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影响摘要随着电脑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后,网络语言也就自然而然开始步入我们的日常交流之中。

网络语言的出现使网民们的交流快速简洁化,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使得人们的交流语言也越来越丰富。

使现代汉语的构成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词汇的构成具有多样性。

网络语言使得网民的语言创造能力能到了彰显,同时也使得交流变得特别的方便,不用再像从前那样的费时费力,所以网络语言简练而又经济。

网络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使得他们用语不够规范,这加重了教学的难度。

我们既要看到网络语言的优点又要看到它的缺点,网络语言粗俗泛滥,使现代汉语失去语音的美感,必然是不符合时代的潮流。

所以我们要辨证的看问题。

关键词:电脑网络语言网络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前看似高不可攀的,价格昂贵,体形笨重的电脑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自由的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人们可以任意的表达自己的思维,所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追求更快的表达,而不求表达的质量,所以所写出的语言形式难懂。

国内外都有许多学者对网络有研究,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异彩纷呈,甚至也受到一些不常上网人士的密切关注,其迅猛强劲的发展势头让人不能小觑。

网络语言的影响力非常的大。

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它甚至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情况,使老师非常的头疼,但是网络语言是既有利又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 :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的产物。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 ,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 , 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络语言。

大部分网络语言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 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 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

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 网络语言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 完全是病句。

但是在网络中 , 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

”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防火墙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客、信息高速公路等。

第三类是网民在聊天或是 BBS 上的常用词语,也就是“口头语”如:美眉、大虾、斑竹、菜鸟等。

其中第三类网络新词语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这些由敲起键盘来劈里啪啦的网上高手们,用他们灵活的脑子制造出来的一连串有别于正常含义的新奇词语,着实让不熟悉网络的人匪夷所思。

然而,这些新词语却是众多网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

这一层次定义的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技术层面的“因特网用语”或“网络术语”。

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7456 , TMD !怎么大虾、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焙机上乱灌水? >:-< ,呆会儿再打铁。

886 !”就在网络上经常看到的这几句话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的多样性。

1.字母的缩略化〖TMD 〗国骂:他妈的。

TMD 的学术解释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且美国政府还妄想把台湾纳入TMD 系统中,这也是中国政府所坚决反对的。

但是令人称奇的是TMD 刚好与中国的国骂的简写相同,于是就别有一番韵味。

〖G G/MM/DD/JJ 〗汉语拼音头字母简写,即哥哥、妹妹、弟弟、姐姐,是亲昵的称谓。

网络让人们感觉是亲如一家,一到网上,大家就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贵贱,一律哥哥、妹妹、弟弟和姐姐相称,这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虚拟数字网络时代凭添了一份温馨和亲昵。

2.文字的谐音和转义〖伊妹儿〗电子邮件。

伊妹让人浮想联翩,可以想象成是美眉缠绵悱恻的电子邮件,不免令人心中想入非非、踌躇满志。

〖斑竹〗原来正确的词应该是版主,但是由于输入的时候选字困难,就成了程序生成的词汇斑竹,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你也得陪着聊。

3.符号系列:-)最常用的笑脸,通常加在文句的结束的地方。

表达开玩笑或微笑。

:- (最常用的沮丧的脸,表达不开心或对对方话语的不满@#$%&*!骂人用的话,乱七八糟的打出来就行了4.数字化的特点〖7456 〗气死我了。

通常只有在一个网民被另一个网民气的七窍生烟的时候〖886 〗拜拜了〖555〗伤心地哭声〖你真是个286 〗 286 现在差不多是运算速度最慢的处理器,机器运算速度慢就跟人智商低一样,意思是说对方傻。

网络语言的特色1.标新立异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

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

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

2.经济简练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它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3、形象传神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

4、幽默诙谐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

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叛逆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

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

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

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

又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一个臭皮匠,弄死三个诸葛亮“有意在约定俗成的说法上改头换面,形成诙谐且又含有一定道理的语句来。

5.粗俗泛滥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

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 ) 、WBD( 王八蛋 ) 、P( 屁 ) 、 NQS( 你去死 ) 、 SHIET( 狗屎 ) ”等随处可见。

网络语言的利于弊:对于网络流行语言,有人说好,有人表示反对。

因为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新鲜、搞笑、神秘、简便,令人捉摸不透。

当你用网络语言与朋友聊天,定会感到刺激;当你说着网络语言,而别人则像是在听秘密似的,你是否会感到一种快感。

但是也有人认为,使用网络语言,不仅可以让网民习惯、接受,而且可以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自如、提高相互交流的速度和质量。

而在我看来网络语言有弊有利。

积极影响:一、它新鲜,使人们很容易记忆,满足人们的新鲜感。

二、方便快捷,我们只需在键盘上敲下几个字符就可以表达出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不要用烦琐的语言去表述。

当我们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又言简意赅。

三、它对我们的汉语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1,网络语言的发展补充了现代汉语浩瀚的词汇。

2,网络语言的兼容性,突显了现代汉语的发展的方向。

3,网络语言的幽默特点增强了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幽默感。

4,网络语言使现代汉语的词汇更加简易化。

5,网络语言使现代汉语的词汇更加的丰富。

网络语言对孩子的影响:随着因特网的流行,各级学校广设班级网页,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全年无休的校网和班网,更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新环境。

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大增,当上网已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上的各种文化,自然而然也融入了这些还在学习阶段的孩子身上。

网络用语的流行,就是其中一种奇特的现象。

网络转化了语言文字,使语言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而青少年又是使用网络的主要族群,因此出现了许多次文化:可爱文、注音文、颜文字⋯⋯其实这种现象原本是起源于在青少年网络聊天时为了加快中文打字的速度,于是这种不用选字的“速记符号”受到了欢迎,没想到却造成了大量的流行,成了一种新世代的语言表达方式。

然而,这一股流行风,也吹进了小学的校园。

经常注意孩子作业,与孩子互动频繁的老师或家长,不难发现孩子笔下的“特殊用语”,可见这些网络用语已融入孩子的生活,而且随时流行、更新且进化着。

最常见的网络用语就是去头断尾的“注音文字”。

从早期的流行语 [ 偶 ] (我)、 [ 素 ] (是)、 [ 粉 ] (很)⋯等台湾国语用法,进化到“注音文”,把壮声词注音化, [ ㄏㄏ ](呵呵)、[ ㄚ ] (啊)、 [ ㄒㄒ ] (嘻嘻)、 [ ㄟ] (耶),再进化到“去韵母注音文”,加上“装可爱的故意错别字”,互相混合进化的结果,很难想象当一句正常的中文句子,经过孩子的“创意”之后,将转化成什么样的句子。

“不费ㄅ!两咕礼拜迷有上网,真ㄆ知偶 4 怎ㄇ忍耐滴?算惹,过企ㄘ⋯ㄒㄒ!”打开计算机。

班网留言板上总有学生留下类似的句子,其创意令人“叹为观止”,久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消极影响:(一)网络语言毕竟不是大众化语言,毕竟没有在全社会流通,还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奥内涵,往往会使人一头雾水。

(二)网络语言的盛行使现代汉语失去了语言的音乐性与字词的严谨性。

(三)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与多变灵活性及多种语言的混用,导致了现代汉语语音方面产生极大窘境。

更有甚者,重庆晚报消息 : “偶班的 GGMM 酱紫决定去操场上给他+ U”,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重庆赛区开赛半个多月来,已有200多篇作文因为这样滥用网络语言被大赛组委会“红牌”罚下,取消了参赛资格。

网络语言的滥用,是当下不可忽视的一个趋势。

在青少年的语言表达中,把正规汉语肢解得七零八落的网络语言,已经走出了网络的范围,闯入了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有很大危害。

有的青少年沉迷其中,习惯了这套所谓“时髦”的表达方式,使语言变得贫乏、单调、粗俗,失去了青少年语言应有的朝气和亲和力。

我们的做法:网络语言是一种具有强适应性和强生命力的语言,虽然存在着许多优点,但也不可避免暗藏着许多不足之处。

我们应该趋利弊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正确健康地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为此,我们应该做到:1 、我们在网络论坛留言或者在网络聊天室使用“网络聊天语言”的时候,使用的是一种社会方言,一旦离开了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就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遵守汉语语言的规范,不要使用特殊环境下的网络聊天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