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xx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四川省xx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

初,苻①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归。

孝心色养,饪熟②之节,必亲调之。

皇兴中,京师俭③,婢简粟粜之④,琰遇见切责,敕留轻粃⑤。

尝送子应冀州娉室⑥,从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

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遣人买耜⑦刃,得剩六耜⑧,即令送还刃主。

刃主高之,义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

初为兖州司马,转团城镇副将。

还京,为淮南王他⑨府长史。

时禁制甚严,不听越关葬于旧兆⑩。

琰积三十余年,不得葬二亲。

及蒸尝⑪拜献,未曾不婴慕卒事⑫。

每于时节,不受子孙庆贺。

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慨岁月推移迁窆⑬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年八十卒。

(有删改)【注释】①苻(fú):姓。

②饪(rèn)熟:指烹调。

③俭:贫乏,歉收。

④简粟粜(tiào)之:碾粟筛出瘪谷。

⑤粃(bǐ):通“秕”,秕谷。

⑥娉室:定亲。

“娉”通“聘”,订婚。

⑦耜(sì):古代汉族民间耕地翻土的一种工具,类似于犁。

⑧得剩六耜:发现多了六把。

⑨他:指拓跋他。

⑩不听越关葬于旧兆:不让大臣越关葬在祖坟。

⑪蒸尝:指祭祀。

⑫婴慕卒事:想回乡归葬双亲的事。

⑬迁窆(biǎn):犹迁葬。

窆,墓穴,坟茔。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十四乃归.归:返回,回去B.孝心色养.养: 赡养;供养C.从.者于路偶得一羊从:从前D.初.为兖州司马初:起初;开始2.下列句子中的虚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从者于.路偶得一羊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剑》)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2)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4.选文主要写了赵琰的哪些事迹?分别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1.C2.A3.(1)赵琰查访(后)知道这是偷杀的羊,最终推辞不愿吃。

(2)随着年纪渐高,孝顺之情越来越深厚。

4.亲自为父母调弄饮食,时刻不忘为父母迁葬之事,体现了他的孝顺;责令婢女留下筛出的瘪谷,体现了他的节俭;命随从将偶然得到的羊归还原处,坚决不吃偷杀的羊煮的汤,将多出来的耜刀还给刀主,体现了他的正直、诚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①,读之数月,皆能记。

同里②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

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

后补诸生,应省试,益鬻③产购书数千卷,日夜读之,其学益充。

苦下县④寡陋,复游学长沙,与黄文琛、龙汝霖、朱克敬相师友,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

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管、荀、韩非、墨子、韩文、杜诗莫不手抄。

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然不多作。

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减)【注释】①注:注解。

此处指《文选》的注解。

②同里:同村。

③鬻(yù):卖。

④下县:条件较差的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假:借B.数月乃毕.毕:完毕C.略如.半山老泉如:像,好像D.皆谢.不见谢:道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读之.数月②吾妻之.美我者B.①与.黄文琛、龙汝霖、朱克敬相师友②遂与.外人间隔C.①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②执策而.临之D.①为.文章峭劲雄悍②或异二者之为.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

(2)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4.文中的阎正衡是如何解决“书不可得”这一问题的?1.D2.D3.(1)老人所居住的地方缺少柴草,正好阎正衡家有山场,(他就)请求(老人允许他)每天馈赠一担木柴(以获得阅读《史记》的机会),(老人)这才答应他。

(2)文章(是)用来传达道理的,道理不充足那么文气就不充实,只用修辞怎么能达到呢?4.向友人借书;用木柴换取读书的机会。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白中书①方居郎署②,未有知者,唯相李德裕以国器重之,于是缙绅③间多所延誉。

然而资用不充,无以祗奉僚友④。

一旦,相国遗钱十万,俾为酒肴之备。

约省阁名士数人,克日同过其第。

贺拔惎任员外府罢求官未遂将欲出薄游。

与白公同年登第,羸驹就门告别。

阍者⑤以俟朝客,乃以他去对之。

贺拔惎驻车留书,备述羁游之意。

白览书曰:丈夫处穷达,当有时命。

苟不才者,以侥幸取容,未足为发身之道,今日闭门不接,纵使便居荣显,又安得不愧于怀?遽令仆者命贺跋惎回车,遂以杯盘同费⑥。

俄而所约朝客联骑而至,阍者具陈与贺拔惎从容,无不惋愕而去。

相国称欢逾时云:此事真古人之道。

(选自《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注释】①白中书:即白敏中,白居易族弟,与贺拔惎是好友。

②郎署: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

③缙绅:官宦的代称。

④祗奉僚友:请同僚朋友吃饭。

⑤阍(hūn)者:看门人。

⑥同费:一起喝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国遗.钱十万遗:遗憾B.备.述羁游之意备:详细,详尽C.白览.书曰览:看D.俄而所约朝客联骑而至俄而:不久,一会儿..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苟不才者,以.侥幸取容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皆以.美于徐公。

C.何以.战。

D.俯身倾耳以.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相国遗钱十万,俾为酒肴之备。

(2)今日闭门不接,纵使便居荣显,又安得不愧于怀?4.用自己的话说说宰相所说的“古人之道”指的是什么?1.A2.C3.(1)一天早晨,宰相李德裕给了他十万文钱,作为置办酒菜的费用。

(2)今天关上门不接待他,纵然当了大官,内心又怎么能不感到羞愧?4.富贵之时不忘贫贱之交的品德。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②,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③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④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⑤举谣言⑥,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⑦,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⑧哉!间以会日⑨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⑩。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⑪。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选自《后汉书》,有改动)【注释】①汝南征羌:今河南省平舆、郾城附近。

②清诏使:东汉三公府设清诏掾,奉皇帝诏令随时巡视郡县。

③守令:郡守、县令。

④绶:系印的丝带。

⑤三府掾属: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和掾史。

⑥举谣言:采访民间疾苦和考察郡县治绩向朝廷报告。

⑦猥多:众多。

⑧简札:供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

⑨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⑩参实:调查核实。

⑪显戮:当众处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案察.之察:明察B.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复:又C.尚书责.滂所劾猥多责:责备D.若.范孟博者若:如果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为.州里所服②山峦为.晴雪所洗B.①岂宜以.公礼格之②以.其境过清C.①今成其去就之.名②春冬之.时D.①蕃乃.谢焉②乃.重修岳阳楼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2)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4.阅读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表现了范滂怎样的性格特点。

1.D2.B3.(1)慷慨激昂的样子,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

(2)如果我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甘愿当众被处死。

4.刚正、憎恨邪恶。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王克明字彦昭,其始①饶州乐平人,后徙湖州乌程县。

绍兴、乾道间名医也。

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

克明自读《难经》《素问》②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

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

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

病虽数证③,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

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

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

言无不验。

士大夫皆自屈与游。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

(选自《宋史·列传·方技》,有改动)【注释】①始:祖先。

②《难经》《素问》:古代医学经典。

③证:症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言无不验.验:验证B.有以为非药之过.过:过错C.当.随其事治之当:应当,应该D.针灸尤.精尤:尤其,格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其.始饶州乐平人②其.真无马邪B.①其病乃.愈②久而乃.和C.①始以.术行江、淮②遂许先帝以.驱驰D.①病虽.数证②风力虽.尚劲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

(2)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

4.阅读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王克明的形象。

1.A2.D3.(1)王克明自己阅读《难经》《素问》,在书中寻找给自己治病的方法,认真地给自己开药方(抓药医治),他的脾胃病竟然治好了。

(2)王克明非常精通书法,崇尚侠义,经常不远千里地为了他人紧急的事奔走出力。

4.乐于求知,敢于实践,医术精湛,品德高尚,为人仗义。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

始知学,闻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①,将往从焉。

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

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

会福唐刘彝赴阙②,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

父死,跣足③庐墓④,躬耕养母。

推其余力,葬内外亲⑤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改动)【注释】①转相传授: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

②赴阙:入朝,进京。

③跣(xiǎn)足:赤着脚。

④庐墓:在墓旁搭盖小屋,指守孝。

⑤内外亲:同姓和外姓的亲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