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今文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
”大诗人李白这首清丽明
快的诗句,一语道出扬州赏景之
妙,使人联想到阳春三月的扬州,
一派草木欣欣,莺飞燕语之景,
那园林台榭、寺观舫舟、岸畔扬
柳、碧波江花,一色儿都罩在迷
离的烟雨之中,如同一轴巨幅水
墨画,好不美妙!
其实,要欣赏扬州美景,又
何须等到三月。
如今随着扬州文化的复苏,许多古街区、名园、名人故居、知名的商铺,这些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资源,目前在扬州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历经几千年深淀孕育,扬州已然成了中国文化艺术最经典的审美取向与标准。
大凡讲中国古典文化,似乎少了扬州就不够完整。
扬州已然成了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可以说扬州文化成就了扬州的灵魂,处处散发着一种诱人的美。
扬州历史文化
扬州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从鉴真
大师坚韧不拔的东渡日本传播东方佛教
文化和中国文化;从隋炀帝的琼花梦,
到康熙祖孙同下江南;从文人墨客们的
诗词歌赋,到扬州八怪的书画笔墨;从
不贪大求洋内敛不张扬的园林景观营造
到书画及雕版印刷的兴旺发达都可以看
到她的踪影。
他们中有一代君王,一世
霸主,一群鼎盛诗家,一批锦心绣口的
文章太守。
他们把扬州视作一幅曼妙鲜
丽的图画,编织在他们长吟短叹的杯盏
中,挡不住的诱惑,止不尽的传说,流传在大
运河边、瘦西湖畔、杨柳晓岸,一如青草春生,
岁岁年年……
扬州谚语云“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旧字是代表有文化根基,有历史传承。
扬州人
家皆爱书香之气,哪家都没几幅像样的字画、
没几件古玩器具及红木家具?其实这表现出
的是扬州有知识有文化的文人雅士对传统文
化的向往之情。
扬州作为一处文化磁场,吸引
着那些才高八斗、倜傥风流的“文章太守”:杜
牧、韩琦、王安石、欧阳修、苏轼……一个个不是“青山隐隐水迢迢”,便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或者干脆“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好不清雅自在,无愧为真名士者自风流!扬州,早已成了文人心口的那颗朱砂痣!
扬州城市文化: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的中部,长江下游
的北岸,自古就有“苏北门户”之称。
早在
公元前486年,扬州就已经建城,古代得时
候作杨州,相当于现在的“省”。
扬州的名称
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淮海维扬州”。
扬州作为我国较早开展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
的城市之一。
早在唐代,扬州就享有“商贾
如织”与“富甲天下”的美誉,当时居住在
海外的扬州经商者就有5000多人,并成为“海
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
扬州自古就是中
国著名的风景旅游休闲城市,古人赞美扬州的诗句都成为经典传世,如“十年一觉扬州梦”、“春风十里扬州路”、“二十四桥明月夜”等。
扬州美人文化
说到扬州美景,不得不提扬州的美人。
中国出美女的地方很多,大至燕赵佳人、吴越娇娃,小到洛阳女儿、米脂婆姨,均声名了得,但唯独“扬州出美女”的口碑流传最广,成为多少文人墨下的亮点,说是家喻户晓怕也不为过。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扬州乃中外历史文化名城,不
仅风光绮丽,且人物妖娆,女
子肤色多细腻,白皙而微红,
正所谓“钟灵毓秀”。
自唐朝以来,
扬州文化昌盛,市井繁华;琴
台舞榭,品竹弹丝,夜夜笙歌
不息;四海之内,达官显要、
墨客骚人云集而来,艺界名媛、
青楼名艳趋之若鹜,其中不乏
多才多艺之绝代佳人。
相传隋炀帝到扬州看琼花,致命数千佳丽落户扬州,繁衍生息。
所以,扬州的美人的“美”更多的是一文化熏陶下的灵性之美,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一种魅力。
扬州园林文化
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是有区别的。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
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
清朝乾隆嘉
庆年间,由于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他们有
足够的财力来建造园林,穷奢极欲。
据史
载,扬州私家园林最盛时达200多处。
后
来,由于盐制改革、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战争等历史原因,大量的扬州园林或荒废,
或焚毁,或拆卖,扬州园林开始由盛而衰。
可见早期的扬州园林在国内是独树一帜的。
扬州园林小巧玲珑,经典、雅致,再配以红木古建筑,精细中显出智慧,平淡中显神奇。
不但具有皇家园林得金碧辉煌与高大壮丽,且具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风格自成一派。
扬州园林中目前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是坐落在扬州古城北
隅的“个园”,现在是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扬州的假山文化
在欣赏了扬州假山后,你不得不赞叹:
真是漂亮极了!假山叠石在每个园林都能看到,
园林作为宅子的一部分,也是最费尽主人心思。
园林中生肖形状的假山很多见,比如在北京的皇
家园林以及苏州的狮子林都会看到,但像扬州个
园这样的四季假山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堪称孤
例。
扬州叠石的工艺有扬州的特点,上有盘山蹬
道,下有水绕空谷,山上月亭耸立,过亭复道回
廊,形成上下立体的交通园林。
整座山体仿佛一
幅山水画,悠远、宁静、惹人遐想。
从手法上是
有别于苏州和北方园林的。
扬州的水文化
扬州因水而生,得水之灵气,水之包容。
在这个被称为“天下之逆旅”的大码头,无数货物在这里集散,商贾云集,人文荟萃,许多文化成果在这里总结、积淀。
扬州文化像水,包容、贯通、融汇。
扬州自古就有月亮城之称,诗曰:“天下三
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说的就是每到明
月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有一个月
亮。
晚唐诗人杜牧的千古绝唱“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不知引发了多少人对二十四
桥的联想。
洁白样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
的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
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
《红楼梦》中黛
玉思乡想到“春花秋月,山明水秀,二十四桥,六朝遗风“。
扬州的秋月,浪漫得又有点感伤。
扬州饮食文化
扬州菜肴闻名海内外,与鲁菜、川
菜、粤菜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菜系”。
扬州菜也称为淮扬菜,到现在为止已经有
一千多年的历史。
淮扬菜非常讲究刀工,
刀功向以精细著名,尤以瓜雕享誉四方。
扬州菜的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并在
烹饪上善用火候,讲究火功。
非常有名的
菜品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
鸭、水晶肴肉、松鼠厥鱼、梁溪脆鳝等。
扬州满汉全席是在康乾满汉席的基础上
推出的,堪称中华第一满汉全席,其具有
南北兼容的饮食文化底蕴。
淮扬菜的发展
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饮食文化,因此很早以前就
确立了中华第一大风味菜系的地位。
当地特色
扬州三把刀,即天下闻名的扬州厨刀、修脚刀、理
发刀。
的代名词。
淮扬菜烹饪技艺以精工细作著
称,案上功夫主要体现在严谨规范的刀功
上。
扬州厨刀工艺讲究,用起来得心应手。
扬州厨刀下的切配:1.5厘米厚的豆制干
批成24片,进而切成干丝,薄如纸,细
如线,匀如发。
扬州厨刀下的食雕更是“纤
锋剖出玲珑雪,薄质雕成宛转丝”。
扬州修脚刀有五种:口窄轻便的平刀(修
刀、轻刀),厚而坚的锛刀(枪刀),嵌趾
刀(条刀),刀薄柄扁的铲刀(片刀)和
刮刀。
全套刀又分为大、小两套,大套12
把,小套6把。
刀型不同,用途各异,修脚师操刀上阵,
由技而医,由技而艺,代代相传,极具功力。
扬州理发刀曾被乾隆皇帝“御赐一品刀”。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游扬州时,剃头理辫用的
就是扬州理发刀。
每次剃头修面刮胡子,扬州理发师独到细腻的刀功,使他受用得此身不知
何处去,已随剃刀游九霄。
扬州剃头刀,刀身约长三寸,脊厚刃薄,刀柄木质,中间有枢纽相连,便于理发师的手指在
运刀的方向、角度、劲力、速度上的准确把握
如今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扬州这座文化古城也不可幸免,我想,未来十年内,扬州应该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老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建设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让生活在穹顶之下的我们生活更加幸福。
机械1405 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