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第一单元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第一单元

权 ❖ 2002年6月15日,美国议会议定议案,认定安东尼
贝奥尔.梅的乌电奇话为有电剽话窃的嫌发疑明!者。
其他人的发明电话的工作
❖ 1854年,电话原理就已由法国人鲍萨尔设想出来了。 ❖ 6年之后德国人赖伊斯又重复了这个设想。原理是:将两块
薄金属片用电线相连,一方发出声音时,金属片振动,变 成电,传给对方。但这仅仅是一种设想,问题是送话器和 受话器的构造,怎样才能把声音这种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并进行传送。 ❖ 格雷的设计原理与贝尔有所不同,是利用送话器内部液体 的电阻变化,而受话器则与贝尔的完全相同。 ❖ 1877年,爱迪生又取得了发明碳粒送话器的专利。 ❖ 1881年电话传入中国。
最早的有线电报
❖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奥斯 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 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 .
❖ 1837年6月,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 有线电报 。首先在铁路上获得应用。不过,这种方 式很不方便和实用 。
❖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
通信的发展简史
最早的电通信设想
❖ 1753年2月17日,《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 的书信。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他建议 :把一组金属线从一个地点延伸到另一个地点,每根金属 线与一个字母相对应。在一端发报时,便根据报文内容将 一条条金属线与静电机相连接,使它们依次通过电流。电 流通过金属线上的小球便将挂在它下面的写有不同字母或 数字的小纸片吸了起来,从而起到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作用 。
❖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 ❖ 1831年法拉第的发现了磁石在运动中可以使旁边
的铜线产生电流。
安东尼奥.梅乌奇(1808-1889)
❖ 意大利人,起初为舞台技工,后来研究电生理学 。
❖ 1849年发现并开始研究电话。 ❖ 1860年,向公众展示了这个系统,并发表了关于
这项发明的介绍。 ❖ 1871年,梅乌奇交了一种需要一年一更新的专利
现代:电话、电视、广播、邮政、因特网等。
什么是通信?
异地间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进行 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 信息、信号的含义 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是不能直接在通信系统
中传递,为此需在发送端将它们转换成电(光)信 号(即信源)来载荷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电 信号经通信系统传送至接收端,收端将电信号还原 成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
第1章 绪论
❖ 1.1 通信技术的历史演进 ❖ 1.2 通信的基本概念 ❖ 1.3 通信网概述 ❖ 1.4 通信技术的社会作用和发展趋势
1.1通信技术的历史演进
古代:烽火狼烟、飞鸽传信、击鼓、旗语、邮驿等 驿站:快马一般300里/天,最快600里/天。 视觉通信: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 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每分钟能传270 公里。
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通信距离60km。在座无虚席的国
会大厦里,莫尔斯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
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发出了:“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一
语。
莫尔斯(1791-1972): 美国画家和发明家,擅长肖像画及 历史绘画,1826-1842年任美国画家协会主席. ❖ 1746年,荷兰莱顿发明的莱顿瓶解决了电的存储问题。 ❖ 随后,英国威.华生用这些莱顿瓶使大约2公里长的导线通
❖ 同一天另一个发明家格雷(1835-1901)也向美国 专利局递交了相似设备的专利申请书,只因比贝尔 晚了几个小时而痛失电话发明权。
❖ 1925年贝尔实验室成立。
通信的发展简史
1875年6月2日,美国人亚力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了电话 ❖ 1871年,贝尔任波士顿大学声学生理学家和聋哑人语的教师
第一部传递声音的机器──磁电电话机。 ❖ 于1876年2月14日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专利申请书。 ❖ 同一天另一个发明家格雷也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相似设备的
❖ 贝尔电话机的原理是:对着话筒说话,使话筒底部 的金属膜片随声音而振动,膜片的振动带动一根磁 性簧片随之振动,在电磁线圈中便产生了感应电流 ,电流经导线传至受话一方,使受话器上的膜片相 应的振动,将话音还原出来。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第一单元
教材
❖ 蒋青等,现代通信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8
❖ 参考教材 崔健双等, 现代通信技术概论,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9 王兴亮, 现代通信技术与系统,北京:电子工业 出版社,2008
课程主要内容
❖ 1、绪论 ❖ 2、通信传输技术 ❖ 3、信道与信道复用 ❖ 4、现代数字交换技术 ❖ 5、光纤传输网技术 ❖ 6、移动无线通信技术 ❖ 9、现代通信网
。 ❖ 1875年的一天,由于机件发生故障,贝尔的助手沃森看管的
发报机上的一块铁片在电磁铁前不停地振动; ❖ 这一振动产生了波动的电流沿着导线传播,使邻室的一块铁
片产生了同样的振动,振动发出的微弱声音被贝尔听到了; ❖ 由此启发他产生了新奇的联想和构思。 ❖ 1875年6月2日贝尔和沃森利用电磁感片.
话筒传来的电流,通过电话线 ,传入听筒的电流流过电磁铁。 电流时大时小,电磁铁对膜片的 吸引力也时大时小,使膜片发生 不同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 。这样,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信 号。
电话的工作原理:
基本组成:话筒与听筒
1)话筒结构:话筒里有一个金属盒 ,里面装满碳粒,上面盖有一个膜片.
对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 压迫碳粒,使电阻时大时小,从而使 流过碳粒的电流时小时大,这样,话 筒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
1877年,爱迪生取得了发明碳粒送 话器的专利。
2)听筒结构:听筒里有一个永
电.(发现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 1752年,富兰克林著名的风筝接收雷电实验. ❖ 1800年伏打发明电池。
通信的发展简史
1875年6月2日,美国人亚力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 1922)发明了电话
❖ 1871年,贝尔任波士顿大学声学生理学家和聋哑人 语的教师。
❖ 1876年2月14日,贝尔和沃森申请了那个著名的电 话专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