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退化
表现:生物多样性降低,层次减少,盖度降低, 草地产量和质量下降,载畜能力降低等。
湿地退化生态系统
湿地是指被间歇性或永久性浅水层(6cm以下) 所覆盖的土地。 。
湿地生态系统指由湿地动植物与周围环境共同构 成的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过 渡类型。
功能: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 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 。
过度耕垦
我国南方大力推广 三季稻,复种指数 大大提高,干湿交 替时间缩短,犁底 层加厚并更紧实, 阻碍了透水。
大气退化系统
① 大气污染
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 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 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 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现今众多学者比较关注的是 酸雨、光化学烟雾、硫酸型烟雾等众多大气污染 现象。
退化表现:调蓄旱涝、纳垢消污、消浪护岸等生 态功能减弱。
苔原退化生态系统
苔原生态系统是由苔原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 的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常年温度都很低的极地地区 以及高山苔原地区。
苔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 态系统,因而也是地球上比较脆弱和外力干扰比较敏 感的生态系统。
退化原因:气候变暖导致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 引起生态系统功能减退。
③ 弃耕地:人为干扰形成,退化状态因弃耕时间而定。
④ 荒漠化地:荒漠化由自然干扰或人为干扰而形成。最严 重的荒漠化地即为不长植物的荒漠化、石漠化裸地。目 前荒漠化现象日趋严重,未来20年内全世界约有1/3的耕 地将会因为荒漠化现象而消失。
⑤ 采矿废弃地:指被采矿活动破坏的、未经治理而无法使 用的土地,包括四类:a 废石堆废弃地:由剥离表土、 开采的废石及低品位矿石堆积所形成的;b开采坑废弃地: 随着矿物的开采形成大量的采空区域;c尾矿废弃地:利 用各种分选方法选出精矿后的剩余物排放形成的;d采石 矿废弃地:开采石料而形成的。
土壤潜育化 定义:潜育化是指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
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 土壤变成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
形成原因
排水不良
土壤处于洼地、 比较小的平原、 山谷涧地等地区 ,排水不良使形 成此生潜育化的 根本原因。
水过多
首先使水利工程, 沟渠水库周围由于 坝渠漏水。其次可 能是潜水出露,排 灌不分离,串灌造 成土壤长期浸泡。
⑥ 垃圾堆放场:又称垃圾填埋场,是人为干扰形成的堆积 来自家庭、城市、工业等的废弃物的地方。
水生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前者主要指陆地湖泊和河流生态系统,后者为广阔 的海洋。此外水生生态系统还包括在陆地中的干旱、 半干旱地区也还分布着少量的咸水湖泊。
水生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在于输入水量减少、水体 面积缩减、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导致水生生物种 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表现:生物多样性降低,层次减少,盖度降低, 草地产量和质量下降,载畜能力降低等。
荒漠退化生态系统
定义:荒漠生态系统是由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 半灌木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共同构成的一 类生态系统。
退化原因: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内的种种 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 化。也包括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 长期丧失等。
二、根据生态系统的性质划分
自然生态系统 ① 森林退化生态系统 ② 草原退化生态系统 ③ 荒漠退化生态系统 ④ 湿地退化生态系统 ⑤ 水生退生态系统(见2.1.1) ⑥ 苔原退化生态系统 ⑦ 高山退化生态系统
森林退化生态系统
定义:国际组织对森林退化定义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即指林木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逆向改变。
退化原因:森林退化的动力是人为干扰( 人类活动) 和自然干扰( 异常性自然灾害),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为 因素(强度干扰);自然干扰作用远远小于人为干扰对森 林退化。总体上,近代森林面积减少表现的森林退化是由 过度干扰造成的,尤其是来自人类的过度干扰。 其中, 森林的过度采伐是最主要的干扰;而森林的采伐又是环境、 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 些因素在各个时期、各个国家交互作用与变化是不同的。
表现:影响森林退化的表现为森林面积减少、结构丧 失、质量降低、功能下降。森林退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生物多样性降低,层次减少,郁闭度下降,结构趋于简 单,功能减退,严重时生产力也降低。
草原退化生态系统
定义: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 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 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是由各种多年生 草本植物和草食动物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 的功能综合体,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等 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 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 的生态屏障。
第一节 退化生态系统分类
一、根据退化过程及生态学特征划分
陆地退化生态系统(6类)
① 裸地:又称光板地,是没有植物生长的裸露地面,是群落 形成、发育和演替的最初条件和场所环境条件极端,分为 原生裸地(过去从未生长过植物,自然干扰形成)和次生 裸地(原来有植物生长,后经破坏而形成,认为干扰形 成)。
② 森林采伐迹地:人为干扰造成,其退化状态因采伐的强度 和频度而异。与这类型同质的退化生态系统包括过度干扰 破坏形成的草原迹地和灌丛迹地。
② 全球气候变化
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 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 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 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人工 生态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可用八面体来表示,其六个 顶点分别表示系统的生产加工、生活消费、资源 供给、环境接纳、人工控制和自然缓冲功能,它 们相生相克,构成了错复杂的人类生态关系,包 括人与自然之间的促进、抑制、适应、改造关系; 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储存、扬弃关系以及人类 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竞争、共生、隶属、互补关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