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说课材料
一.说课标
根据《化学课标》19页解读,对于二氧化碳的要求是: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进行多维目标的培养,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掌握知识,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材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复习制取二氧化碳和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主进行。

三.说学生
我所讲课课的班级是九年级十班,该班现有学生57人,学生两级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几乎达到了混到毕业的念头。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再加上化学学科,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学起来难,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用到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

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以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2.谈话法。

在做实验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师生讨论,也可以是生生讨论。

3.讲解法。

在初中阶段,许多化学知识完全靠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还是有困难的,所以还需要教师去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指导。

强调学生学会听、思、说、做、观、议。

通过这节课,不但能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引导分析—学生讨论—引导归纳—应用于实际”的模式,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多次启发,步步为营,最终在不断探讨的过程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复习引入
本节课主要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主做实验,首先以复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来引入,边复习边制取本节课所需的二氧化碳
(二)实验求证
每个实验组桌上都正立着一瓶预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并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补充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绝大部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气体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以此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随处可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实验一】
教师演示实验一:点燃“阶梯形”铁皮架上的两支小蜡烛,将铁皮架放入烧杯中,从烧杯的一侧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完整描述现象,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问题: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像水一样向下倾倒?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蜡烛为什么是自下而上熄灭?
通过实验及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讨论总结,使学生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二】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软塑料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及现象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

教师通过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外压强变化,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

过渡:由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碳酸饮料。

该实验中是否涉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三】
做干燥紫色小花的试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

(教师介绍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遇酸变红)
通过该实验,教师讲解二氧化碳重要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碳酸的分解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四】
为了使石灰摸墙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碳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碳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所以先让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讲解:生炭火盆是为了生成CO2
C+ O2== CO2
CO2+Ca(OH) 2==CaCO3↓+H2O
生成的CaCO3会比较坚硬。

但因有水生成,反而开始墙壁会潮湿。

验证实验结论:往澄清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观察、推理、验证,加上学生的参与,调动课堂气氛
【及时总结】
由以上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应用
让学生利用所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增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时间。

这样既能使学生懂得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际意义,又以新的形式巩固了新课内容,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六.说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色态味: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溶解性:能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
CO2+ H2O =H2CO3
H2CO3 = H2O + CO2↑
3、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 2==CaCO3↓+H2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