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填空(期末复习)

高中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填空(期末复习)

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形的影响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大部分位于地区。

在热带地区,城市主要分布在。

从气候看,大城市都分布在地带和气候条件较优越的地区。

水的影响:河流为城市提供和条件。

①影响城市区位一一河流的处(如上海、广州)、处(武汉、重庆)、转换处(杭州)、起点(赣州)都易形成城市。

②影响城市形态一一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

2、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交替。

近代,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农业有利影响北半球温度带,热量条件更有利于生长。

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生长期,产量。

不利影响热带半干旱地区,农作物产量。

中纬度谷物带”,粮食生产潜力。

植物受病虫害的范围。

②工业有利影响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

不利影响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明显;使产生大量的工业活动承受的压力和负担加重。

③人类健康: :夏季持续高温,使人的死亡数量,增加疾病的。

④ 海平面和海岸带:全球气候变暖一一两极冰川融化一一海平面上升一一部分被淹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破坏港口设备,影响航运;影响沿海水产。

⑤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3、概念:冬半年强如日益严重入侵造成的现象,并伴有、冻害、等天气。

原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地区向地区移动形成发生时间:季节危害:①大雪、冰冻等使堵塞,电信中断。

②大风造成海上。

③急剧降温使农作物遭受。

防治措施:和预报4、自然资源概念:人类可以从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能量。

分类:可再生资源:如资源、资源、资源、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如资源。

水资源组成广义:和海洋水狭义:指地球上的资源。

目前广泛利用的主要是、水和地下水等。

指标:总量差异:最多,次之,大洋洲最少。

水资源特征:①补给的②时空分布的③利用的和性。

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考试说明要求: i 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主要知识点: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4典型国家人口增长原因人口问题 对策 发达 国家 俄罗斯、德 国、日本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 育观念转变等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接 纳移民 发展 中国 家印度、巴基斯 坦、尼日利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 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进步,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过 快,人口数量 过多 控制人口亚、孟加拉国5 6、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高高低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过度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三低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7、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 率的转变。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8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 和 为代表)人口增长模式 是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型向型过渡阶段,世界是 型向型过渡阶段,我国是型。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考试说明要求:历史时期 人口增长特征 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极为 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死亡率咼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速度 有所加快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医疗条 件得到改善,死亡率有所下降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迅速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不 断改善,医疗水平空前提高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比较3、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和共同影响。

1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主要知识点:1、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 和人口。

2、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 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3、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 纪以 刖以集团性、大批的 移民为主旧大陆 美洲、大 洋洲等新 大陆 欧洲的殖民 主义扩张、新 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 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 分布(欧洲、 非洲、亚 洲)第二 次世 界大 战以 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 流向发达国家;定 居移民减少,短期 流动的人口增加拉丁美西欧、北 美、西业、 北非各国经济发 展不平衡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 布不均的状况洲、亚洲、 非洲等4、 二战后,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丁美洲由人口 ___________ 地区变为人口 ________ 地区; ________ 地区吸引了大 批外籍工人。

5、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 、、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6、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2)( 3)。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 往往起主导作用。

9、 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 ;加强促进。

10、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 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11、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的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不 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考试说明要求:1、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迁移原因 迁移特点 迁移方向20世纪 80年代 中期前1 •计划经有计划、有 组织地进 行东部到西北、东 北济体制 2 .严格的户籍管理 制度20世纪 80年代 中期后改革开放 的政策自发迁移内地到沿海、山 区到平原、贫困 地区到发达地 区“民工潮”主要知识点:1、环境承载力是指,所以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__________________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3、合理人口容量是指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原因是现在人类社会出现了、和__________________ 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引发了问题和问题—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有: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之内;建立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权利。

6、各国或地区都要尊重的客观规律,使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既保持好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主要知识点:1、城市用地可以分为、、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农业用地等。

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区,其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功能区的比较4、5、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OA段活动付租能力最强AB段活动付租能力最强BC段活动付租能力最强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有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 市中心以 、 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 、交通 、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 搬 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试说明要求:1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

2、知道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主要知识点:1、 城市等级是按照划分的,城市等级一般分为、、、。

2、 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就越 ,服务范围就越;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就越 ,服务范围就越。

3、 城市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密切相关。

4、 分析上海为什么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5、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是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 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等级较高的城 市数目较 ,相距较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 ,相距较 。

第三节 城市化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1、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 集聚和大、变为的过程。

2、 城市化主要表现为、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它体现了发展水平。

4、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及特点城市化阶段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范围不断扩O5、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发展中国家:起步,发展;水平;发展;处于期和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水平;出现现象;处于期阶段。

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生物的减少;工业废渣对城市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设施使、和运动发生变化;工业排放的各种气体使城市出现“”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_____ 和 ________。

7、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建筑和交通,减少环境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循环(“天人合一”)。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要知识点: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的,二是指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_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 )。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学会结合实例分析。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的合理利用。

4、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素);(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因素);(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因素);(4)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 因素);(5) 城郊的乳畜业、园艺业、蔬菜种植( 因素);(6)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因素)5、农业区位因素是变化的,其中因素比较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1)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如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 ;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梯田、喷灌和滴灌技术等)。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如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扩大等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 是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7、分析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主要从 条件和条件两方面入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