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三级二级)知识点整理
倪士光
1.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3.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 认知: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5.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应。
6.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7.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抑制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
8.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9.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10. 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11.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12.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
13.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14.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形成的反射。
15.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16.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17. 感觉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8.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9.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点时间的感觉形象。
20.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1.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22.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
23. 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24. 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
25. 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26.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27.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28.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
29.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30. 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的过程。
3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2. 分析:是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的过程。
33. 综合: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34. 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非本质的属性和特征的过程。
35. 概括: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36. 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
37.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