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古代建筑(封建社会初期)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古代建筑(封建社会初期)
建筑学设计基础理论—— 中国建筑史
中
国
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 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 ■《周礼· 考工记 匠人营国》中(春秋战 国时齐国人编撰,可认为是城市规划最早 的“则例”。)记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 九纬,经涂(涂,道路)九轨。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 意思是王城每面边长九里,有三个城门。 城内纵横各有九条道路,每条道路宽度为 “九轨”(一轨为八尺)。王宫居中,左 侧是宗庙,右侧是社坛(或社庙),前面是朝 会处,后面是市场。朝会处和市场的面积 各为一夫(据考证一夫为100步×100步)。 宫城东墙 排水沟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西 汉 都 城 长 安 平 面 示 意 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 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 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 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 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 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 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西汉元始四年建造的明堂辟雍,位于长 安南面安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 于“国之阳”的规定。明堂方位正南北, 有方形围墙,墙正中辟阙门各3间,墙内四 隅各有曲尺形配房1座。围墙外绕圆形水沟, 就是所谓的辟雍。四阙门轴线正中为明堂, 建在一个圆形夯土基上面。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宫城东墙 排水沟 陕西咸阳秦国咸阳宫"一号宫殿"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战国建筑技术、艺术的小结
一个城市建设高潮
第一,采用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构架建筑环抱,上下层迭二三层、形成一组建筑群,是 在木架结构不发达条件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方法。P26 第二,农业和手工业进步的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斧、锯、锥、凿等的应 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
四川东汉墓画像砖,砖上有二层楼和市井交易形象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宫城东墙 排水沟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西汉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宫城东墙 排水沟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根据遗址结构和一些间接资料,可以推测 出它原是一个十字轴线对称的3层台榭式建 筑。上层有5室,呈井字形构图;中层每面3室, 是为明堂(南)、玄堂(北)、青阳(东)、总章(西) 四“堂”。八“个”即“四向十二室”;底 层是附属用房。至于明堂“上圆下方”之说, 据现有结构,有可能上层中央太室顶上为圆 形屋顶,也可能另有所指。中心建筑(即明堂) 的尺度,如不计算四面敞廊,每面约合28步 (每步6尺,每汉尺0.23米),恰与《考工记》 所记“夏后氏世室”即春秋战国时的理想方 案相同。
西汉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宫城东墙 排水沟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木构架技术
■通过大量东汉壁画、画像石、陶屋、石祠 等可知,当时北方及四川等地建筑多用抬梁 式构架,间或用承重的土墙;南方则用穿斗构 架,斗拱已成为大型建筑挑檐常用的构件,其 结构作用较为明显。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 常用的抬梁、穿斗、井干3种基本构架形式 此时已经成型。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宫城东墙 排水沟 古画中的阿房宫胜景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陵墓
■始皇陵在临潼县东5公里,背靠骊山,脚 蹬渭河,左有戏水,右有灞河,南产美玉, 北出黄金,真乃风水宝地,寄予着秦始皇 让子孙万代永享福寿的心愿。陵园呈东西 走向,面积近8平方公里,有内城和外城两 重,围墙大门朝东。墓冢位于内城南半部, 呈覆斗形,现高76米,底基为方形。据推 测,秦始皇的“陵寝”应在陵墓的后面, 即西侧。 ■皇陵东面还发现了大型兵马陶俑坑,内 有武士俑约七千个、驷马战车一百多辆、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离宫别馆平面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宫殿
■现存的阿房宫遗址位于西安市三桥镇南 一带,面积约8平方公里。遗址内已发现阿 房宫前殿、“上天台”、北阙门等夯土台 或基址19处。其中前殿遗址的夯土台东西 长1320米,南北宽420米,高7-9米,台上 发现石础,陶水管道,并散布大量板瓦, 筒瓦,瓦当,可谓中国古代最大的夯土建 筑台基。
■当时的建筑已具有庑殿、歇山、悬山和攒 尖4种屋顶形式。庑殿正脊短,屋面、屋脊 和檐口平直,屋顶正脊中央常饰有凤凰。由 以上这些,便形成了汉代建筑古朴简洁,但 又不乏朝气的形象。汉代歇山顶不多见,从 成都出土的一件明器(右图)中可见当时的 歇山形状是由中央悬山顶和四周单庇顶组合 而成的,并且檐口微微起翘,可能是当时南
?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统一了中国大陆,除西部、西南部和 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尚未开发外,其版图基 本沿用至今;它建立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也基本上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奠定了 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秦始皇时咸阳城进行不断扩建,据记载, 他每灭亡一个国家,就在咸阳附近按各国 宫殿图样建造一处宫殿(即六国宫)。统 一六国后,为防止叛乱,又将各国富户集 中在咸阳。原有城市容纳不下,就在渭水 南岸新建阿房宫。阿房宫规模宏大,穷奢 极侈。 ■秦都咸阳的布局是有独创性的,它摒弃 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广阔 的地区建造了许多离宫,“离宫别馆,弥 山跨谷,辇道相属,木衣绨锈,土被朱紫, 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 遍”(《三辅旧事》)。反映了秦始皇穷 奢极欲的状况。 宫城东墙 排水沟
方的建筑风格。 宫城东墙 排水沟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楼阁
■木构楼阁(我国古代柱梁式木建筑之高层 结构)的出现可谓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成熟 的标志之一,大概在东汉中期已开始出现。 虽实物不存,但自壁画、画像石及建筑明器 等多方面的间接物证,可予说明。 明器中常 有高达三四层的方形阁楼,每层用斗拱承托 腰檐,其上置平坐,将楼划分为数层,此种 在屋檐上加栏杆的方法,战国铜器中已见, 汉代运用在木结构上,满足遮阳、避雨和凭 栏眺望的要求。各层栏檐和平坐有节奏地挑 出和收进,使外观稳定又有变化,并产生虚 实明暗的对比,创造中国阁楼的特殊风格, 南北朝盛极一时的木塔就是以此为基础。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宁夏秦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 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期。它的突出表现 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 有了很大发展。而砖石建筑利于保存的特点, 使许多遗址存在至今。 ■汉长安是在秦咸阳原有离宫——兴乐宫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平面大致为不规则 矩形。城墙周长22690米,包纳面积35平 方公里,每面有城门三座。其中北墙西侧 之横门及东墙北端之宣平门,分别为赴渭 北及东去洛阳的通途。而南墙中央之安门, 则紧衔前往城南礼制建筑群的大道。城内 主要道路有南北向八条,东西向九条。其 中安门大街长5500米,宽50米。城内大部 为宫殿所占据(主要有长乐宫、未央宫、 桂宫、北宫、明光宫),官署、武库杂处 其间。城内西北隅有东市、西市。民居主 要分布于城外北端及东侧。城南偏西有社 稷、宗庙及辟雍等礼制建筑。汉武帝时, 又在城西修造建章宫及上林苑。 宫城东墙 排水沟
第三,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应用,并有在瓦上涂上朱色的做法。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尤其突出 的是在地下所筑墓室中,用长1米,宽约三、四十厘米的大块空心砖作墓壁与墓底,墓顶仍用木料作盖。 可见当时制砖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宫城东墙 排水沟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宫城东墙 排水沟 绿釉陶戏楼 绿釉陶望楼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市里(市场)
■古代城市中的商业贸易,常集中于城中某 一里坊内进行,故称“市里”。秦代情况不 明,西汉长安始建时,在城内西北设置包纳 六市的西市与包纳三市的东市。史称“汉依 秦制”,表明此种情形定有所依凭。比较具 体的形象,数见于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 其中一块表现了市里全貌。其平面为方形, 周以市墙,每面中央开市门。市中央建二层 高的市楼,楼下为市肆管理之处。楼上悬一 鼓,通过击鼓以司市肆之启闭。通向四门的 十字形道路将市内分为四区,各区均建有排 列整齐的条状建筑,当为各行业营业之所。 角隅另有小建筑若干,可能为仓库、市吏住 所及杂屋、厕所等。该图中反映的布局形式, 后世直至隋、唐尚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