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43
(二)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合理行为理论(Ajzen & Fishbein, 1980)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 险时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 意图是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
(三)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理论认为,个体要对影响自 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 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 种偶然因素所控制。
不从事体育锻炼的理由
锻炼带来的好处如此之多,但仍然有很多 人拒绝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他们通常所提 出的理由是:“没时间”、“没有精力”、 “没有动机”。可以发现,在所有阻碍体 育锻炼的因素中,很多都是个人可控制的 因素。
退出体育锻炼的理由
许多人认为锻炼时间过长影响了工作 和家务、家庭成员需要照顾、锻炼缺 乏乐趣、去健身中心太费时间和金钱 等原因是自己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
心理健康的含义
(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 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 和谐;
(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 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心理健康的标准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 准为: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 观,精神舒畅;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计划、 步骤、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人格健全, 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养成健康习惯和 行为,无不良行为;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 关系良好。
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1.人口统计学变量 2.个体生理状况 3.个人行为 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二)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 2.物理环境 3.体育活动的特征
第四节 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及干预
锻炼行为的理论 (一)健康信念模型
健康信念模型(以下简称HBM模型)
(Becker et al.,1975)最先是在健康心理 学领域提出的,之后被移植到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中 来。HBM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 素的共同影响,它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健康的个 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 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
季浏(1995)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 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智力正常; (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 (3)对自己能作出适当的评价; (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王极盛(1998)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1)智力正常; (2)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3)情绪稳定而愉快; (4)意志健全; (5)行为协调; (6)人际关系适应; (7)反应适度。
锻炼成瘾者锻炼后更难以休息,并产生更多的应激 参加体育锻炼后体验到高度积极的情感 当错过一次锻炼机会后产生高度的抑郁、焦虑和愤
第七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重要问题
体育锻炼带来的心理效益。 健康体能是社会应激的重要调节变量。 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 各种锻炼行为模式之间的差异。 影响人们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促进人
们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策略。 体育锻炼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 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
对体育锻炼的界定
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身体活动是个上 位概念,它是指任何由骨骼肌肉产生的导 致能量消耗的身体移动,包括体育锻炼以 及职业劳动。
三、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
(一)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二)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 (三)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二)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
1. 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能 2. 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 3. 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
(三)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1、某些人格特质在体育锻炼中的改变 2、体育锻炼对自尊的影响 (1)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
跨理论模型是由Prochaska和Diclemente 在1982年率先提出的。该理论从认知、行为和时 间等三方面来综合考虑行为的变化过程,指出不 同类型的认知在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其重要性也不同 .
第五节 体育锻炼的成瘾行为
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瘾的界定
(一)什么是成瘾 通常狭义的成瘾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
二、心理学假设
(一)心境状态改善假说 (二)注意力分散假说 (三)认知行为假说 (四)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五)心理控制感假说 (六)运动愉快感假说
第三节 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
参与体育锻炼的理由
归纳国内关于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原因的研究,可以 发现人们参与锻炼的原因极多,大致出于生理需要、 审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功利的需要、社会环境的需要和休闲娱乐的需要等。 甚至还有人认为参与体育锻炼不需要理由,其动机带 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的身体自我认知(如身体表象)。 (2)体育锻炼对不同性别人群的自尊会产生不
同的影响 (3)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更加明显 (4)不同锻炼方式对自尊的影响有差异
第一节 体能是社会应激的调节变量
体能与有氧体能
通常体能分为两类:
一是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二是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有氧体能是指人体消耗氧的能力,它是
药物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已产 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 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 狂购物、网络成瘾等。
(二)对锻炼成瘾的理解
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 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研究(Anshel, 1991)比较了锻炼成瘾者和非锻炼成瘾 者的差异,发现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 方面.
由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肌肉系统的综
合表现所决定的。
有氧体能和应激状态下心血管系统的唤醒 有氧体能和应激状态下的抑郁 有氧体能与人体免疫系统
第二节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论解释
一、生理学假设
(一)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二)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 (三)脑内神经肽假说 (四) 心血管健康假说
(四)社会认知理论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 1997),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 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 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锻炼行为干预 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 1.情境安排 2.积极反馈 3.目标设置 4.决策评定 5.社会支持
(五)跨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