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洋务运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构思和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重点】洋务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洋务运动的作用。
【难点】洋务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的第一课,介绍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
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十年,它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使中国由经济变革发展到改变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在近代化的历程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识记:洋务运动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
②理解: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③运用:分析法探讨洋务运动的利与弊。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评价、辩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图表法,创设情景法,直观演示法、整体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积极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加深思考,拓展思路。
2.学法
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历史联系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洋务运动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洋务运动的巨大历史作用,并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再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运用启发式教学。
首先提问: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什么?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啊是什么?
启发思考,清朝军事力量太落后。
然后指出:19世纪60年代初,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股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进步势力——洋务派,并因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2.教学设计
“自强”与“求富”
结合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派的基本主张、目的是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完成表格。
结合材料,进一步指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统治阶级内部才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始创办军事工业。
自然过渡到洋务运动的内容。
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完成表格。
在学生认识了洋务派的军事工业后,我进一步指出,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这些军事工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窘况。
然后我根据这个窘况提问:假如你是洋务派大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种问题?过渡到洋务运动第二阶段的内容。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展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创建的海军图片。
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完成表格。
近代主要民用工业简表
结合课后练一练,让学生加深记忆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教材有详细的叙述,但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将采取诱思导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两种教学法并用的方式来处理。
让学生阅读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的历史信息。
材料1 洋务派在办洋务运动的的整个过程中机器主要靠进口,技术人员主要聘请洋工洋匠,他们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惟利是图,如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他不懂洋务,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了三四年,耗资不少,但进展不大。
材料2 1880年,洋务派刘铭传建议修铁路,遭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他们说:“自强之道,在于修道德、明政刑,非铁路火轮。
火轮一开,震动龙脉,害我国体。
”
材料3 三支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各归节制,互不统辖。
在中法战争中,北洋水师置身事外,眼看福建水师覆灭,南洋水师遭损失,为保实力,不肯援救。
材料4 “西人立国。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并结合课本蓝字部分,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洋务运动的结局如何?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假如你是一个资本家,面对洋务企业的刺激,你会采取什么行动?你采取的行动会有什么作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我们应从这场运动中吸取什么教训?
结合课后动脑筋,让学生进行思考,最后由教师总结。
(1)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积极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局限性:洋务派的根本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是地主阶级内部为了维护利益而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从根本上排除了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改造,只是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巩固封建主义的根基。
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敌,但在外交活动中,洋务派却对资本主义列强处处妥协。
六、小结
回顾整节课所学内容,结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七、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