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业污染
工业废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
工业废水海洋污染特点
2007-10-26 中国环保网
首先是污染源广
人类的海洋活动主要是航海、捕鱼和海底石油 开发,目前全世界各国有近8万艘远洋商船穿梭于 全球各港口,总吨位达5亿吨,它们在航行期间都 要向海洋排出含有油性的机舱污水,仅这项向海洋 排放的油污染每年可达百万吨以上通过江河径流入 海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污水量更是大得惊人。
不断发展科技监测手段
我国已发射三颗海洋卫星:实时监测灾害预警 2020年前我国预计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形成 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 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通过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国 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海 域区域用海规划遥感监测以及重大建设项目遥感监 测的长效机制。全面掌握海域资源、海域使用和管 理状况,及时为各级政府、海洋部门和社会公众提 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南方网 2012-09-26
入海超标工业污水
矿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大 海里海水浑黄、遭受严重 污染
辽宁大连输油管爆炸致超过五十平方公里海面污染 2010年07月19日 山东电视台《早新闻》
2011年6月30日,南方周末率先披露中国最大海上油气田 蓬莱19-3发生溢油事故,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据 国家海洋局最新数据显示,造成累计5500平方公里海面遭受污 染。我国的海产品受到污染,并出现了大量死亡现象。养殖户 们遭受的经经损失可能超过1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第四是防治难 危害大
海洋污染有很长的 积累过程,不易及时发 现,一旦形成污染,需 要长期治理才能消除影 响,且治理费用较大, 造成的危害会波及各个 方面,特别是对人体产 生的毒害更是难以彻底 清除干净。“污染易、 治理难”,保护海洋就 是保护人类自己。
我国海洋工业污染事件
1.人为污染 2.意外事故
其次是持续性强
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它不像大气和 江河那样,通过一次暴雨或一个汛期使污染得以减 轻,甚至消除。一旦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 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在海洋中越积 越多,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对人类 造成潜在威胁。
第三是扩散范围广
全球海洋是相互 连通的一个整体,一个 海域出现的污染,往往 会扩散到周边海域,甚 至扩大到邻近大洋,有 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 球。石油进入海洋,经 过种种物理化学变化, 最后形成黑色的沥青球, 可以长期漂浮在海上, 通过风浪流的扩散传播, 在世界大洋一些非污染 海域里也能发现这种漂 浮的沥青球。
被污染物毒死的鱼
“对症下药”
国家法律
需要逐步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 境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但任然有很多漏洞 及制度缺陷(王曦建议): 1.建立政府、公司和第三方主体在应对海洋污染 事件过程中的良性互动的法律保障制度 2.完善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赔偿的法律救济机制 3.严格追究污染海洋环境资源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2010年7月3日15时50分左右 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 连续降雨造成厂区溶液池区底部黏土层掏空,污水池防渗膜多 处开裂,渗漏事故由此发生。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 流入汀江,导致汀江。 海事局摄
紫金山事件被污染水域
痛心何以堪:
海南文昌开采钛矿乱排污 海面遭受严重污染
2007年8月28日新闻
陆地工业污水肆意排放致江浙近海污染严重江苏浙江两省 均有超过96%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浙江海域2007年有73%未 达清洁海域标准。其中重度污染44%,中度污染18%,轻度污 染11%。 财经网 2010年,在古黄河口、嵊泗、杭州湾、三门湾、台州杜桥和 晋江围头湾内,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过高。12%监测站的生物 体内石油烃超过第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2)》
学者的努力
我国最大规模近海海洋水体环境调查(908专项)圆 在2009年满完成。 我国“973计划”-《中国东部路架边缘海海洋物 理环境演变及其演变效应》 这些科研成果,可为正确制定海洋开发规划、有 序有度开发利用海洋、保证海洋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全面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深 入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提工业废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
2004年海河流域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 总量47.99亿t,其中工业废水30.32亿t,占废污水 排放总量的63.2%;生活污水10.70亿t,占废污水排 放总量的22.3%,第三产业污水6.97亿t,占废污水 排放总量的14.5%。 详细情况见表1-1。
海洋工业污染与对策
xxx xxxx
一、海洋工业污染唱“主角” 二、我国海洋污染各种事件 三、对海洋工业污染说:不! 四、我们有所想
污染区 域
渤海湾 外海的蔚蓝与海湾内的黑色与蓝绿色相间的 颜色形成鲜明对照黑色与蓝绿相间的颜色毫无疑 问是污染
长江三角的宁波,舟山一带
选自:科普网 /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