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深圳大学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深圳大学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四)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大体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介绍搜集和整理统计数据的常用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讲述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常用测度方法。第二部分是推断统计,包括概率与概率分布,介绍概率及概率运算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几种常用的概率分布;抽样与抽样估计,介绍抽样的一些基本方式及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假设检验,介绍总体参数的检验方法;方差分析,介绍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第三部分是金融专业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包括相关与回归分析,介绍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时间序列分析,介绍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和构成分析等内容;指数,讲述各种指数的编制方法和因素分析方法。
第四节指数体系与因系的概念、作用及因素分析方法。
掌握: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第七章抽样调查与推断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对抽样调查与推断的特点、作用及一些基本概念有正确的理解。掌握抽样推断的抽样平均误差、极限误差的计算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
第二节统计分组
第三节分配数列
第四节统计汇总
第五节统计表与统计图
教学要求
了解:了解统计资料整理的涵义和作用。了解统计整理的内容和程序。
掌握:掌握统计分组方法。掌握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及有关问题。
第四章综合指标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正确理解综合指标,其中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及变
5.学分分配:3学分
(二)开设目的
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1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2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抽样调查方法和多元回归、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各种多元分析方法的思想及统计分析方法。
深圳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10月重印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材名称统计学原理
制订人李建华
审核魏正红
2005年4月修订
一、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课程性质
1.课程类别:综合选修课
2.适应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教育方向)
3.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4.学时安排:周学时3,总学时54
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统计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
了解: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理解:理解统计学的对象与性质。
第二章统计调查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和意义,明确统计调查的各种分类,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内容。掌握统计调查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及结合应用。
主要内容
第一节抽样调查概述
第二节抽样误差的概念及计算
第三节抽样估计的方法
第四节样本容量的确定
第五节抽样的组织形式
教学要求
了解:了解抽样调查与推断的特点、作用及一些基本概念。
掌握:掌握抽样推断的抽样平均误差、极限误差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对客观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加以分析,分析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并且用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要掌握这种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要掌握回归分析的概念及回归模型的确定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教学要求
了解: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和意义和统计调查的各种分类。
掌握: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内容和统计调查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及结合应用。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统计资料整理的涵义和作用,了解统计整理的内容和程序,掌握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及有关问题。熟悉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结构及其分类。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掌握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掌握动态数列的因素分析和预测。
主要内容
第一节动态数列概述
第二节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
第三节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
第四节动态数列的因素分析
第五节动态数列的预测
教学要求
了解: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
掌握:掌握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掌握动态数列的因素分析和预测。
第六章指数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掌握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与应用;掌握平均指数的分析方法。对指数体系的概念、作用及因素分析方法不仅要掌握、并能加以应用。
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总指数的综合指数形式
第三节总指数的平均数指数形式
第一章总论4学时
第二章统计调查4学时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6学时
第四章综合指标8学时
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8学时
第六章指数分析8学时
第七章抽样调查与推断8学时
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8学时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统计方法所隐含的统计思想、原理,以及各种统计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五)先修课程
微积分初步、线性代数、概率论
(六)后继课程
多元统计与分析
(七)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八)使用教材
《统计学原理》修订本吴可杰原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九)参考书目
《统计学原理》,黄良文主编:(“九五”国家重点教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方法,简单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主要内容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概念与任务
第二节直线相关系数
第三节等级相关系数
第四节回归分析
教学要求
了解:了解相关分析的概念与任务。了解回归分析的概念。
掌握: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应用。
注:根据各课程的具体情况编写,但必须写明各章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提要。
三、课时分配及其它
(一)课时分配
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4学时,安排在第六学期,每周3学时,上课18周。具体分配如下:
注:写明各学期教学总时数及各周学时数。
异指标等的概念、意义、作用。掌握各综合指标的计算原则、计算方法,明确它们的种类,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主要内容
第一节总量指标
第二节相对指标
第三节平均指标
第四节变异指标
教学要求
了解:了解综合指标的概念、意义、作用。了解各指标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掌握各综合指标的计算原则、计算方法。
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