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小说阅读(二)
7
@《创新设计》
目录
一、小说情节结构的常见模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高考阅读中的小说多采用这种方式。 (2)“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 而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3)摇摆模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 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 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另外还有横断面式、意识流式、延迟式等类型。在情节结构上具有特殊性的结构模式, 如“欧· 亨利”式笔法,高考通常放在赏析情节构思中考查。
8
@《创新设计》
目录
按基本脉络梳理 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 抓住场面梳理情节 分析细节概括局部情节 内容
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的脉络进行梳理。 线索对情节具有很强的贯穿作用,抓住了线索, 就可以围绕线索概 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 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 梳理为一个情节。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深入阅读文本的局部内容, 把握住内容发展 的层次,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 心理具有表现力的关键词句 进行提炼、概括。
10
@《创新设计》
目录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饭碗却有来历。 ——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 得可口了。母亲说: “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母亲说: “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注】 ,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 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 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 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9@《创新设计》目录
[即学 即练]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木 心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呆 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 回家啰! 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 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 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 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 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朗朗上口。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 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 “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 ” 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 在桌上写个“逃” ,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小说阅读(二)
1
@《创新设计》
目录
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 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 课前素养积累
丈夫的账单 [美国]马克·吐温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答案 开端:“丈夫”花钱招聘了一位年 提前一星期预支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轻的女打字员。 发展:“丈夫”喜欢上打字员,预付薪水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送花,共进晚餐。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高潮:婚外情暴露,向“夫人”“岳母”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赔礼——买衣服送给他们,平息家庭危机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结局:另聘一中年女打字员。 本小说虽文约而情节完整,想象空间广阔,请简要概括本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梳理概括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 以概括表述。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一般有两种:①概括小说的部分情节,如概括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中某一部分的情节;②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这种试题有时候要求考生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有时候要求考生就某一角度对小说情节(情感变化)进行概括。
11
@《创新设计》
目录
“那饭碗,越窑盌。”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 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 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 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 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 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 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4
@《创新设计》
目录
【教材导引】 《祝福》是高中教材小说情节较有代表性的篇目,其情节构成、构思艺 术、情节效果皆可与高考考点相对应,是同学们复习小说情节的得力帮手。下面从几个方 面略加提示分析,以便激活思维。
5
@《创新设计》
目录
考点分解突破
6
@《创新设计》
目录
突破一 概括情节 分析线索
题型一 梳理概括情节
2
@《创新设计》
目录
专题二 小说阅读(二)
课案一 小说情节“3突破”
考点分解突破
01
目录
CONTENTS
02
突破聚焦提升
@《创新设计》
3
目录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 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 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 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 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 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 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 作用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