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 宋至清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 宋至清

1.选择题
1.我国宋代的建筑官书是。

()
A、《木经》
B、《考工记》
C、《营造法式》
D、《工程做法》
C
2.《营造法式》、《清式营造则例》、《工部工程做法》三本书分别成书于:()
A.宋朝、清朝、清朝 B.宋朝、民国、清朝
C.宋朝、清朝、明朝 D.唐朝、清朝、宋朝
A
3.天坛的屋顶形式是什么( C )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攒尖式
D.复合式
C
4.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中形成屋脊的最主要的木头叫?()
A.木头圆柱
B.檩条
C.大梁
D.额枋
C
5.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的形式是正确的()
A.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
B.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C.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
D.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
B
6.以下关于庭院的围合方式的种类,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B.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
C.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并用廊围合
D.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
C
7.具有用料小,适应性广,整体性强的特点的木构架是(),适宜建造造价低的住宅屋舍一类建筑。

A.穿斗式
B.抬梁式
C.干阑式
D.井干式
A
8.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建筑部件,主要构件是:斗、拱、昂。

其中“昂”指的是()
A.主干部件
B.短的悬臂梁
C.斜的悬臂梁
D.长的悬臂梁
C
9.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
A 全部青色
B 全部绿色
C 全部淡蓝色
D 分别为青、黄、绿三色
D
10.天坛的屋顶形式是什么()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攒尖式
D.复合式
C
2.填空题
1.宋代书籍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____。

《营造法式》李诫
2.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建筑形式:_______。

抬梁式、穿斗式
3.斗拱的主要构件:________。

拱、斗、昂
4.在构造上,檩条搁置在梁头上,梁再搁置在柱头上,这种木构架形式称为:______。

抬梁式
5.______木构架具有用料小,适应性广,整体性强的特点,适宜建造造价低的住宅屋舍一类建筑,而_____木构架则常用于宫殿佛寺等大型重要建筑。

穿斗式抬梁式
6.角柱上的斗栱被称为转角铺作,又称为______。

角科
7.梭柱大约出现于______朝,琉璃瓦大量用于屋顶始自_____朝。

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______,是从______传入的,由______演变而来.
南北宋须弥座印度佛座
8.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 _____,属于______门形制。

午门阙
3.名词解释
(1)清式彩画:
定型为三种,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

旋子采画,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抽象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
(2)罗汉枋:
在内外跳慢拱上者.(拽枋――清)宋用来表示斗拱出跳.
(3)柱头枋:
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
(4)举架法:
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
(5)圭角:
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4.问答题:
(1)《营造法式》及其成就:
《营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重要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以及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2).简述宋代建筑的发展与革新:
答: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废弃了“里坊制”,开敞街道,使得城市建设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都有了新的发展。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总结并规范了古典模数、材制,使得古典模数的使用,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中。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多用格子扇、格子门,增强了装饰效果;出现了“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和“丹粉刷饰”等多种彩画;并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其次是桥梁(3).简述明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答:1、砖已普遍用于居民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北京十三陵、北京故宫。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

(4)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和建筑特点、设计手法.
答: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宫城内部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包括三殿、文华殿、武英殿三区。

特点:1、处处反映出皇权为中心的思想。

(布局、体型大小、开间、屋顶、色彩、彩画、台基等等)。

2、等级制度森严3、中轴线对称布局4、技术设施考虑周密(河道(一万两千米,防卫、防火、排水。

渠道系统对排水和供水,防火墙和防火道)4、采暖(火道坑、室外台基口处、焚炭处)5、建筑艺术上,无论装饰、装修、家具或色彩、油画均丰富多彩,灿烂绚丽。

设计手法:群体上:1、中轴线对称,选择最正中位置布置。

2、步步升高法3、五门制引向太和殿4、不同形状、大小的广场的变化,最后引出太和殿5、“以小衬大”法(尺度)6、环境的严肃氛围以突出太和殿。

单体上分析:1、庞大的体形2、高耸的外貌3、高等级的屋顶4、十一开间的面阔5、崇高的台基6、高贵的彩画和装饰。

(5).试述清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答: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外八庙。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水湿压弯法、对接与包镶法。

(6)清式彩画的主要类型及适用范围.
答:1和玺彩画,其是最高级的,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2旋子彩画,其在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处。

3苏式彩画,其一般用于住宅、圆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