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漳州一中、龙海一中、漳浦一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为三部分,共18题;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3.请细心审题,用心思考,耐心解答。
一、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背诵积累(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的内容。
(6分)古往今来,离别总能触动文人墨客的情怀,但同是离别,境遇不同,生发出来的情感也不尽相同。
这其中,有饱含夫妻深情的相思之语,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①”的重聚之盼;有抒发友人相别的难舍之情,如李白《送友人》颔联所写“②,③”;也有游子客居他乡的久别之思,如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的“明月楼高休独倚,④,⑤”,表达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之情;更有帝王丧失江山的深切悲痛,如李煜在《相见欢》开篇触景而发的“⑥,月如钩”,那份故国别离之愁,极尽哀之痛切……诗之传情,真可谓“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4题。
(8分)出居庸关朱彝尊①居庸关上子规②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③只隔数峰西。
[注]①朱彝尊:清初浙江嘉兴人,一生热衷于探访名胜古迹。
②子规:即杜鹃鸟,叫声凄凉。
③榆林:著名古塞,距居庸关七百多里。
2.下列各项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A.诗人要出居庸关远游塞北,他伫立雄关之上,听到子规凄凉的啼鸣,不由得触动内心深处的一缕愁绪。
B.次句写诗人在山泉边给马饮水时所见夕阳西下的情景,“低”字透露出视野受阻无法纵目远望的遗憾。
C.第三句写塞外的雨雪之景,在重峦叠嶂之外,雨雪横扫天际,气势磅礴,展现出塞外寥廓壮美的景象。
D.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放眼关外,从苍茫落日到千嶂雨雪,远及榆林古塞,虽句句写景,却是景中含情。
3.请仿照“雨雪自飞千嶂外”另写一句话,与它构成对偶句...,不得照抄原诗。
(2分)雨雪自飞千嶂外,。
4.这首诗前后感情有较大的变化,试分析第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
(21分)韩文公①庙碑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②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③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鑮、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④,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
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轼曰:“不然。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⑤蒿凄怆,若或见之。
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为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节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注]①韩文公:韩愈,谥号“文公”。
②申、吕:申伯、吕侯,周朝的贤人。
③房、杜、姚、宋: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都是唐代著名的宰相。
④齐民:普通百姓。
⑤焄(xūn):同“熏”,火烟上出,这里指祭祀烧香,烟雾缭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一言而为天下法.法:准则B. 盖尝论天人之辨.辨:区别C. 民以出入为艰.艰:艰辛D.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没:通“殁”,死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谈笑而.麾之 B.①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②时人莫之.许也C.①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D.①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②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②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体现韩愈功绩的一组是()(3分)①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②道济天下之溺③力可以得天下④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⑤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⑥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8.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列举房、杜、姚、宋四位著名宰相,是为了突出韩愈在大力振兴文风、弘扬儒道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B.关于天道与人事,苏轼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天则是不容许人作伪的,而韩愈是能遵从天道行事的。
C.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愈向进士赵德学习,上行下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
D.苏轼用地下的水比喻韩愈的精神无处不在,来赞扬韩愈对潮州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潮州人也特别信奉和感念韩愈。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3分)译:(2)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为作诗以遗之。
(3分)译:10.文中画“”的句子,中间有三处必须停顿,请用“/”断句。
(3分)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10分)孟子没钱也任性郑连根有钱才任性,不算真厉害。
没钱还能任性,这才是真本事。
孟子显然属于后者。
任性本是贬义词,但在当下的语境中,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
说一个人任性,有时其实是说他能听从内心召唤、活出了本真、不屈服于流俗的裹挟。
因此,能活得任性有时真不是一件坏事,尤其是当他任性的资本不是有钱、有权,而是靠内心生发出的某种精神力量时,那这种任性就愈发值得我们敬仰与效法。
有几个人生小片段可以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孟子的任性。
孟子曾在齐国做卿,其间,滕文公去世了。
孟子奉命去滕国吊丧,齐王同时还“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当时盖邑县县令),即给孟子搭配了一个副手。
孟子看不上这个人,于是就不跟这个人说话。
整个外交活动期间,“未尝与之言行事也”,即一句话也不跟他说,压根就不跟他谈论公事。
看看吧,遇到自己看不上的人,话都不跟他说,就这么任性!孟子敢于得罪一个县长也确实没什么,因为孟子当时的官位比这个人高。
不过,孟子对当时的很多权贵都不买账,其“任性”之举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滕国国君的弟弟滕更求学于孟子,对孟子非常有礼貌,一点也没失礼。
可是,孟子就是不理人家。
孟子的学生公都子就不理解了,问:老师您这是为什么呢?孟子答:“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意思是,请教问题有五种情况我从来不回答——仗着有权势向我提问,仗着自己有贤德向我提问,仗着自己年纪大向我提问,仗着自己有功勋向我提问,仗着自己和我有老交情向我提问。
滕更在这五条中占了两条,即他仗着自己的贵与贤。
看看,孟子任性得连国君的弟弟来求学都不接受。
仅此一点,就比现在的许多名牌大学厉害。
现在的某些大学往往以学生做了高官或有高官肯来这里混个硕士或博士文凭为荣耀,因此对权贵总是青眼有加、热烈欢迎,哪里还敢不搭理人家?拿孟子的任性与今天某些高校的市侩相比,我们立马就能明白,孟子的任性多么高贵,多么可爱。
还有一次,齐宣王派人转告孟子,说他很想来拜见孟子,可是自己感冒发烧,不能亲自来拜见了,希望孟子能前去朝见。
孟子本来已经打算朝见齐王了,但看出齐宣王有意给自己摆架子,立马回话说自己“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意即我也生病了,不能去见大王了。
连国君的召见都拒绝,任性吧?那么问题来了:“孟子为什么能这么任性?”答:“与他无欲则刚的人生境界密不可分。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意思是,养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
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那么内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
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那么内心即使有保存的部分,那也是很少的。
孟子一生,虽然游说君王的活动均告失败,但他的任性一以贯之,至老不变。
孟子立志要做孔子那样的圣人,立言行事一直以“仁义”为标准,绝不向当时混乱的现实屈服,他最后也达到了自己所期许的人生高度,堪称“求仁得仁”。
(摘自《南都晨报》2015.3.16,有删改)11.下列各选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现在说一个人任性,有时其实带着褒义色彩,往往指他不屈于流俗,能够活出本真。
B.孟子与王驩出使滕国,整个外交过程“未尝与之言行事”,主要原因是他官位比王驩高。
C.文章提及某些高校对权贵的态度,与孟子的任性形成对比,可以看出孟子品格的高贵。
D.一个人是否能做到真正的“任性”,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有钱,而在于他人生境界的高低。
12.联系全文,简要概括“孟子的任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答:13.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低三下四地过分恭维别人,其言行是可耻的。
试结合孔孟的观点,谈谈你对“无欲则刚”这一人生观的理解。
(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5分)村庄,走着走着就老了陈汉春谁也说不上村庄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个院子一个院子连接起来的,就好像玩拼图,陈家按照陈家的样式,石家按照石家的样式……一家家连起来,就有了村庄的雏形。
村庄拼图也有自己的规矩,不是像插洗扑克牌一样随心所欲。
陈家建了院子,房前屋后就是陈家的领地;石家则另辟蹊径,成犄角之势;王家选择更远处,变成了三足鼎立。
夯土筑墙,打土坯盖房,互帮互助间,各家就摸透了各家的脾性。
脾性相投的,生活就有了默契;不对胃口的,老人就会对孩子耳提面命....地告诫。
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苍生,只要不负皇天后土,琐碎小事也会在鸡零狗碎的日子里慢慢消解,家家的炊烟,一天天在晨曦暮霭中袅袅升起。
有了土地,就有了生活,就有了兄弟分家,就有了婚丧嫁娶,就有了亲戚走动。
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大院子变成了星星点点的小院子,小院子又一点点蔓延,以至于前坡后屲①挤得满满当当,最终形成了一个泥土气息浓郁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