接1、2、3、五、学生作文立意举例且作分析(请学生逐一分析立意是否合适,并说明原因)1、苛求与失去2、找准自己的位置3、主观与客观协调4、完美也要适度5、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6、真实最美7、物尽其能8、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其中最佳立意为六、写作指导提问:如何防止出现作文中“油水分离”现象?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文章“说服人”的目标或“感动人”的目标?请看本次我班学生作文中的几段文字,希望对同学们写作有所帮助。

提示:请同学们画出与材料相关的文字,并琢磨事理与材料性结合的好处。

1、如何结合材料进入分析(一)一张檀木弓,本来射得又远又准,可带着对外观的失落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出了一幅绝美的《行猎图》时,弓却被拉断了。

大概是猎人有着过分追求完美的心吧!殊不知完美也要适度,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杨莉)爱,是一个充满美好的字,但假如不能把握好爱的分寸,那么,爱就会变成一把双刃,就像那位猎人,因太爱惜弓而导致了弓的折断,好意的结果,却与他的初衷相悖。

(王晓阳)2、如何结合材料进入分析(二)“大自然创造了我们,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人人拥有不同的本色,不要苛求,保持生命本色就好。

弓的外观虽不出色,略有些笨重,但它不是用来欣赏的,它是实实在在的,用来打猎的,猎人装饰它,结果让它背离了自己真正的价值。

(毛培)良弓虽然笨重,却能百步穿杨,若苛求其外表只能减弱其发射力,甚至弦折弓断,得不偿失。

因此,苛求有时意味着失去,不要苛求,充分发挥作用即可。

(朱玲钰)3、如何紧扣材料深入议论(一)追求生命的本色并不是如材料中猎人对弓画上行猎图。

过度的装饰只会让弓丧失自己的功能,成为一块烂木头。

追求生命的本色,应发扬“弓射得又远又准”功能,而不是华美的修饰。

这样,我们才会像苏伟贞、泰勒一样成为“出色的弓”而不是如于丹、刘铁男一般,成为“断了的弓”。

(张弛斌)4、如何紧扣材料深入议论(二)良弓虽然笨重,却能百步穿杨,若苛求其外表只能减弱其发射力,甚至弦折弓断,得不偿失。

因此,苛求有时意味着失去,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方是良策。

(陈昱衡)自然本是和和谐谐,而这拉弓人却忽视这一点,只去追求表面的华丽,而与愿望违背,失去真爱。

(王怡婷)5、如何紧扣材料深化结尾(一)正如弓主人的初衷是为了让弓更加完美,但没想到最后却给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家长们应从弓主人那里吸引教训,免得遗憾终身。

(严文彬)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猎人或许为那破碎的弓至今仍在悔恨,可我们却要以此为鉴,不可追“华”弃“实”。

(马志豪)6、如何紧扣材料深化结尾(二)永远不要做那张华而不实的雕花的弓,虽然我们可能有些笨重,不好看,但我们坚韧、实用,能把人生之箭射得又远又准。

(周玲玲)材料中的猎人,不懂得怎样去欣赏弓,弓能射远射准就好,结实耐用是弓的本色,何必苛求外观之美呢?因此,你我切忌追求华而不实。

做一个踏实的人,务实地做好每件事,这不就是最平凡的真实之美吗?(陈昱衡)★7、记叙文中如何做到“形似神似”浓妆艳抹不如素面朝天,你长得再帅也比不上你的才能,大公司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不是花瓶,你这把良弓如果过多地雕饰就只会断裂。

(金晓秋)我就是那把弓,而妈妈您就像那个猎人,您是因为爱才让我放弃学画,而我不能够失去画画。

妈妈,不要让您的爱对我造成伤害。

(王瑜茜)七、拓展引申文字类材料作文,我们该如何审题立意呢?请学生回答文字类材料作文的基本审题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其中最关键的是:八、巩固训练阅读下面材料,确定立意后写个作文提纲,200字左右。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由果溯因法第一步:从结果入手;第二步:找出原因(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句:原因作主语﹢谓语﹢结果作宾语结果:原因:组句:附:学生习作展示1完美也要有适度常熟市王淦昌中学高三(7)范盈莹古人云:“力至劲则衰,思至详则漏。

”世间本无尽善尽美,过分苛求只会徒增一份疲惫,因为完美也需要适度。

且说曾经看不见山藏古寺,识不出庐山真面目,猜不透犹抱琵琶半遮面,闻不到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些本是极美之物,但文人仅用方寸之笔尽显了天地之宽,他们并没有将每件事物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因为他们懂得留有分寸,不失其事物本身最真实的特色,所以我们才能领略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学韵味,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音乐造诣。

再说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然而这个颇有争议的女强人死后,却留下一块无字碑,千百年来引得人们纷纷猜测,哪一个才是她真实的想法,一切都无从考证。

但毫无疑问的是,武则天想留给人们的还有什么比一块干干净净的石头更好呢!如果说这是刻意为之,那么武则天就不愧是一位洞察人性的政治家;如果说这是这是偶然造成的,那么她更是上天的宠儿了。

倘若这是一块记满武则天平生事迹的高碑,赞扬她丰功的大碑,我们或许不再敬佩她,而是认为她是个自大狂妄的小妇人,可幸的是,近乎完美的武则天把握了一个度,于是成为了名垂青史的女王。

古人尚且如此,然而21世纪的我们早已习惯背着沉重的书包奔走在水泥钢筋所建筑的城镇之间,把精致看做一种奢侈,陶醉于巧妙的安排和周详的规划之间,急功近利地想要做好每件事,却往往带来相反效果。

有些人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波,为了升职晋级阿谀奉承,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择手段,即使有一天拥有了人人羡慕的生活,得到了众人之上的地位,那又如何?就像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四岁当选进入国家幼儿申奥形象大使,8岁练得一手好书法,12岁与父亲同台演出,本是星光无限,前途无量,而如今却只能身陷囹圄。

这,恐怕,只能怪上天给予李天一的完美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

就像那本是由黒木制成的绝世好弓,在最优秀的艺术家雕刻后只能是一把断弓,一把废弓,猎人要求过度完美,导致木弓本身遭到了破坏,所以它断了。

我们人也是如此,凡事均要求过度是不科学的,也是不明智的,学会准确而恰当地选择和判断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完美且适度,去实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

本文长处:本文需升格之处:附:学生习作展示2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常熟市王淦昌中学高三(7)陆杰炜“阿哲,妈妈回来了!看看我都给你带了什么惊喜回来了。

”随着一叠《新华字典》那么厚的考卷放到了满是参考书和试卷的桌子上,王哲勉强地抬起了头,眼里看到的是考卷,耳朵里听到的是桌子不堪重负的“吱呀”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