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选修课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选修课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计算机图像三维重组获样品立体图像
"显微CT"
(2)应用
A 细胞的三维重建
B 细胞定量荧光检测
DNA RNA 蛋白质含量 C 细胞内Ca2+ pH动态检测 D 细胞间通讯
果蝇胚胎原肠胚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利用电子与固体样品作用时所发出的信息, 对样品进行微区观察和分析的技术 亚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1.电子显微镜的特点 高分辨率
随样品表面 结构的高低 起伏,重金 属形成不同 厚度的薄膜, 显示了投影 效果,给出 了一个样品 表面结构的 三维图像。
冰冻蚀刻电镜-观察生物膜结构
A 冰冻组织( N2)
B 真空中升华
C 重金属喷镀(Pt) D 喷碳加固(C) - SEM E 复型 - TEM
优点
* 样品不经固定、脱水、包埋,更接近自然状态 * 对样品无损伤
100μm
0.2μ m
2.光镜标本切片的制备
(1) 固定
定义:将组织浸入化学试剂中,通过在细 胞中大分子间形成交联,保持细胞 中原有结构的形态和位置的过程。 固定的目的: A 防止组织自溶或腐败 B 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C 保持细胞各种成分的原有位置 常用固定剂:乙醇、甲醛、戊二醛
(2) 包埋
原理:
利用特殊装
置使照射光斜照到 样品上,照射光无 法进入物镜,故呈
暗视野。只有从样
品发出的散射光才 能进入物镜被放大, 在暗的背景中呈现 明亮的像。
分辨率:
典型的动物细胞 ——— 10~20 m 一般的细菌和线粒体—— 0.5m (500nm) 普通显微镜 ———— 0.2μ m(200nm) 暗视野显微镜———— 0.004-0.2μ m(4-200nm)
背向集电器,图像越暗
(3)样品的制备
A B C D 固定 脱水 干燥 临界点干燥 染色 离子溅射镀膜
Au
Pt
临界点干燥的原理 当温度、压力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气体的密度可增大到与液态一样, 此时气相与液相的界面消失,液体的表面张力亦会随之消失,这
种情况称为临界状态。
临界点干燥:利用物质在临界状态下液体表面张力被消除的特性, 克服样品干燥过程中的变形,保持样品原状,达到干燥的目的。
理论上 实际上 生物标本 R = 0.002 nm R = 0.1 nm R = 2 nm
高放大倍率
1,000,000
2.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1)基本构造
阴极(钨丝)
阳极 聚光镜(电磁透镜)
物镜 中间镜 投影镜 照相底片 电镜照片
应用——肌营养不良症
1.正常PF面 2.DMD的PF面 3.正常EF面 4.DMD的EF面
1~4
骨骼肌细胞冷冻蚀刻样品
负染电镜技术-观察纤维状\颗粒状成分
原理:用只沉积于样品周围的、比样品密度高的 物质(如磷钨酸)对样品进行染色,使样品和背景 形成显著的明暗对比,这种染背景而不染样品的方 法叫负染。 应用:适用于颗粒或纤维等游离的样品。特别是 在病毒性致病因子的超微病理诊断中广泛应用。
(2)应用
活体细胞观察
倒置相差显微镜
载物台的上方:
光源
长焦距聚光器
载物台的下方:
物镜
应用:直接对培养的
细胞进行观察
5.暗视野显微镜(dark-field microscope )
——在日常生活中,室内飞扬的微粒尘土不易被看见,但在暗的房间中若有一 束从光线从门缝斜射过来,灰尘便粒粒可见了,这是光学上的丁达尔现象。
+ substrate
抗原 + 抗体
antigen
** *
* * *
antibody
酶标记(酶联免疫吸咐实验 ELASA) 荧光标记
*
*
*
*
*
*
3.荧光显微镜技术
(1) 原理
荧光分子在受到光照射后,可吸收特定波 长的短波光线,并发射出比原来吸收波长 更长的光
紫外光 short
可见光 λ
红外光 long
(2)由癌细胞建立的“癌细胞系” 特点:可在培养皿中以极高的密度增殖, 没有扩展的余地时,可向空间生长。
Hela人宫颈癌细胞
(3)正常细胞经诱导建立的“转化细胞系” 肿瘤病毒 放射线 化学致癌物 用癌基因转染正常细胞
7.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1)原理
在显微镜基础上配置激光光源,扫描装置, 共轭聚焦装置和检测系统而形成的显微镜。
单色激光光源
照明针孔形成点光源
分层扫描 三维重建
激光作扫描光源
扫描焦平面上样品,得样品切面像 载物台上微量步进马达使载物台 上下移动,改变焦平面 得不同层次的切面图像
(1)原理
波长 振幅 速度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颜色 亮度 相位
⑴普通显微镜: 光通过染色标本时,波长和振幅发生变化,人眼才能观察到。 但光通过活细胞时,波长和振幅几乎无改变,这就无法用人眼观察。 ⑵相差显微镜:细胞内的各结构可因密度不同而产生相位差(即光程差),不 过人眼无法鉴别这种微小的变化。相差显微镜能够把这种“相位差”变成 “振幅差”,即图像的明暗差。
1.细胞培养的条件 (1) 固体表面:培养瓶、培养皿
(2)培养基
常见培养基:1640 DMEM
(3)无菌 无菌操作:超净工作台、火焰消毒等 培养液中加入抗菌素 器械、溶液消毒(烤箱、高压灭菌、过滤)
(4)其他
温度 37℃ 湿度 100% CO2浓度 5%
2.细胞培养的传代
原代培养:直接取材于有机体的细胞培养 取材 切割 消化 培养 传代培养:将原代培养存活的细胞从培养瓶中 取出,以1:2以上的比例扩大培养
工作原理及过程: A 制备组织切片 B 镜下将组织切片覆以薄膜 C 激光束切割特定细胞或区域 D 收集管收集
三、细胞培养技术
(Cell定的细胞,在一定的 条件下进行培养,使之能够继续生存、生长以 至增殖的方法
in vitro 用培养细胞做实验 in vivo 用动物做实验
1959年,Brenner和Horne用负染法发现了人的腺病 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 ——正式命名negative staining
磷钨酸染色
X射线衍射技术(x-ray diffraction)
应用: 测定分子中原子的三维排列的唯一方法 原理及方法: * 制备结晶 * 选择波长 * 获得衍射图
* 计算和分析
电子束在扫描线圈驱动下,在试样表面按一定时间、空间
顺序作栅网式扫描。聚焦电子束与试样相互作用,产生二次 电子发射。二次电子发射量随试样表面形貌而变化;
二次电子信号被收集、转换、放大,在电视荧光屏上同步
扫描成像。
a.样品表面形貌 表面越突出,图像越亮 表面越凹陷,图像越暗
b.样品与集电器的关系
面向集电器,图像越亮
核磁共振技术(NMR) 特点:测定蛋白质的液相空间结构。
二、细胞分离技术 (
cell separation)
从活体组织获得相对单一类型的细胞群的方法
1.制备单一细胞悬液 组织 消化
EDTA
细胞间连接 细胞外基质
胰酶
单一细胞
二、细胞分离技术 (
cell separation)
从活体组织获得相对单一类型的细胞群的方法
* 研究膜分子结构的唯一显示方法
* 可获得立体结构图象
P(F): protoplasmic fracture face 内裂面 E(F): extracellular fracture face 外裂面 PS:protoplasmic surface 内表面 ES:extracellular surface 外表面
(2)荧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A 紫外光光源 B 二向色镜:反射短波光线,透过长波光线 C 滤光片
(3)常用的荧光染料
荧光素 罗丹明 FITC
(4)应用
A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抗体 + 荧光染料
B 绿色荧光蛋白
GFP
4.相差显微镜
荧光标记
B 样品制备
细胞悬液制备 细胞固定 细胞染色
B 应用
* 细胞分选 cell in 1000 5000 cells/sec * 细胞大小测量 * DNA 含量测定 * 免疫表型分析 * 细胞功能分析 * 细胞凋亡研究
细胞周期分析
(4)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 从组织切片中精确分离获取单一细胞的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cellular level
Subcellular level
Molecular level
显微技术
细胞分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 细胞示踪技术 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
一、显微镜技术 microscopy
μm 微米 = 10-6 m nm 纳米 = 10-9 m Å 埃 = 10-10 m
1.制备单一细胞悬液 组织 消化
EDTA
细胞间连接 细胞外基质
胰酶
单一细胞
2.分离不同类型细胞 (1) 离心
大小

大 (centrifugation)
密度


形状
不规则
圆形
(2) 亲和表面

轻微震荡 消化基质

(3) 流式细胞仪
( flowcytometer)
能够快速分选或检测细胞及其组分的物理或 化学特性的技术 A 原理: 抗原+抗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