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刷开槽机教程

印刷开槽机教程

印刷开槽机培训
1.安全事项
一般注意事项
a.在设备运行中,不要将容易滑落或倾倒的物品放在桌台上、踏板、支板上。

b.通常禁止进入有危险或者注意标牌表示的场所,不要不经意的出手触摸设备。

c.工具类物品使用完后要返还在原来所规定的位置上,防止由于忘记放回原处而导致的事
故。

d.在通道等妨碍涉足场所,不要放置工具类物品。

e.有关烟火要注意:要在远离设备并且指定的场所吸烟;设备附近要设置灭火器,为急用
时准备。

f.设备的高速运转辊子很多,为了防止发生危险,对操作人员的服装要注意:要穿安全鞋;
上衣要塞进裤子中,上衣口袋中不要放入任何物品;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要戴手套。

在发现设备有异常声音或危险状态时,要立即停止运行设备,确认如下的事项,恢复正常状态后,确认确实安全后再重新运行。

a.在更换不良零部件的同时要查明其原因,努力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b.要确认检查所关联的部位,驱动系统,紧固螺栓的松弛度。

c.用微动检测是否有异物轧入,确认是否安全。

设备调整、维护、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a.与设备安全有关的零件,不要无故的拆卸或改动。

b.作业后要切实的紧固好安装调整部位的螺栓,固定的装置要切实的固定好。

c.在拆卸安全罩之类的部件时,完毕后一定要恢复原来的状态。

警告表示的种类
为了更好的理解设备的警告标贴,将警告表示的内容告知:
危险

此种语言使用在,如不回避危险,会发生死亡或重伤,比较紧迫的危险状态下的部位上安全注意事项方面。

警告

此种语言使用在,如不回避危险,有死亡或重伤发生的潜在危险状态的部位上的安全注意事项方面。

注意

此种语言使用在,如不回避危险,或许会发生轻伤或中等程度的残疾等表示有潜在危险状态部位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为了不要损坏装置必须遵守的事项方面。

2.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概要
进纸堆积部
进纸部
印刷部
排出堆积部
压线开槽部
进纸部
将堆积在进纸台面上的纸板,自动且连续的毫无偏差的送入到设备中,它由进纸台面、前导板、后导板、侧挡板,切实的抓紧来自进纸装置的纸板送入到印刷部的进纸辊,送入纸板的踢脚,使踢脚运作的曲柄,利用空气流动、平稳的吸引纸板,使其顺利地通过前导板的同时,能切实的将纸板踢进的空隙装置等的送纸机构。

印刷部
印刷部是根据进纸部送来的纸板从压力辊与装有印版的印版辊之间经过,在纸板上进行规定印刷。

印刷部由印版辊、压力辊、网纹辊、刮油墨辊、油墨供应回收装置、上下进纸辊及各辊间隙调整装置等机构组成。

开槽机部
开槽部是由进行压线、开槽、修边、粘箱的各部分组成的加工成型过程。

开槽部是由第一道压线,第二道压线、开槽机、切角刀、模切刀及其分离装置等机构组成的。

其余部分
折叠粘箱机部、计数器推进部、控制台、各部分操作盘等。

3.设备运行顺序
运行准备
a.输入电源前要确认各开关都处于手动或断开状态。

b.输入电源,应先闭合主电源的开关,在闭合分电源的开关,由大到小。

c.空气压力应达到6Mpa。

d.水压应达到2kg/c㎡。

e.将所需运行材料准备齐全,包括油墨、印版、纸板及其它。

运行顺序
a.根据生产通知单内容,安装印版。

b.校准进纸堆积部尺寸。

c.校准印刷辊筒内部的送纸压盘尺寸。

d.调整压线开槽尺寸。

e.调整墨辊间隙,使油墨顺利输送。

f.根据纸板规格,调节各部分间隙(包括进纸部、送纸压轮、压印辊、开槽压线等)
g.校准堆积机部尺寸。

e.g.滨田印刷开槽折叠粘箱机
(1)运行准备
(2)运行顺序
(3)批量作业过程
(4)结束作业
4.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清洁
定期清洁进纸部吸尘机过滤网清除进纸挡板上的纸屑和灰尘。

清除集尘箱的纸灰。

清洗网纹辊和橡胶辊时,禁用棉纱等擦拭橡胶辊的表面,或用刷子刷网纹辊的表面,应用清洗剂清洁辊筒,清洗后,确认两根辊筒间不接触,否则会损坏辊筒。

油墨罩预侧板的清洁:
a.卸下油墨侧罩安装用的旋钮,将侧罩拉到跟前拆下。

b.拆下上部的回收箱,用软管冲洗。

c.拆下安装回收箱用的旋钮,将回收箱拉上后卸下。

d.卸下油墨漏斗下部的油墨循环用软管。

e.卸下安装油墨漏斗用的旋钮,将油墨漏斗拉到供纸侧卸下。

f.飞溅的油墨附着在内面成泥状,所以要清扫。

6.润滑
润滑一项可参照润滑培训资料及机台上的润滑板进行润滑。

印刷机负荷条件最苛刻的部位是进纸部位的踢脚。

因为踢脚往复运动,所以踢脚处用球形花键,扭矩非常大,所以疏忽了向该部位加油,轴,滑动轴、轴承等部分的磨损会加快,机器寿命会缩短,造成破损,因而每星期一定要加油。

〈顺序〉抬上踢脚装置前面的门;用手转动踢脚驱动用电动机输出轴的联轴器,移动踢脚,一直到能够用润滑油枪向球形花键给油;有润滑油枪给球形花键轴加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