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水果榨果汁B. 黄豆酿酱油C. 糯米酿甜酒D . 鲜奶制酸奶2.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葡萄酿成酒B. 木炭燃烧变成灰烬 C. 轮胎爆炸 D. 爆竹爆炸3.大气中有两种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即氧气和臭氧(O3)。
在一定条件下,部分氧气转化为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上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 以上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 氧气和臭氧是同种物质 D. 臭氧是化合物4.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甘薯酿酒B. 石蜡熔化 C. 烟花爆炸 D. 食物腐败5.食品安全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制造伪劣食品,下列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用工业酒精和水兑制成“酒精”B.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C. 用色素、水、食盐等兑制成“假酱油”D. 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以达到“美白”效果6.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氢氧化钠易潮解B. 浓盐酸易挥发 C. 氯化钠易溶解 D. 碳酸易分解7.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块受热变为液体B. 熨斗通电后变热C. 樟脑球在衣柜中消失 D. 吃进的食物被消化8.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大米酿酒B. 菜刀生锈 C. 湿衣晾干 D. 食物腐败9.(2016•淄博)“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A. 粮食酿酒B. 纺纱织布 C. 烧制瓷器 D. 冶炼生铁二、填空题(共4题;共12分)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________11.从H、C、O、Na、Cl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一种符合下列内容的物质,请用化学式表示。
(1)与生命密切相关且占人体总质量2/3的液态物质________(2)汽水中含有的酸________(3)生活中最重要的调味品________(4)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苛性钠的碱________1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A.小苏打用于面食加工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石墨用于做铅笔芯 D.________ .13.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可以进行物质鉴别.将下列有关性质前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中,从而区分各组物质.A.气味 B.味道 C.颜色 D.状态(1)冰和水________ ;(2)铁和铜________ ;(3)食盐和蔗糖________ ;(4)酒精和汽油________ .三、综合题(共2题;共13分)14.2017年4月11日某市自来水出现了苯含量超标事故.苯是一种①液体,②无色透明,③有香味,④难溶于水,⑤易溶于有机溶剂,⑥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在常温下,苯还是一种⑦易燃物,⑧有高的毒性,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有损害,也是一种致癌物,长期接触苯可引起白血病等病症.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描述苯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2)描述苯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3)描述苯的用途的是________.15.(2016•河南)以下是有关氨气(NH3)性质的趣味实验.(1)如图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当挤压胶头滴管并打开止水夹时,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推测氨气具有哪些性质?(2)氨气与酸反应可生成铵盐.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不接触),就有大量白烟产生,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16.下列日常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照晒,变干了.(2)纸张燃烧后变为灰烬.(3)瓷碗破碎.(4)钢铁生锈.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解答】A.水果榨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B.黄豆酿酱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糯米酿甜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鲜奶制酸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2.【答案】C【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葡萄酿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轮胎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答案】B【解析】【解答】氧气转化为臭氧,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臭氧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是单质。
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氧气与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其转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掌握化学变化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4.【答案】B【解析】【解答】A、甘薯的主要成分淀粉转化为酒精,化学变化;B、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物理变化;C、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D、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A、用工业酒精和水兑制成“假酒”就是水和工业酒精的简单混合,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只是淀粉、蔗糖、奶香精的简单混合,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用色素、水、食盐等兑制成“假酱油”只是混合物的简单混合,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硫黄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6.【答案】D【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潮解是吸收水分溶解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氢氧化钠易潮解属于物理性质,A不符合题意;B、浓盐酸挥发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浓盐酸易挥发属于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属于简单的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氯化钠易溶解属于物理性质,C 不符合题意;D、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碳酸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7.【答案】D【解析】【解答】解:A、冰块受热变为液体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熨斗通电后变热是由电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樟脑球在衣柜中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吃进的食物被消化,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将大的颗粒分解成能被人体吸收的小的微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8.【答案】C【解析】【解答】解:A、大米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菜刀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湿衣晾干是由于水分子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食物腐败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9.【答案】B【解析】【解答】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烧制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冶炼生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