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PPT课件
李约瑟:不能说中国缺乏石材,只不过将它 们用于陵墓、华表和纪念碑,并且用来修筑 道路中的行人道、院子和小径。
司马迁《史记》关于阿房宫的记载:发北山 石椁[guǒ],乃写蜀、荆地材皆至。
16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一种说法:在社会制度 与生产力层面,古代中 国未有过西方模式的奴 隶制度,无法组织庞大 规模的生产。
中国建筑史
1
第一章:基本问题讨论
2
1.中国传统建筑
山我 南国 禅现 寺存 大最 殿早
的 木 构 建 筑 : 五 台
3
建筑之树:在传统的西方建筑学者 的观点中,中国和日本的建筑不过 被视为早期文明的次要分支而已。
4
1.中国传统建筑
学习建筑历史的目的是什么?
只是对仿古形式的设计有用吗?我们并不需 要知道斗拱的构造和雀替的权衡。 路易斯•康:“未来”要来自于“融化”的 “过去”。 山崎实:传统的日本房屋使人有亲切感, “使你常常想去触摸它”——不仅在表面上, 而且内心也想触摸它。 建筑并不是抽象地玩弄无“根”的“形”和 “饰”,更重要的是要5把握当地的文化精神
木构建筑拥有这样的优势,何必去浪费人力 物力而建造石构建筑呢?
18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一种说法:西方人在建筑上重视创造一个长 久性环境,中国人却着眼于建立当代的天地。 这个问题在对于材料选择的态度上便充分的 表现出来了。
从金字塔时代开始,西方人就把建筑物看作 是一件永久的纪念物,因此在建筑态度上不 惜经年累月。雅典奥林匹克宙斯神庙、罗马 圣彼得大教堂等,耗时都超过了100年。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11年时间完成了阿房宫 (存疑)、渭水长桥、19骊山陵等规模巨大的
22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礼治”和“玄学”是两种由中国古代思想 条件而产生的影响建筑型制的特殊因素。
23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何谓 之“礼”? 礼是指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 惯而形成的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 礼始于公元前11世纪周代建国,历史上称为 “周公制礼作乐”,其后儒家学者根据根据 流传下来的文献编辑成“礼”,流传下来的 重要典籍为《周礼》、 《仪礼》和《礼记》。
及至秦始皇时期,具备 了控制整个帝国的绝对 统治,万里长城便是其 动员力量的典型代表, 但此时中国建筑的基本
17
使用巨大奴隶劳动力的古埃 及古代建筑:底比斯残迹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一种说法:技术层面上,中国较早的突破了 木构建筑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的局限,是 一种对先进思维选择的结果。
木构建筑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 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节约成本,同 时梁-柱体系的框架结构解决了对于较大空间 营造上的难题。
但事实上,中国也存在石构建筑,西方也存 在木构建筑。
产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没有绝对的定论,只存在 观点之争。
12
德国传统木住宅
俄罗斯木教堂
13
泉州石塔: 800年前
4000年前辽河古城
茅村汉墓
14
2.中西方建筑比较
梁思成的观点:
1.中国人使用石头的技术不行:没有找到石头 缝隙之间良好的粘合材料。(古代墓穴的营 造似为反例?)
安济桥的“双撞法券”
10
技术再未发展和推广
石头尚在,木头已不 存,我们要做的工作 比西方困难得多。
照 清
但 是
表 现
清 出
《作
代建周版 邑
来筑公的 东
绘形制插 国
画式“图 图
只 能
礼 ”
, 欲
》:
按,意晚
11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中国的传统建筑材料是什么?木构吗? 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又是什么?石构吗? 一般认为中国建筑以木构为主,西方建筑以 石构为主。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为什么中国建筑的施工比西方快得多? 木构比石构施工便利; 中国的木构建筑在结构上采用的是标准化和 定型化,可以通过严密的施工组织发挥最大 效率; 建筑群水平向展开,工作面大,工作可以同 步进行。
21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中国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具有更多的共鸣: 以增加重复单位来解决人所要求的尺度和规 模,“模数”概念被广泛使用; 木构建筑本质上属于框架结构,柱网是平面 布置的基础方法,“柱距”和“开间”已经 被经常使用; 空间营造上忠实于人体比例。
2.中西方建筑比较
其依据便是,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同的建筑材料选 择。
一部西方建筑史就是一部神庙与教堂的建筑 史。基督教建筑需要不断的高耸,以便聆听 上帝的教诲,中国的建筑没有拓展垂直空间 的需求。
基于宗教需求的建筑,如石窟,在中国同样 是基于漫长经久而铸造20的石构。
7
雅典卫城:梁柱
万神庙:拱券
圣索菲亚大教堂:帆拱
巴黎圣母院:飞券
8
1.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的建筑历史 比起西方建筑历 史在研究工作上 存在较多困难, 因为上半段乃至 中段的历史实物 已经消失,只能 靠文字记录和其 他旁证加以推断。
汉-绿釉陶楼院
壁画-汉-坞堡
9
1.中国传统建筑
现存的建筑体系以明清时期为主,但是15 世纪以后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鼎盛,生 产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个时期对于巅 峰状态时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没有完整 继承。 虹桥,宋以后再未出现
2.观念不行:建造房屋时没有考虑过长久留存 的问题,自然选用方便的材料。(道法自然, 新陈代谢)
3.历代不重视对古建筑的修缮保养:建筑旧了
不如重盖,为了见效快,只能用木材。(今
日依旧)
15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一种说法:自然环境与地理因素的原因,中 国多木而少石。
刘致平:我国最早发祥的地区:中原等黄土 地区,多木材而少佳石,所以石建筑甚少。
1.中国传统建筑
建筑的发展是文化史的一种发展 某一时代整个社会倾尽全力去建造的有代表 性的重大建筑物,必然反映当时的最高科学 技术与文化艺术水平。 要了解一种建筑形式、一个建筑体系,也就 首先要了解和研究产生它的历史文化背景。
6
1.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的传统建筑,也如西方的建筑一般,具 有典型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个发展阶段独特的 结构形式以及艺术面貌吗? 中国文化的特征是古老和不断的连续相继的 发展,中国建筑同样具有这种特点。 这种特点说明了什么?是古老而坚强的生命 力,代表着伟大和丰富,成熟和优越?还是 陈陈相因,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