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商品学的一般知识,商品的分类、商品质量、商品属性、商品标准、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与环境、资源等。
培养学生介绍商品、鉴别商品、正确使用商品、保养维护商品的能力。
它要以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价格实务与零售实务的基础。
2、课程目标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商品学的一般知识,商品的分类、商品质量、商品属性、商品标准、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与环境、资源等。
培养学生介绍商品、鉴别商品、正确使用商品、保养维护商品的能力。
技术知识目标:通过理论及实训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编制企业营销目标与任务书;分析现有业务并编制发展计划;了解整个营销活动过程;根据不同需求水平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根据新业务计划制定市场营销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分析、评估市场营销活动的效果与经验。
职业能力目标:能将商品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在工作出现类似的问题,能够独立解决,并举一反三地总结。
职业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
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具备有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
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
1、课程内容
项目一:商品学的认知。
使学生了解商品学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熟悉商品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如:商品生产与环境保护、商品生产与自然环境保护、商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及商品生产与绿色发展。
项目二:商品管理。
通过课程的设计与介绍让学生了解商品的分类,如:商品目录识读、代码编制、条码申请,让学生掌握商品的质量管理以及商品管理的基本要求、熟悉商品包装材料选取、包装策略的制定、商品养护管理。
项目三:商品标准。
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商品标准的分类和级别,标准制定原则、标准编写要求,掌握商品标准制定程序、复审办法、商品标准化概念及标准化内容。
项目四:商品检验。
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商品检验的概念和分类、商品检验的依据、商品检验的内容,掌握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目的和任务,工作流程等。
项目五:认证。
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商品监督的种类和形式,产品质量认证、产品质量认证的类型和程序,掌握CCC认证、CQC认证等。
项目六: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
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及特点、掌握假冒伪劣商品的鉴别要点。
项目七:消费者权益保护。
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和经营者的四项义务,掌握消费者保护自我合法权益的五个途径,《产品质量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知识。
2、教学设计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讨论
2.学习方法:通过具体任务,印证和把握课堂教学内容
3.教材编写选用:《商品学》窦志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第四版
4.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5.师资条件:张媛媛,经济学硕士副教授
6.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大作业考查,平时成绩(考勤+学习通课堂提问)占50%,期末大作业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