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由粗食盐制备试剂级氯化钠.

由粗食盐制备试剂级氯化钠.

由粗食盐制备试剂级氯化钠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粗食盐提纯,了解盐类溶解度知识在无机物提纯中的应用,学习中间控制检验方法①
2 练习有关的基本操作:离心、过滤、蒸发、pH试纸的使用、无水盐的干燥和滴定等。

3 学习天平的使用和用目视比浊法进行限量分析②。

二、原理
氯化钠(NaCl)试剂由粗食盐提纯而得。

一般食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及SO42-、 Ca2+、Mg2+和K+等可溶性杂质。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方法纯化,而需用化学法处理,使可溶性杂质都转化成难溶物,过滤除去。

此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稍过量的氯化钡与氯化钠中的SO42-反应转化为难溶的硫酸钡;再加碳酸钠与Ca2+、Mg2+及没有转变为硫酸钡的Ba2+,生成碳酸盐沉淀,过量的碳酸钠会使产品呈碱性,将沉淀过滤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CO32-,有关化学反应式如下:
Ba2++SO42-==BaSO4↓
Ca2++CO32-==CaCO3↓
2Mg2++2OH-+CO32-==Mg2(OH)2CO3↓
CO32-+2H+==CO2↑+H2O
至于用沉淀剂不能除去的其它可溶性杂质,如K+,在最后的浓缩结晶过程中,绝大部分仍留在母液内,而与氯化钠晶体分开,少量多余的盐酸,在干燥氯化钠时,以氯化氢形式逸出。

三、实验内容
1 溶盐
用烧杯称取20g食盐,加水80mL。

加热搅拌使盐溶解,溶液中的少量不溶性杂质,留待下步过滤时一并滤去。

2 化学处理
(1)除去SO42-
将食盐溶液加热至沸,用小火维持微沸。

边搅拌,边逐滴加入0.5 mol·L-1BaCl2溶液,要求将溶液中全部的SO42-都变成BaSO4沉淀。

记录所用BaCl2溶液的量。

因BaCl2的用量随食盐来源不同而异,应通过实验确定最少用量。

否则,为了除去有毒的Ba2+,要浪费试剂和时间,因此,需要进行中间控制检验,其方法如下:
取离心管两支,各加入约2mL溶液,离心沉降后,沿其中一支离心管的管壁滴入3滴BaCl2溶液,另一支留作比较。

如无混浊产生,说明SO42-已沉淀完全,若清液变浑,需要再往烧杯中加适量的BaCl2溶液,并将溶液煮沸。

如此操作,反复检验、处理,直至SO42-沉淀完全为止。

检验液未加其它药品,观察后可倒回原溶液中。

常压过滤。

过滤时,不溶性杂质及BaSO4沉淀尽量不要倒至漏斗中。

(2)除去Ca2+、Mg2+、Ba2+
将滤液加热至沸,用小火维持微沸。

边搅拌边逐滴加入0.5 mol·L-1Na2CO3溶液(如上法,通过实验确定用量)Ca2+、Mg2+、Ba2+便转变为难溶的碳酸盐或碱式碳酸盐沉淀。

确证Ca2+、Mg2+、Ba2+已沉淀完全后,进行第二次常压过滤(用蒸发皿收集滤液)。

记录Na2CO3溶液的用量。

整个过程中,应随时补充蒸馏水,维持原体积,以免NaCl析出。

(3)除去多余的CO32-
往滤液中滴加2 mol·L-1盐酸,搅匀,使溶液的pH=3~4,记录所用盐酸的体积。


液经蒸发后,CO32-转化为CO2逸出。

3 蒸发、干燥
(1)蒸发浓缩,析出纯NaCl
将用盐酸处理后的溶液蒸发,当液面出现晶体时,改用小火并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

蒸发后期,再检查溶液的pH值(此时暂时移开煤气灯),必要时,可加1~2滴2 mol·L-1盐酸,保持溶液微酸性(pH值约为6)。

当溶液蒸发至稀糊状时(切勿蒸干!)停止加热。

冷却后,减压过滤,尽量将NaCl晶体抽干。

(2)干燥
将NaCl晶体放入有柄蒸发皿中,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炒,应不停地用玻璃棒翻动,以防结块。

待无水蒸气逸出后,再大火烘炒数分钟。

得到的NaCl晶体应是洁白和松散的。

放冷,在台秤上称重,计算收率。

4 产品检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简称国标)GB 1266—77,试剂级氯化钠的技术条件为:
(1)氯化钠含量不少于99.8%;
(2)水溶液反应合格;
(3)杂质最高含量中SO42-的标准为(以重量%计):
规格优级纯(一级)分析纯(二级)化学纯(三级)
含SO42-0.001 0.002 0.005 产品检验按GB 619—77之规定进行取样验收,测定中所需要的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液、制剂和制品按GB 601—77,GB 602—77、GB 603—77之规定制备。

(1)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用减量法称取0.15g干燥恒重的样品,称准至0.0002g,溶于70mL水中,加10mL1%的淀粉溶液,在摇动下用0.1000 mol·L-1AgNO3标准溶液避光滴定,接近终点时,加3滴0.5%的萤光素指示剂,继续滴定至乳液呈粉红色。

氯化钠含量(x)按下式计算:
式中:V——硝酸银标准溶液的用量(mL)。

c——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

G——样品质量(g)。

58.44——氯化钠的摩尔质量。

(2)水溶液反应
称取5g样品,称准至0.01g,溶于5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加2滴1%酚酞指示剂,溶液应无色,加0.05mL 0.1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粉红色。

(3)用比浊法检验SO42-的含量
在小烧杯中称取3.0g产品,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mL比色管中。

再加3ml 2mol·L-1盐酸和3mL 0.5mol·L-1的BaCl2,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与标准溶液进行比浊。

根据溶液产生混浊的程度,确定产品中SO42-杂质含量所达到的等级。

规格一级二级三级
含SO42-量(mg)0.03 0.06 0.15
4
①在提纯过程中,取少量清液,滴加适量指示剂,以检查某种杂质是否除尽,这种做法称为“中间控制检验”。

②“限量分析”的定义:将成品配成溶液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色或比浊,以确定杂质含量范围。

如果成品溶液的颜色或浊度不深于标准溶液,则杂质含量低于某一规定的限度,这种分析方法称为限量分析。

比色或比浊时应注意:
a 待测溶液与标准溶液产生颜色或浊度的实验条件要一致。

b 所用比色管玻璃质料、形状、大小要一样,比色管上指示溶液体积的刻度位置要相同。

c 比色时,将比色管塞子打开,从管口垂直向下观察,这样观察液层比从比色管侧面观察的液层要厚得多,能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四、数据处理
(1)氯化钠的产率
(2)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 2
V硝酸银终读数(mol/L-1) 3.55 3.35
V硝酸银始读数(mol/L-1)0.10 0.05
V硝酸银(mol/L-1) 3.45 3.30
V硝酸银平均(mol/L-1) 3.375
(2)用比浊法检验SO42-的含量
经观察,溶液为CP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