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ppt课件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ppt课件
写作背景
❖ 此词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 亡,丈夫去世,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 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 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 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一连串的打 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 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 作用:七组叠字以情入笔。音韵上婉转哀切, 绵绵不绝;感情上层层递进,一意贯通,如 泣如咽。为全词奠定了凄凉、惨淡和悲戚的 基调,顿挫凄绝,可谓“无一愁字,却字字 含愁,声声是愁。” 委婉细致地表现了抒情 主人公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写景赏析
❖ 选典型秋景暗用“对比”,化故为新,情景交融
❖ 秋风
❖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 ⑶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 ⑷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养息适应。 ❖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 ⑺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堪摘:可摘。 ❖ ⑻著:亦写作“着”。 ❖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秋风渲染愁情
❖ 秋雁
过雁象征离愁
❖ 黄花
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 梧桐Βιβλιοθήκη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牵愁惹恨
❖ 细雨
哀伤,愁思的象征
声声慢· 寻寻觅觅
李清照 南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 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 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被称 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 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 古第一才女”之美誉。早期生活优裕,与 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 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 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 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 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 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 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 清照集校注》。
亡国之痛 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愁
❖ 整首词的基调定位在“愁”上,词人通过描 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 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含国破、家亡、夫 死的悲痛内心世界,孤寂、落寞、悲凉、愁 苦的心绪。
叠字——抒发凄哀悲凉之情
寻寻觅觅
动作
孤苦无依
冷冷清清
情景
萧杀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凄然寡欢
叠字——抒发凄哀悲凉之情
❖下阕:
地上到处是零 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 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 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 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 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 上阕: 用清冷环境衬托孤寂清凉的心境
❖ 下阕: 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 作者的凄苦之情
声声慢·
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 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 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注释
❖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 迷茫失落的心态。
❖上阕:
我独处陋室若 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 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 冷冷清清的环境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 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 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 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 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 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 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