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事例,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会用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使学生体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分析的过程,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和分析,体验统计知识的作用,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作出分析和与判断。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作业纸。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一些同学是近视患者,我也是近视患
者,近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内容就和近视有关,请先看一则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报道。
(师课件出示)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一生读报道。
师:这则报道显示,根据调查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如果让大家展开这样一个调查,看看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们可以怎样调查呢?
二、合作探索
(一)学习第一个红点问题,设计调查表。
1.小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我们觉得应该调查一些患近视的学生,再调查一些患近视的成年人,看看他们都是什么时候患近视的,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来确定中小学生患近视的时间是不是提前了。
生2:我们组也认为,应该调查一些患近视的学生和成年人,看看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近视的。
学生我们可以调查我们学校的同学,也可以放学后调查对面中学的学生。
成年人我们可以调查患近视的家长。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确定了这次调查的对象,那就是患近视的中小学生以及家长,我们还确定了这次调查的内容,那就是他们开始患近视的年龄。
不过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我们调查的学生和家长的年龄最好限定在一个范围内,比如学生
在15岁左右,家长在40岁左右。
只有这样,调查的数据才能更科学。
2.设计调查表
师:确定了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我们就能去调查了吗?那个小组还有想法?
生:我觉得调查前应该先设计调查表,这样才能把调查的内容记录下来。
师:嗯,调查表可以帮助我们条理的记录调查数据,那么问题又来了,怎样设计调查表,才能帮助我们完成这次调查,并且更简洁、易于操作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在作业纸上画出自己的设计。
学生设计调查表
3.展示学生的设计,优化调查表
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设计的调查表。
师:看了这几个同学的设计,你更喜欢哪一个?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选出最佳方案。
师:你们太会思考了孩子们,只有人数相同,才能公平的比较,看来编号的作用还是蛮大的。
(二)整理和分析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有了合适的调查表,我们就可以展开调查了。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直接利用小明同学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
研究。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小明同学调查得到的第一手数据。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张调查表上的数据,你能不能看出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
生:我看不出来。
因为数据太多,很乱,不好比较。
师: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生:我觉得应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
师:好主意,你有什么整理的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统计表。
师:这么多的年龄数据,小到5岁,大到十几岁,怎么用统计表来整理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
生:我感觉应该把这么多的年龄分成几个年龄段,分段进行整理
师:小明和你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来看,他把患近视的年龄分成了这样5个年龄段,大家觉得可以吗?(师出示统计表)
师:经过对上面这些数据的整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数据。
(师出示数据)
师:统计表填完了,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你能不能知道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
生:我感觉提前了,因为……
师:看来统计表真是一个整理的好方法,瞬间他让一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变得有序起来,使我们得出了结论。
2.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师:我们还学过更直观的描述数据的方法,那就是画——
生齐答:统计图
师:为了清楚的表示出各年龄段患近视认识的多少,我们应该选择什么统计图?
生:我认为应该选择条形统计图,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师: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因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板书: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小明也选择了条形统计图,他是这样画的。
(课件演示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师:通过观察这两幅条形统计图,你能不能看出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否提前了呢?
生1:我能看出提前了,但是,这两个统计图对比,要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很不方便。
生2:我也感觉能看出是提前了,但用两个统计图来比的话比较麻烦。
3.学习复式统计图
师:谁有好的建议吗?
生:我想应该把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可行吗?我们来试一试(师课件操作:在学生的建议和指挥下,把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经过我们一起努力画成了一幅新的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4.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
大家仔细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呢?
生1:我感觉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差不多,只不过条形统计图上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多少,而复式条形统计图上表示的是两组数据的多少。
生2:我感觉在条形统计图上能得到的信息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都能得到,只不过复式条形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便于比较。
师:那在这幅图上能不能很快的看出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
生:。
师:那谁能总结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呢?
生1:我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生2:我觉得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两组数据的多少,而且便于对这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师:也就是说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师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生齐读)
5. 总结提升。
师生共同回顾研究过程: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判断。
师:同学们,我们经过了一系列的活动,最后得出了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这一不容乐观的结论,面对这样一个结论,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生1:少看电视、少玩电脑、手机、游戏
生2:按时认真做眼保健操
师小结:是啊,孩子们,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调查表记录数据——将数据进行整理——借助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呈现研究成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
三、应用拓展
1.课本118页第三题
(1)哪个班在短跑项目上占优势?
(2)五年级一班在哪些项目上占绝对优势?
(3)你还有什么发现?
2.课本119页第六题
先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次分明的练习,一是进一步巩固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二是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
四、回顾反思
师:孩子们,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想大家肯定有不少的收获,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充分交流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只要我们每天收获一点点,日积月累,我们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