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7.1 油气藏分类

第七章 7.1 油气藏分类


影响较大的分类有以下两种: (1) 圈闭成因分类:以A.I.Levorsen为代 表,将油气藏分为构造、地层、混合三大类 型。 (2) 按油气藏形态分类:以 И.О.БРОД为代表,将油气藏分为层 状、块状、不规则状等类型。
根据油气藏形态分: 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构造圈闭:构造成因 非构造圈闭:非构造成因 隐蔽圈闭:常规勘探技术难以发现 的各类圈闭。主体是岩性油气藏
如果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 层、岩性和水动力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 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可称之为复合圈闭。 在其中形成的油气藏称为复合油气藏。
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
概述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概述 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 异。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 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 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 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
根据圈闭机理分类(封堵面性质): 单封堵面圈闭:指顶部封堵层的底面具有闭合等值线 的圈闭; 多封堵面圈闭:指顶部封堵层的底面不具有闭合等值 线的圈闭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据孙志道简化,1996)
油气藏 相态类型 大类 细分类 干气藏 气藏 湿气藏 凝析气藏 近临界态凝析气藏 无油 >1500 >1000 600~1000 526 350~650 10~350 35~ 250 相态 储层 气相 气相 气相 气相 气液 液相 液相 液相 地面 气相 气液 气液 气液 气液 气液 气液 气液 颜色 无油 透明 透明-淡黄 黄-桔黄 黄-桔黄 桔黄-浅绿 浅绿-褐色 黑色 地面原油特征 相对密度 无油 0.6 0.6~0.8 0.76~0.81 0.76~0.82 0.76~0.82 0.76~0.83 0.83~0.87 粘度(mPa.s) 无油 <1.0 <1.0 1.0~2.0 1.0~4.0 1.0~1.0 5~10 10~30 典型的烃组成 (mol,%) C1 96 91.6 87 70.4 59.7 64 35 49 C5 0.0 0.94 4.6 11 14.5 19.7 38.3 44.7
地层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 集。这里地层圈闭的概念是狭义的,地层圈 闭是指因储集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 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
岩性油气藏是指由于储集层的岩性或 物性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圈闭。由于沉积条 件的变化或成岩作用,使储集层在纵横向 上渐变成不渗透性岩层。
水动力圈闭的形成条件与构造、地 层、岩性圈闭不同,是靠水动力封闭而 成。是由水动力与非渗透岩层联合封闭, 使通常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油气聚集的 地方形成油气藏。
原始 气油比(m3/t)
临界 态油 气藏
临界态油气藏 近临界态油藏(高 挥发性) 轻质油藏 常规油藏
轻度重质油藏
油藏 中度重质油藏
<35
微量气
液相
液相
气液
气液
黑色
黑色
>0.87
0.9~1.0
30~100
100~4000
20
71
重度重质油藏
基本无气
液相
气液
黑色
>1.0
>400
沥青质油矿无气无液固相 Nhomakorabea固相
黑色
>1.0
>90
二、分类原则及分类方案
分类原则: 科学性---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 映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实用性---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 及开发工作,简便实用。 分类方案: 按圈闭成因分类:构造、地层、岩性、 水动力、复合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