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百日咳ppt

小儿百日咳ppt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百日咳可按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分阶段辨证。 ⑴初咳期邪犯肺卫辨风寒、风热。 咳嗽痰稀色清、鼻流清涕者为风寒; 咳嗽痰黄稠粘、鼻流浊涕者为风热。 ⑵痉咳期痰阻肺络辨痰火、痰浊。 痉咳痰稠难咯、目赤舌红为痰火伏肺; 痉咳痰稀易咯、舌淡苔白为痰浊阻肺。 ⑶恢复期邪去正伤,辨阴虚、气虚。 干咳痰少、音哑低热口干为阴虚; 咳而无力、痰稀自汗神疲为气虚。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邪犯肺卫(初咳期)
(2)痰火阻肺(痉咳期)
(3)气阴耗伤(恢复期)
[辨证论治]
㈢ 证治分类 (1)邪犯肺卫(初咳期) 证候:本病初起,咳嗽喷嚏,鼻塞流涕,发热2~3天后咳嗽日渐加剧;
日轻夜重,痰稀量少,或痰稠难咯,咳声不畅,未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痉咳;
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祛邪,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加味。 常用麻黄辛温宣肺; 甘草佐麻黄辛甘发散肺卫之邪;
[临床诊断]
㈠ ⑴ 诊断要点 ⒊ 实验室检查 血象:初咳期末及痉咳期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20~40)×109/L,
淋巴细胞升高,可达60%~80%。
并发肺炎者,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⑵ 细菌培养:用咳碟法或鼻咽拭子法作细菌培养,有百日 咳杆菌生长。在疾病第1周阳性率高达90%,以后降低。 ⑶ 荧光抗体检查:鼻咽拭子涂片作直接荧光抗体染色阳性。 该法具有阳性率高、特异性强和诊断快速等优点。 ⑷ 血清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血清中 PT、FHA特 异性抗体,其中IgG-PT最有早期诊断价值。
[概述]
3、特点: ①小儿肺常不足,易于感受百日咳时邪,本病病程较长,如 不及时治疗,可持续2~3个月以上。 ②重症或体弱婴儿因体禀不足,正气亏虚,若痰热壅盛,闭 阻于肺,易并发肺炎喘嗽;
③痰热内陷心肝,则可致昏迷、抽搐之变证。
④近年来,广泛开展百日咳菌苗预防接种,百日咳发病率已大为降低, ⑤临床由副百日咳杆菌、腺病毒等病原引起的百日咳综合征 仍较常见,两者症状相似,后者相对较轻,辨证论治的方法则 基本相同。
中医儿科学
百日咳
[概述]
一、定义; 百日咳是小儿时期感受百日咳时邪(百日咳杆菌)而引 起的肺系传染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末伴有较长 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 中医学以其咳嗽特征称之为“顿嗽”、“顿呛”,又因
其具有传染性,故又称为“疫咳”、“天哮呛”。
二、发病情况: 1、季节: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 2、年龄: 5岁以下婴幼儿最易发病,年龄愈小,病情大多 愈重,10岁以上儿童较少发病。 新生儿亦有发病。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为感受百日咳时邪所致。百日咳时邪侵入肺系, 夹痰交结气道,导致肺失肃降,肺气上逆为其主要病因病机。 百日咳病变脏腑以肺为主,初犯肺卫,继则由肺而影响 肝、胃、大肠、膀胱,重者可内陷心肝。
[病因病机示意图]
时邪→侵入肺系→肺失宣肃 风


热 初咳期
痰热互结



火 痉咳期
邪恋正虚
[临床诊断]
㈡ ⑴ 鉴别诊断 支气管炎与肺炎:有时也可有痉挛性咳嗽,但多在起病
后几日内出现,咳后无鸡鸣样吸气声;
肺炎患儿无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肺部有中细湿啰音,胸
片有肺部炎性改变。
⑵ 百日咳综合征:副百日咳杆菌及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
毒等均可引起类似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称为百日咳综合征。 主要依靠病原体分离或血清学检查进行鉴别。
[临床诊断]
㈠ 诊断要点 ⑶ 恢复期: ①痉咳停止,约2~3周。阵咳减少,咳嗽减轻,逐渐痊愈。 ②病愈后,因烟熏、冷空气等刺激或感冒时,又可引起痉咳。
⑷ 患儿合并肺炎,脑病。好发于年幼、病重及体弱儿童。 ①肺炎:多因合并细菌感染。 发热不退,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 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或呼吸音减低等。 ②脑病:百日咳杆菌内毒素引起中毒性脑病,出现脑水肿。 病程中因痉咳剧烈,脑缺血缺氧或脑出血,致抽搐昏迷。
杏仁、瓜蒌皮、浙贝化痰止咳;桑叶、紫菀、枇杷叶宣肺止咳。
加减: 偏风寒者,加苏叶、百部、陈皮辛温宣肺化痰; 痰多色白者,加半夏、茯苓、枳壳燥湿化痰止咳; 偏风热者,加菊花、连翘、黄芩祛风清热宣肺; 痰黄而粘稠者,加胆南星、鲜竹沥、黛蛤散清化痰热。
[辨证论治]
(1)邪犯肺卫(初咳期) 辨证分析: 本证见于起病后1周,有外感咳嗽症状,数天后外感症 状减而咳嗽加重,连声咳嗽,日轻夜重,应考虑为本病。 辨其寒热,风寒犯肺者鼻流清涕,咳痰清稀易咯; 风热犯肺者鼻流浊涕,咳嗽痰黄稠粘。 本证以风热犯肺或风寒化热者居多。
[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⑴本病为痰气交阻,肺气上逆,其治在涤痰清火,泻肺降逆。
初咳期以温散祛寒宣肺、疏风清热宣肺为主法;
痉咳期以涤痰降气、泻肺清热为主法; 恢复期以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为主法。 ⑵本病主证虽呛咳不已,但不可妄用止涩之药,防留邪为患。 ⑶痉咳期痰火证居多,不可早用滋阴润肺之品,以防痰火不清, 病程迁延难愈。
[辨证论治]
㈢ 证治分类 (2)痰火阻肺(痉咳期) 证候:咳嗽日轻夜重,伴鸡鸣声,吐出痰涎,痉咳暂缓。 痉咳可因进食、刺激性气味、情绪激动易引起发作。 痉咳可伴目睛红赤,两胁作痛,舌系带溃疡。 舌质红赤,舌苔薄黄,脉数有力。 治法:泻肺清热,涤痰镇咳。 方药:桑白皮汤 (《景岳全书》)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金匮要略》)加减。
肺阴亏虚
肺脾气虚 恢复期
[临床诊断]
㈠ ⒈ ⒉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史,未接种百日咳菌苗,有百日咳接触史。 临床表现: 诊断应注意几个特殊症状、体征; 发病初期感冒症状逐渐减轻,而咳嗽反增; 阵发性痉咳,咳嗽末有鸡鸣样吸气性回声,日轻夜重; 面目浮肿,目睛出血,舌系带溃疡等。
[临床诊断]
㈠ 诊断要点 ⑴初咳期: ①自发病起至出现痉咳止,约1~2周。 ②初似感冒,发热,咳嗽,流涕及 喷嚏等。 ③约2~3天后热退涕消,咳嗽加重,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⑵痉咳期: ①痉咳期,持续2~4周或更久,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②每次咳嗽十数声或数十声不止,咳末有鸡鸣样吸气性回声。 ③痉咳可见面赤引胁,颈引舌伸,屈肘握拳,涕泪相交。 ④痉咳眼胞浮肿,目睛出血,或舌下系带溃疡。 ⑤痉咳呈日轻夜重,可因烟雾刺激,情绪及气温骤变等诱发。 ⑥新生儿呛咳憋气,唇青面紫,惊厥抽搐,无典型痉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