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劳动法的起源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劳动法的起源


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职能
第四节
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 (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 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 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 (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 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与发展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
“只有以社会正义为基础,才能建立世界持久和平” • 各缔约国应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即调整工时,调节劳动力
供应,防止失业,规定足够维持生活的工资,防护工伤和 职业病,保护儿童、青年和妇女,规定养老金和残废抚恤 金,保护工人在外国受雇时的利益,承认同工同酬原则, 承认结社自由原则,组织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等等。 • 《费城宣言》对该宗旨作了补充:“全人类不分种族、信 仰或性别都有权在自由和尊严、经济保障和机会均等的条 件下谋求其物质福利和精神发展。” • 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宗旨是:通过促进全世界劳动条件的 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在实现社会正义的基础上建 立世界的持久和平。
•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 (一)中国工人阶级争取劳动立法的斗争 • (二)北洋政府的劳动立法 • (三)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劳动法 •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 • (五)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 • 二、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 •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立法 • (三)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 •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立法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
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别归属于不同主体, 即劳动力的所有者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或 占有者不是同一主体,双方主体为实现劳 动过程才会形成劳动关系。
• 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农民被驱出土 地而成为除了载于自己人身的劳动力以外 一无所有的自由人即无产者,生产资料被 集中于少数人即资本家手中。
• 1818年英首国人欧文上书“神圣同盟”会议,建议制定国 际劳动法。
• 瑞士是最先同意制定国际劳动法的国家,
• 1890年柏林会议是第一次由各国政府正式派代表讨论国际 劳动立法的会议 。
• 1900年国际劳动法协会在巴黎正式成立
• 1905年伯尔尼国际会议通过了《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做夜工 的公约》和《关于使用白磷的公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两个国际劳动公约。标志着国际劳动立法的正式开始
• 1919年4 月:“国际劳动宪章”。
★ 191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当时《凡尔赛和平
条约》还未签订,国际联盟还未产生,而作为国际联盟的一个附设机 构的国际劳工组织却先告成立)
★ 1919年10月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制订 了最初的六个国际劳工公约和六个国际劳工建议书,任命 了理事会。
为资产阶级政府采取法律手段干预劳资关系,以缓和当时日趋严重的阶级斗争,提 供了社会政治前提。 • (二)劳动法的产生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再生产是生产力赖以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而,保护劳动者就是保护生产力,这符合全社会各阶段利益。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
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 无产者为谋生存,只得把自己的劳动 力出卖给资本家使用,以取得用于购 买生活资料的工资;资本家为使资本 增值,就必须以支付工资的方式购买 无产者的劳动力,使之与其生产资料 结合,以实现劳动过程。
• 至此,才大量出现了劳动关系,从而 具备了劳动法赖以产生的前提。
• 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仅用以“契约自由”为原则的民法来调整劳动关系,已不足以阻止、更无法 扭转劳动力资源萎缩和枯竭的危险趋势。于是,亟需从立法上来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 剥削,对工人给予足以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 • (三)劳动法的产生是维持自由竞争条件的需要
正是起着平等地限制资本家剥削或者说保障资本家平等地剥削的作用。资本家之 间的自由竞争正需要这种平等局面。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 四、中世纪以前的劳动关系
• 五、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劳动关系 “劳工法规”
• 六、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外国劳动立法简史
•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
(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
劳工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有如下特点:
(2)规定最低工时和最高工资,强化雇佣剥 削。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颁布的《学徒法》规定,在法定限额以上支付工资的要受到处 罚,其中取得工资这笔支付工资者要受处罚更为严厉,对前者判处监禁22日,而对后 者判处监禁10日。
第三节
劳动法
的地位与作用
三、劳动法的基本特征
• (一)公法与私法的兼容
• (二)劳动者保护法与劳动管理法的 统一
• (三)劳动关系协调法和劳动标准法 的结合
• (四)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 倡国际劳动法的思想家,主要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 和法国社会活动家大卫.李格兰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
• 二、劳动法产生的过程 劳动力租赁(当事人平等《法国民法典》-----民法 国家干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工厂立法
}保护劳动者(规定工时上限和工资下限)
---劳动法产生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
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 (一)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 国际劳工组织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国际 组织之一
★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1944年起又成为该 组织的常任理事国。1971年11月16日,国际劳工组织理事 会恢复了新中国的席位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和职能 • 《国际劳工组织章程》(1972年修订)在序言中阐释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