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脂精炼

油脂精炼

油脂精炼 34
3、操作温度 初温,加碱毛油温度 终温,反应后油-皂粒呈现明显分离时, 促进皂粒凝聚加速与油分离而加热所达 到的最终油温 中性油被皂化随操作温度升高而增加 间歇低温,连续高温碱炼 4、操作时间 时间越长中性油损耗越 大
油脂精炼 35
5、混合和搅拌,均匀分散;提高反应 速率 6、杂质的影响,除游离脂肪酸外,还 有胶溶性杂质、羟基化合物和色素 7、分离
油脂精炼 30
影响碱炼的因素
1、碱及其用量,理论碱量算法:NaOH(Kg)= 7.13 ×10-4×油重×酸值 超碱量 为了阻止逆向反应弥补理论碱量在分解和凝聚 其他杂质、皂化中性油以及被皂膜包容所引起 的消耗,需要超出的碱的量。 对于间歇碱炼工艺超碱量在0.05-0.25%。 对于连续碱炼工艺,超碱量占理论碱的10-50%。 GNAOH=(G理+G超)/C
油脂精炼 7
(6)脱色采用活性白土、硅酸铝、活性炭等吸附剂, 脱除油中的各种色素、胶质、氧化物等。 (7)脱臭或物理精炼采用真空汽提原理,脱除油中的 低分子臭味物质、FFA、单甘酯、甘二酯、硫化物以及 色素热分解产物等。 (8)脱蜡或脱脂主要采用冷冻、结晶或冬化结晶、分 提法脱除油中的蜡脂或固脂。 (9)过滤与精滤采用合适的过滤设备将毛油中的固体 微粒、脱色油中的白土以及氢化油中的催化剂等去除, 确保成品油的清晰度。
油脂精炼 20
(二)水化脱胶工艺
按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水化工艺可分为 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 间歇式水化工艺
高温水化脱胶
油脂精炼 21
油脂精炼
22
连续式水化工艺
是指水化和分离两道工序均采用连续化生产设 备
连续式水化工艺优点是处理量大、精炼率高、油脚 含油少
油脂精炼
23
(三)水化脱胶设备
水化锅,连续水化器,连品质和加 工工艺直接相关。毛油中非水化性磷脂 (β 磷脂)和磷脂的钙、镁复盐的含量 多,会严重影响脱胶效果。
油脂精炼
19
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促使胶体质 点凝聚。 磷酸和柠檬酸可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 脂。 磷酸、柠檬酸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 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 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加速沉降。
油脂精炼 26
2、 磷酸脱胶工艺
油脂精炼
27
酶法脱胶工艺
原理是利用磷脂酶A2,在一定的反应条 件下,进行催化水解,把油脂中的非水 化性磷脂转化成水化磷脂,然后用水化 脱胶法将这些胶质去除。磷脂酶A2对水 解甘三酯中的!0位酰基具有专一性,而对 脂肪酸和磷脂的类型却没有严格的专一 性。
油脂精炼 28
油脂精炼
8
第二节油脂精炼技术与过程设备
一、毛油中不溶性杂质的分离 毛油中的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机械杂质: 料胚 粉末,饼潭粕悄,泥砂,纤维等 (一)沉降分离 沉降法主要用来分离机榨毛油中的饼渣、油脚、 皂脚、粕末等杂质。原理是根据斯托克斯定律, 粒子的沉降速度,取决于颗粒大小、密度、黏 度以及温度等因素,是一种自然过程
油脂精炼 11
(三)离心分离法
1、离心分离原理 利用物料组分在旋转 时产生不同离心力而进行的分离方法 离心沉降和离心过滤 2、离心分离常用设备 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CYL型离心分 渣筛
油脂精炼
12
二、脱 胶
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 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 果。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 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 用量,并使皂脚质量降低;在脱色过程 中,增大吸附剂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 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质的过程称为脱胶。
油脂精炼 13
毛油中的胶质主要是磷脂,所以“脱胶” 也称“脱磷” 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黏液质以及胶质 与多种微量金属(Ca、Mg、Fe、Cu)形 成的配位化合物和盐类 胶质的存在不仅影响油的品质和贮藏稳 定性,而且影响到后续碱炼脱酸工序易 产生油、水乳化,增加炼耗和用碱量, 影响吸附脱色尤其对于物理精炼之效果。
油脂精炼 39
连续式碱炼 P53
优点:油、碱之间接触时间很短,中性油皂化 很少;离心机分离效果好、皂脚含油低;处理 量大、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自动排渣,确保了 生产连续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油脂精炼
40
碱炼脱酸设备
1、皂脚调和罐 处理富油脚 P60 2、油碱比配装置 3、混合机 碱或水在油中高度分散、混合 4、超速离心机 分离油和皂脚
油脂精炼 4
毛油的组成
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 含有极少量的杂质。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 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功不可没”。 悬浮杂质:泥沙、料胚粉末、饼渣 水分 胶溶性杂质:磷脂、蛋白质、糖以及它们的低级分解 物 脂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FFA)、甾醇、生育酚、色 素,脂肪醇,蜡 其它杂质:毒素、农药
油脂精炼
38
碱炼脱酸工艺
间歇式碱炼 即所谓“罐炼”,其操作全过程包括进油、 加碱、搅拌升温(约每分钟升高1度、加水、 静置沉淀(8-16h)、水洗、真空干燥以及皂脚 撇油等步骤 碱炼操作按照加碱浓度与油温的不同,可以分 为低温浓碱(初温20-30度,碱液浓度2-25波美 度,终温约65长亦称“干法” )与高温淡碱法 (初温约75度,碱液浓度1-16度,终温90-95度 适用于酸价低、色泽浅而杂质少的毛油) 。
油脂精炼
31
油脂精炼
32
2、碱液浓度 (1)碱液浓度的确定原则。 1)碱滴与游离脂肪酸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能保证碱液在油中有适宜的降速。 2)有一定的脱色能力。 3)使油皂分离操作方便。
油脂精炼 33
(2)碱液浓度的选择依据 1)粗油的酸价 2)制油方法 3)中性油皂化损失 4)皂脚的稠度 5)皂脚含油损耗 6)操作温度 7)粗油的脱色程度
油脂精炼 15
(一)脱胶原理
1、溶胶的基本特性 分散性:溶胶中粒子与介质间存在着界 面,表面积随粒子分散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稳定性:溶胶粒子具有高表面能,帮 粒子总要趋向降低表面能达到稳定的平 衡状态,即产生凝聚而沉降
油脂精炼
16
2、 影响水化脱胶的主要工艺参数
(1)温度毛油中胶体分散相开始凝聚时的 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温度高,脂的黏 度低 水分高,磷脂的吸水能力强、水化速度快、 磷脂膨胀充分、油脚中含油少,但含水分 过多,不利贮存而且能耗较大。 水化温度也不能过高 (2)加水量
间歇:絮凝情况、皂脚稠度、分离温度和沉降时间 连续:分离机性能、物量通量、进料压力及轻相出 口压力等
油脂精炼 36
8、洗涤与干燥 洗涤影响因素:温度、水质、水量、电 解质以及搅拌等 干燥一般采用真空干燥
油脂精炼
37
碱炼损耗及碱炼效果
两大类损耗 绝对损耗 工艺附加损耗 精炼效率
精炼效率=(精炼率/毛油中性油含量)×100%
油脂精炼 14
水化脱胶
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 定数量的水或电解质稀溶液,加入毛油 中混合,使胶质能吸水膨胀、凝聚形成 相对密度较油大的“水合物”,从而利 用重力沉降或离心分离法,达到分离、 净化之目的。 在水化脱胶过程中,能被沉降分离的以 磷脂为主,而与磷脂结合在一起的蛋白 质、黏液质和微量金属等物质,也将一 起被去除。
油脂精炼 25
磷酸脱胶法作用: (1)有效去除某些非水化性胶质和微量金属元 素;将β-磷脂和磷脂的金属复合物转变成水化 性磷脂。 (2)使叶绿素转化成色浅的脱镁叶绿素、对降 低红色也有效。 (3)使Fe、Cu 等离子生成络合物,钝化这些微 量金属对降低油脂氧化的催化作用,增加油脂 的氧化稳定性,改善了油脂的风味。
油脂精炼
24
油脂酸炼脱胶
1、酸法脱胶原理 酸炼脱胶法,一般采用硫酸或磷酸进行脱胶 硫酸脱胶法一般用于工业用油脂的精炼 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能以2:1 的比例吸出胶 质中的氢和氧。同时它又是强氧化剂,能使部 分色素氧化破坏。 稀硫酸是一种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能 中和胶体质点的电荷,使之积聚而沉降。它也 还有催化水解作用,促进磷脂等胶质水解。
三、 脱

植物油脂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 量取决于油料的质量。种籽的不成熟性,种籽 的高破损性等,乃是造成高酸值油脂的原因, 尤其在高水分条件下,对油脂保存十分不利, 这样会使得游离酸含量升高,并降低了油脂的 质量,使油脂的食用品质恶化。脱酸的主要方 法为碱炼和蒸馏法。蒸馏法又称物理精炼法, 应用于高酸值、低胶质的油脂精炼。
29
油脂精炼
碱炼脱酸的作用
烧碱能中和粗油中的绝大部分游离脂肪酸,生 成的钠盐在油中不易溶解,成为絮状物而沉降。 生成的钠盐为表面活性剂,可将相当数量的其 他杂质也带入沉降物,如蛋白质、粘液质、色 素、磷脂及带有羟基和酚基的物质。甚至悬浮 固体杂质也可被絮状皂团携带下来。因此,碱 炼具有脱酸、脱胶、脱固体杂质和脱色素等综 合作用。 烧碱和少量甘三酯的皂化反应引起炼耗的增加。 因此,必须选择最佳的工艺操作条件,以获得 碱炼油的最高得率。
油脂精炼 17
(3)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由于水化作用发生 在油相与水相的界面上,因此,在水化的开始 阶段需要较高的混合强度(快速搅拌或设立混 合装置),确保水分充分均匀分散、水化完全; 但由于磷脂是W/O 型乳化剂,因此混合强度不 宜过高,以免形成稳定的乳化状态 (4)电解质如上所述,加入电解质有利于提 高水化效果与油脂的稳定性。但对磷脂的综合 利用有一定影响,食盐、磷酸盐和明矾
油脂精炼
5
工艺流程 毛 油—→过滤—→脱胶—→ 脱酸—→真空干燥—→脱色—→
┌——→脱蜡→——┐ 脱臭—→过滤—→精制食用油
油脂精炼
6
油脂精炼的内容
(1)去除不溶性杂质采用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等物 理方法。 (2)脱胶即脱除毛油中的磷脂、黏液质、树脂、蛋白 质、糖类、微量金属等,一般采用 水化法、酸炼法或酶法脱胶。 (3)碱炼用烧碱或碱液中和法,脱除油中的FFA、酸 性色素、硫化物、油不溶性杂质和微量金属。 (4)水洗洗去残留于碱炼油中的皂脚与水溶性杂质。 (5)干燥用加热、真空干燥法,脱除精炼后油中的水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