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海南省乐东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海南省乐东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⑧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D.上海国际服装博览会上名牌云集,霓裳潮涌,似花团锦簇,喜迎嘉宾。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县各中小学都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B.因为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使乐东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C.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大约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D.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好家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⑹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仿照划画线的诗句,将下面这首小诗补充完整。
春天的色彩
东风吹开了河面的薄冰/多彩的春姑娘便亮相了﹣﹣/洁白的头巾上/闪烁着纯真与无邪/湛蓝的眼眸里/透露出憧憬和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性学习
6.应用文修改。
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和内容方面存在四处错误,请改正。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到了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A
2.D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①niàng②miǎo③匿④甚
5.示例:细嫩的面庞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6.(1)格式方面的:①通知不应使用“祝敬语”,应删去。②应在落款下面的相应位置写明时间。(2)内容方面的:①应该交代竞赛的具体时间。②应该交代竞赛的具体地点。
7.(1)《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2)孙犁芦花荡
8.⑴水何澹澹⑵随君直到夜郎西⑶夜发清溪向三峡⑷正是江南好风景⑸强欲登高去⑹一夜征人尽望乡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尾联中的“归雁”是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大雁。诗人通过北归的大雁,抒发了对故乡洛阳深切的思念之情。
10.“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是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放眼望去,两岸离船更远了;小船扬起笔直的帆,在江水中顺风疾行。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__________。
(2)《白洋淀纪事》是__________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其中收入的作品中,《荷花淀》《__________》这对“姊妹篇”最负盛名。
11.C
12.(1)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2)趁,乘(3)约定(4)舍弃
13.(1)(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您与我的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14.示例:①我喜欢谢道韫,因为她聪明机智,富有文学才华。她以“柳絮”喻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含蓄深刻。②我喜欢陈元方,因为他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明白事理、率真方正。他对客人的询问,回答的彬彬有礼,对客人骂其父据理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言之有理即可)
(选自《读者》,有删改)
(注)①陈之藩,科学家,散文家。河北霸县人。1924年生,国立北洋大学机电工程系毕业,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②郑思肖(1238-1317),宋朝末年著名的诗人、画家,福建省连江县人。
20.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失根的兰花”的理解。
21.请按照下面的提示,梳理表现作者爱国思乡之情的内容。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班会课上,班主任秦老师咄咄逼人地要求全班同学努力学习,将来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和老师。
B.花街节,傣族姑娘们打扮一新,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笑语盈盈地向游客们招手。
C.周末的清晨,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请结合尾联中的“归雁”一词,谈谈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10.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评卷人
得分
八、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评卷人
得分
六、句子默写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⑵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字词书写
3.请将下面的句子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中。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根据拼音,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①酝酿(_____)②高邈(_____)③nì(_____)笑 ④不求shèn(____)解
评卷人
得分
三、语言表达
⑥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
⑦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记叙文。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两个多月前,你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从此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中学时光中,也许你遇见了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看花草→__________→讲故事→__________→引典故
22.第④段画线句中“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与“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
23.第⑧段引用郑思肖画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评卷人
得分
十、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照片,记录着我们的生活点滴,暗藏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如今,拍下一张照片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_____)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4.(甲)(乙)两文都通过讲述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儿童的才智。对选文中的儿童,你最喜欢谁?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