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1、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①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有利于航海和文化交流,容易形成民主氛围;②经济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海外贸易及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商品贸易需要自由、平等的环境,容易形成民主氛围;③文化因素:靠近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④政治因素:希腊半岛重峦叠嶂,多山多丘陵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有利于城邦体制,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⑤人文条件:城邦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是民主政治得以实行的人文条件。
2、城邦政治⑴城邦含义:公元前8—6世纪,希腊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小国。
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一些村落,史称城邦、城市国家,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⑵城邦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彼此分立,联系密切;拥有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
3、希腊的公民⑴地位: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⑵构成:通常由成年男子构成(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斥于公民之外),有权参与城邦事务。
4、民主政治形成过程(以希腊为例)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⑴背景:①雅典4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一切大权;②新兴工商业阶层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⑵内容:①颁布“解负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②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发展;③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④组成“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和参加“四百人会议”;⑤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⑶特点:实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
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⑷影响:①改革未能彻底化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②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⑴内容:①用地域取代血缘部落,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相当于国家元首的每日轮值主席也从“五百人会议”中产生;②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③对一些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
⑵影响:①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②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⑴内容: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经常化,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④为鼓励公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发放津贴。
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⑵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贵族的政治权力大大削弱。
5、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评价⑴基本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直接民主制、法律至上、权利相互制约。
(公民大会有立法权,陪审法庭由司法权,五百人会议有行政权,三权相互制约,防止滥用权力)⑵局限性:①从范围上:只对一部分人即成年男性开放,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
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②从性质上: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③从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④后果上: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
⑶进步性:①希腊:促进了雅典的繁荣,成为全希腊的学校;铸就了希腊人的民主性格;辉煌文化成就的取得。
②世界: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率先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创造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二)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背景:平民和贵族矛盾的激化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损害平民利益。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成文法诞生。
《十二铜表法》明确的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例如,法律规定如果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可以给他带上脚镣。
但是,《十二铜表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2、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1)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至1世纪后期,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
(2)罗马法的发展在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
商品经济和资易有所发展。
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
进一步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精神。
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化,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3)完善:罗马法体系的完成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拔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罗马法的历史影响罗马法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许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演进和变化①第一次: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公元前5世纪)————神灵和自然的控制②第二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4——17世纪)————基督教神学束缚③第三次:启蒙运动(17、18世纪)————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一、智者的启蒙——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中期)1、产生背景:①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③哲学家们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④公民的基本素养—人才、思想基础2、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
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3、作用:⑴积极作用:①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②促进了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促进了文化发展。
⑵消极作用: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二、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称为西方哲学的源头)⑴背景:①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②雅典政治的弊端导致政局动荡,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⑵主张: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美德即知识”。
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点与智者一致),提出“有思维的人是王舞蹈尺度”。
③“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④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⑶作用:他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比较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1、共同点:①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
②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与智者是一致的。
2、不同点:①对知识看法的区别:智者学派需要学习知识。
而苏格拉底强调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②哲学观点: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自我主义和怀疑主义,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1)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2)贡献:理念论;《理想国》是最早乌托邦思想;《法律篇》强调法治(3)影响: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1)观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思想来源于具体事务。
(2)地位:逍遥学派;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治学》近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㈠文艺复兴(14—17世纪)1、兴起背景::①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束缚了人和人性② 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城市兴起,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乐趣。
③ 14世纪西欧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④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2、兴起及发展: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16世纪达到高潮,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条件:新航路开辟刺激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表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3、文艺复兴的核心及实质:核心是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幸福和个性解放。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4、表现:①文学: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②艺术:“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5、影响:①思想: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欧洲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②文艺:创造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
③自然科学: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牛顿力学体现的建立为标志)。
(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1、背景:天主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欧洲君主为加强王权主张摆脱天主束缚;文艺复兴个性自由等主张推动宗教改革2、代表(1)马丁·路德改革(1)序幕:“九十五条论纲”(2)内容:①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只要信仰上帝,灵魂就可以得救,从而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②《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圣经》代表理性和思想自由。
每个教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和理解《圣经》,从而打破了教会对《圣经》的垄断,也促进了西欧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简化宗教仪式,提倡勤奋节俭,有利于早期资产阶级的资本原始积累;④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