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深圳大学 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深圳大学 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章插值法8学时
第三章函数逼近与计算8学时
第四章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6学时
第五章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8学时
第六章方程求根6学时
第七章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8学时
第八章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6学时
第九章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2学时
带*部分可根据实际进度,作选讲内容。
(二)考核要求
1.成绩评价
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与测验)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
(九)参考书目
(1)蒋尔雄.《数值逼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曹志浩.《数值线性代数》.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3)易大义、沈云宝、李有法.《计算方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4)M.T.Heath.《Scientific Computation: an Introductory Survey》.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Second Edition
并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
主要内容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尤拉方法
第三节龙格-库塔方法
第四节单步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第五节线性多步法
第六节方程组和高阶方程的情形
第七节边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教学要求
理解:理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求解的基本概念:单步法、多步法、显式、隐式、精度、单步法收敛性、稳定性的概念等。
掌握:掌握尤拉类方法与龙格-库塔方法的推导,精度时数。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宏观上把握什么是数值问题,数值方法的一般技巧。建立误差的概念,并能够对其
进行基本分析。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数值分析的对象与特点
第二节误差来源与误差分析的重要性
第三节误差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数值运算中误差分析的方法与原则
教学要求
理解:理解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效数字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雅可比方法
第四节豪斯荷尔德方法
第五节QR算法
基本要求
了解:了解幂法、反幂法。
掌握:掌握雅可比方法与QR方法。
注:根据各课程的具体情况编写,但必须写明各章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提要。
三、课时分配及其它
(一)课时分配
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4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分单双周上课,共18周。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了解:了解基于数值积分的构造出的亚当姆斯显、隐式多步公式,了解基于泰勒展式的构造方法,了解化高阶为方程组的方法。
第六章方程求根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理解迭代法的基本思想,收敛性、收敛速度的概念;从不同推导出牛顿迭
代法,并应用之解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
第一节根的搜索
第二节迭代法
第三节牛顿法
第四节弦截法与抛物线法
了解:从函数逼近的角度了解曲线拟合与傅立叶逼近。
第四章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教学目的
引导学习者从函数插值的观点推出机械求积公式,并顺序导出牛顿-柯特斯公式,
复化公式与龙贝格公式,理解关于方法的代数精度的概念,并应用它们求解问题。
主要内容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牛顿-柯特斯公式
第三节龙贝格算法
第四节高斯公式
第五节数值微分
第七节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第八节傅立叶逼近与快速傅立叶变换*
教学要求
理解:理解内积、函数正交、最佳平方逼近、最佳一致逼近等基本概念;理解最佳一致逼近的切比雪夫定理;理解勒让德多项式、切比雪夫多项式的构造原理与性质。
掌握:掌握最佳平方逼近的一般方法以及按勒让德多项式的展开的方法,掌握其误差的计算方法;掌握函数的最佳一次逼近多项式的以及利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求高次多项式的低一阶逼近的方法。
深圳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10月重印版)
课程编号22143115
课程名称数值分析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材名称数值分析
制订人李国
审核人陈之兵
2005年4月修订
一、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课程性质
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2.适应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3.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4.学时安排:周学时3,总学时54
第四节均差与牛顿插值公式
第五节差分与等距节点插值公式
第六节埃尔米特插值
第七节分段与低次插值
第八节三次样条插值*
教学要求
理解:理解插值基函数、插值法、截断误差、差分、差商等基本概念。
掌握:掌握拉格朗日插值与牛顿插值这两种形式不同而实质相同的插值方法及其截断误差估计方法。
了解:了解分段低次插值、埃尔米特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的联系,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要求
理解:理解插值型机械求积、代数精度等基本概念。
掌握:掌握推导牛顿-柯特斯公式、复化梯形公式、复化梯形的递推公式以及龙贝格公式的方法,并用之于求解数值积分问题。
了解:了解高斯求积公式的基本思想,并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具体的公式;了解数值微分的基本思想。
第五章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教学目的
引导学习者理解常微分方程数值求解的提法,并能够推导出基本的公式,应用之,
教学要求
理解:理解迭代法收敛性的充要条件、充分条件;对于对称正定、对角占优不可约矩阵,理解各种迭代法的收敛性质。
掌握:从矩阵分裂的角度掌握解线性方程组的雅可比,高斯-塞德尔,超松弛迭代法
第九章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推导
主要内容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幂法与反幂法
了解:利用范数理论对线性方程组进行误差分析。
第八章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
教学目的
从矩阵分裂的角度理解并掌握解线性方程组的雅可比、高斯-塞德尔、超松弛迭代
法;掌握基本的收敛性原理;对特殊的系数矩阵,了解对它们的收敛性分析。
主要内容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雅可比迭代法与高斯-塞德尔迭代法
第三节迭代法的收敛性
第四节解线性方程组的超松弛迭代法
(四)主要内容
误差分析,一元函数的插值与逼近,数值积分与微分,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求解,一元非线性方程的求解,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与迭代法,矩阵的特征值问题。
(五)先修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
(六)后继课程
微分方程数值解,以及有关研究生课程等
(七)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八)使用教材
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三版.
第三章函数逼近与计算
教学目的
引导学习者基于与函数插值不同的角度,理解函数逼近之寻求原函数的替代函数的
基本思想。阐明数值逼近的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并在此观点下处理曲线拟合问题。
主要内容
第一节引言与预备知识
第二节最佳一致逼近多项式
第三节最佳平方逼近
第四节正交多项式
第五节函数按正交多项式展开
第六节近似最佳一致逼近多项式*
掌握:掌握误差传播的计算方法,以及对一些基本的函数进行恒等变形以增加计算精度的技巧。
了解:数值分析的一般技巧。
第二章插值法
教学目的
引导学习者理解插值的不同提法、基本的插值思想,掌握基本的插值方法,并可根
据实际问题的要求,能够推导出相应的插值函数,并计算截断误差。
主要内容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拉格朗日插值
第三节逐次线性插值
第二节高斯消去法
第三节高斯主元素消去法
第四节高斯消去法的变形
第五节向量和矩阵的范数
第六节误差分析
教学要求
理解:理解向量与矩阵范数、条件数等基本概念。
掌握:掌握高斯消去法及其各种改进(列选主元的消去法,全选主元的消去法);从矩阵分解的角度,掌握几种矩阵分裂格式,并与此形成高斯消去法及其在特殊情况的各种变形(平方根法,追赶法)的方法。
2.命题说明
题型应多样化,设计适当的开放性问题。基本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值分析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的理解)占30%、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值分析基本方法的具体、灵活应用)占40%、证明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值分析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占30%。难易比例控制在15%难、50%适中、35%易之间。涉及教材章的100%,节的85%,知识点的70%左右。试卷末设置难度系数在0.7~0.9、分值为30分的附加题,目的在于筛选基础知识扎实、探索精神强烈、创新意识浓厚的同学。试卷采用A、B卷。
第五节代数方程求根*
教学要求
理解:理解迭代法及其收敛性、收敛速度,牛顿迭代法的构成思想。
掌握:掌握牛顿法、弦截法,并应用于一些实际问题的求解。
了解:了解如何利用牛顿法解多项式方程。
第七章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从消元、矩阵分解的不同角度理解并掌握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直接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引言
5.学分分配:3学分
(二)开设目的
数值分析是一门研究求解数值问题的方法与理论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所学者具备转化数学问题为数值问题的基本素质;具备对数值问题构造或者选择合适求解方法的基本素质;具备对数值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的基本数值。为从事数值计算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要求
掌握数值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把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值问题;理解数值分析中一些基本数值方法的构成原理,并能够熟练应用之求解问题;能够对基本的数值方法进行合理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