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常体温的护理(ppt)

异常体温的护理(ppt)



特点 散热 >产热 趋于正常

方式 { 骤退
渐退
4.常见热型
异 常
(1)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0---

40.0℃左右,达数日或
的 评
数周, 24小时波动范 围不超过1.0 ℃


常见于:肺炎 、

急性传染

病如伤寒
3、常见热型
异 (2)弛张热
常 体 温 的
体温在39.0 ℃以
上,但波动幅度大 ,24小时内温差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水银体温计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感温胶片 对体温敏感的胶片,可置于前额或腹部,根
据其颜色的改变可知晓体温的变化,但不能显示具体的 体温数值,只能用于判断是否在正常范围。适用于小儿 。
(2)额温仪 利用远红外线的感应功能,快速测试人体温度
,常用于人员聚集较多而又需快速测体温时,如车站、 机场、码头等。在防控“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㈡ 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测

1.消毒


?容器


?消毒

技 术

?时间
㈡ 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测
2.检查

、 目的: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体 方法:水银柱甩至35℃以

下,在已40℃以下
测 量
的水中测试
技 时间:3min后取出检视
术 标准:误差在0.2℃以上
不能使用
(三)测量体温技术
1.评估
三 、
2.计划
平均温度
36.5℃ 37.0℃ 37.5℃
3.影响因素
昼夜 年龄 性别 运动 用药 其他
一般波动范围不 超过0.5-1.0℃
学习目标
掌握发热的临床分级 理解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发体热 温,调异由节于 中各 枢种 的原 调因定(使点下上一丘移)脑, 体温过高 产热增常加而散1.热减定少义,导致体 温常℃升 值以高的上体温的评估及护理超0。.过5℃使的加温超昼正或常发下调而升过夜过,散常体的高一范热丘定散高正波热 而 热 等 温 水昼围,脑点热超常动夜: 是 障 , 控 平,由 体 上 减 过 值 在波调 由 碍 体 制 上超动于 温 移 少 正 的1定 于 、 温 在 ,过℃在各 调 , , 常0正点 体 产 调 与 是.以1种 节 产 导 范5并 温 热 节 调 被上℃原 中 热 致 围未 调 器 机 定 动或 。因 枢 增 体 ,发 节 官 构 点 性一生障功不相体移碍能能适温要应动、异将升作作素要要用用一素素部结:二三位果病::因

温 Œ护士准备

量 •病人准备

术 Ž环境准备
Œ病人整体状况 •测温局部情况
µ情绪稳定 µ休息30min
•用物准备
(三)测量体温技术
1.评估
三 、
2.计划
体 温
3.实施




l 核对解释 ↓
l 放置测量 ↓
l 检测记录 ↓
l 整理消毒
㈢ (三)测量银端斜放 于舌下热 窝处 •嘱病人闭
㈠ 体温过高
异 常 2.临床分度 体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37.5-37.9℃
的 评
中度热 38.0-38.9℃

高热 39.0-40.9℃
及 护
超高热 41.0℃以上
理 L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L 高达43℃极少存活
㈠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特 点:产热>散热,

多餐
护 (5)休息:高热,绝对卧床休息 (6)预防并发症:口腔护理、皮

肤护理
(7)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精神
安慰
物理降温

(二)体温过低
、 1.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异

ß体产温热调减节少中或枢散尚热未增发加育成熟
体 温
ßß疾 低导病 温致或 环体创 境温伤低于正常范围

ß低µ体温温麻不醉升和:药体物温中在毒35℃以下

常 (4)不规则热

温 发热无一定规律,且 的 持续时间不定。

估 及 护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 ,癌性发热等。

异 常 4. 护理措施
体 (1)降低体温:物理或药物降温
(2)病情观察:测T:q4h,正常3
温 天后→2次/d 的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多饮水
,不低于2500-3000ml
评 (4)补充营养:高热量、高蛋白 估 、高维生素、易消化、少食
在1.0 ℃以上。最低
评 仍高于正常水平
估。
及 常见于 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疾病
3、常见热型
异 常(3)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高
温 的
至39℃以上,持续 数小时或更长,然 后下降至正常或正
评 常以下,经过一个
估 间歇,体温又升高
及 护
,并反复发作,即 高热期和无热期交 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等。
3、常见热型
异常体温的护理 (ppt)
异常体温的护理
体温过高的 评估及护理
旧课复习
1.体温的定义: 体温:通常指的是身体内 部的温度,
又称为体核温度。
特点:温度较皮肤温
度高且稳定。
2.体温的正常范围
成人正常体温范围及平均值
部位
腋温 口温 肛温
正常范围
36.0~37.0℃ 36.3~37.2℃ 36.5~37.7℃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特 点:产热<散热 体温恢复正 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出汗
血压下降
2、 发热的过程
异 (1)体温上升期

特点 产热 > 散热
体 温
方式

骤升 渐升
的 (2)高热持续期

特点 产热 ===== 散热

(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及 (3)退热期
评 估
2.临床表现

u皮肤:白、紫、凉
护 理
•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Ž意识改变甚至昏迷

(二)体温过低
、 异
1.密切观察 测T:qh
常 体
2.保暖措施 |加盖衣被等
温 3.配合抢救 |给予热饮
的 评 4.心理护理 |提高室温
估 及
|暖箱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三 、 体 温
测 量 技 术
可弃式体温计
体 温
体温升高

上升形式:骤升和渐升
评 估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无汗

畏寒


(一) 体温过高
异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特 点:产热= = =散热,体

温持续在较高状态

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
的 评
而异

临床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呼

吸和心率加快、头

痛头晕甚至惊厥昏


(一)体温过高
(3)报警体温计 是一种能够连续监测病人体温的器械,体
温计的探头与报警器相连,当病人的体温超过一定的限 度时,它就会自动报警。一般用于危重病人。
(4)红外线耳温枪 采用最新红外线技术原理,将耳温枪伸
入耳道,轻按按钮,1s 即能测出正确的体温。优点是可 连续测量,没有使用次数的限制。适用于体弱多病的卧 床老人,哭闹或睡眠中的孩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