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自制力培养课件
PPT学习交流
3
三、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生理、心理发 育不完善,因此行为缺乏自我控制是很正常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改变了。他们坚信所谓 “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教育理念,没有意识到自制 力其实是后天形成的,是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培养的。
PPT学习交流
4
四、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PPT学习交流
8
专家建议
三、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态度要一致
从小注意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健 全的人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很重要。而孩子自制 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而系统的工程,在家庭教育 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态度非常关键,必须协调一致, 达到高度的统一。尤其是与爷爷奶奶等长辈生活在一起 的家庭,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教育观念和行动 上的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容易养成任性、专注 力差等缺点且难以更改。如父母要求孩子一定要在固定 的时间安静地看书后,才可以去吃食物,而奶奶可能就 认为孩子还小,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无所谓。这种不一 致的态度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PPT学习交流
6
专家建议
一、家长要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制力,首先家长应该了解 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使教育更切合孩子的实际。 我们知道,孩子的行为是从兴趣出发的。如果行为的目 的被孩子所理解并富有兴趣,孩子就愿意做,坚持的时 间就长,这是由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在平常的教 育过程中,家长要把握孩子的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 注意把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一定的行为目的结起来,把对 孩子的教育寓于孩子的玩乐、兴趣中去,这是种有效的 教育方法。另外,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提适当的要求, 但不要提超出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要求。
PPT学习交流
5
了解孩子
下面这些问题可以了解孩子自制力的情况,家长可对照这些题目, 观察自己孩子的行为。孩子能做到的画“√”,不能做到的画“×”, “√”越多说明孩子的自制力越强,反之则说明您的孩子的自制力较差, 应引起家长高度重视。
1.拥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按时起床和睡觉; 2.能克制自己的饮食偏好,吃饭时不挑食、不偏食; 3.遵守家长规定的看电视时间,到结束时间不耍赖; 4.看书时能安安静静并持续10分钟以上,不受他人影响; 5.每次玩完玩具都能按要求收拾整齐,放回原处; 6.向家长提出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真听解释或 等待; 7.孩子画画到一半时碰到一些困难,但最后能坚持把画画完; 8.孩子正在家里看书,突然有同伴邀他出去玩,孩子把书看完后才去玩; 9.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可以克服眼前的诱惑; 10.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经常被老师夸奖:遵守常规好,自制能力强。
自制力是人们抵制外来刺激的干扰和引诱,掌握 自己的愿望、情感,从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人们 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心理过程。有的家长不懂 得孩子的这些心理素质对他以后生活的重大意义,常常 在子女专心画画时递给他一块水果,或者在孩子看书时 让他喝水。有时孩子边吃饭边看书,或边玩玩具边讲故 事等,这样做无意中养成了幼儿分心的习惯,对于增强 自制力是有害的。要培养自制力,就必须在做任何事情 时都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做到心无二用。
PPT学习交流
9
专家建议
四、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4岁孩子自制力的培养主要是生活习惯上的问题, 如规定孩子有规律地生活,让孩子按时就寝、准时起床、 按时吃饭、按时阅读及游戏、按时完成家长指定的家务 等。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孩子生活中某些特殊 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加以训导,进行制约,使孩 子的头脑中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印象,这样日复一日就 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在规定就 寝的时间里,可以做到再有吸引力的电视节目也不看。 这说明经过培养和训练,孩子可以有很好的自制力。
育儿课堂
儿童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4岁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生长和发育中。脑 科学研究证实,大脑额叶是保证人的意志行为的器官, 孩子的额叶发育器官成熟较晚。因此,在行为过程中 情绪不稳定,随意性较大。对孩子来说,他们不易控 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遇到不顺心或不乐意的事,情 绪往往就会低落,不愿意做事或半途而废。所以孩子 有时不是有意识地放弃什么事情,而是因为不能真正 地达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水平。家长对此要有所 认识,对孩子的行为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 概而论。比如孩子读书,让他读10分钟是可能的,但 太长时间可能孩子就控制不住了,这不是孩子的问题, 是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原因。
PPT学习交流
10
专家建议
五、家长要掌握的几种方法和策略
家长还可以用以下一些方法来训练孩子的自制力。 协议法:即与孩子“签订”双方共同认可的协议,如吃饭时不看电视;每天看 动画片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今天上商场除了买某样东西外,其他东西都是不 能买等。孩子要遵守这些协议就得学会控制自己,这样做慢慢地就提高了自我 控制的能力,如违反协议孩子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比赛法:即让几个孩子之间进行比赛。如周末可带两个或几个年龄大小差不多 的小孩,一起上街或去游乐场,去之前提出要求,如出去后谁吵着要买东西, 或玩玩具到时不下来就要受到惩罚,反之就可以受到奖励。家长和孩子之间也 可以进行比赛。如开展“比比谁读书时间长”“看看谁画画最认真”等活动, 通过与学习和生活相联系的活动的开展,使孩子自制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反问法:孩子往往看到同伴有某种东西就想要,他的第一想法就是我喜欢也应 该要一个。孩子的理由很简单,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此时家长只要按孩子的 逻辑思路问他:你有的东西××有吗?爸爸妈妈喜欢月亮,摘一个能行吗?这 种反问法能使孩子意识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能得到。一个人不可能拥有 所有的东西,这样,孩子就能给自己的意识发送一个信号—要自我控制。
PPT学习交流
7
专家建议
二、家长要做好的表率
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就是家长,家长 自制力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自制力的发展。如晚上,家 长和朋友打牌,孩子就可能坐在电视机旁一直看动画片; 周末,家长没按时起床,孩子就可能会趁机躺在床上玩玩 具,放弃早锻炼;家长忙得顾不上整理房间,孩子屋子里 的玩具、图书、衣服可能也会越堆越乱 所以,冲动的、 情绪不稳定的、行动缺少自制的家长,必须先要求自己增 强自制力,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制力。
PPT学习交流
2
二、孩子的需求太容易得到满足
孩子在正常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 些合理和必 要的要求家长是必须满足的。但是由于家庭条件优越 或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从小成长在没有限制和约束的 环境中,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不需要任何的约束、克 制、等待、忍耐,就可以实现自已的愿望、需求或目 的的心态。孩子的所有需要都很容易得到满足,就养 成了一种可以任意而为的心态。此时家长再去培养孩 子的自制力时,就会变得很困难,孩子也会感到很痛 苦。因此,家长对孩子无限制的满足,其实是害了孩 子,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