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课 阿长与山海经 导学案

9课 阿长与山海经 导学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大多体现的都是关于“爱”的主题,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阿长,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老王》叙写了作者与车夫的交往,表现出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表达了对不幸者的关怀。

《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语文基础知识得分还可以,语文阅读及写作得分较少,或这是导致语文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能力也较差。

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很大力度的监督。

努力做到: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和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裁剪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四、教学措施方法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并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方面整体把握文章的重点。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自觉接受思想教育。

5.学会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五、教学安排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 2课时第10课老王 2课时第11课台阶 1课时第12课卖油翁 1课时写作抓住细节 2课时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1课时课外古诗词诵读 2课时偃师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解主要检测题型: A、填空题 B、判断题 C、选择题 D、简答题 E、阅读分析题 F、欣赏评价题第二部分课堂教学设计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内容分析《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出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体裁是叙事散文,主要通过写长妈妈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三)教材前后联系学习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文作者围绕中心选材,有详有略,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并且记叙时有一定的顺序,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本篇运用了许多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握语句中蕴涵的感情。

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建议(一)学生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叙事散文还是第一次。

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在合作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方法设计1.听说读写结合法。

这是针对本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听说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本文所学进行作文片段练习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提示法。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陷入迷茫时,教师在一旁给予必要的引导、点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赏识成功教育。

学生在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过程中,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语: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了写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作者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二)预习检测:1.常识本文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整体感知1.文章写了长妈妈哪些事情?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D、讲“长毛”的故事;E、给“我”买《山海经》。

2.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三)合作探究:1.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2.全文中找出描写长妈妈品格风貌的句子,并体会所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味语言A.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表鲁迅对长妈妈了感激、怀念、敬意。

B.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情感,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四)教师点拨:1.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文章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如她的外形特征,能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人物刻画A.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B.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的“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C.心理描写,突出中心。

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

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写作手法A.先抑后扬。

B.对比、映衬法:(五)课堂练习:(六)课堂小结:这篇文章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

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她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但却善良、真诚、热爱孩子。

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那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与其说是她的过错,不如说是她的不幸。

第三部分教学效果检测一、课内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哀悼.()震悚.chuāng()疤孤shuāng( ) jié()问 pī( ) 雳2、本文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4、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

5、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她生得黄胖而矮。

(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C.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二、课外练习: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无益:2.阿长来问《山海经》,体现她对“我”的________,而“我”认为“________”,也就从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________,这些都为下文________设下了伏笔和悬念。

3.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5.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

6.“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三、拓展练习1.外公走了,再听不见他亲热喊我的声音,我心里沉甸甸的。

我久久伫立在房前,凝视着墙上那张照片:外公正慈爱地朝着我笑。

他慈祥的笑,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温馨的回忆。

一从幼儿园回家,老远便见到外公站在门口。

他迎上来笑呵呵地搂我,亲我,从口袋里掏出巧克力给我吃。

一阵亲热过后,他便照例让我坐在他的身上,教我念唐诗。

先是复习旧课,当我背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照例要加上一句“上楼找外公”,他听后又是哈哈大笑。

他为此特意用宣纸专门替我写了一张条幅,录完这首诗后,还加上一段话:“爱孙喜诵上诗,毕,自言上楼所为,乃寻翁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