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五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音乐教学进度表教者:一、教学内容分析:1、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

3、本学期教材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二、教学目标:(一)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4.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5.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A、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唱歌。

合唱的歌曲声音协和、节奏准确、并带一定的感情,部分学生声音嘹亮、悦耳。

B、器乐方面:能辨清中国民族乐器的名称、种类、外形特点、演奏姿势、音色。

个别学生在演奏方面较突出。

C、欣赏方面:能说出演奏乐器的乐器名称、构造、音色特点;节奏上、力度上、速度上的变化发展;能讲出曲调的结构、情绪等。

D、表演方面:能精心设计编排一组动作,表演时认真持久,效果较好。

E、视唱、节奏练习方面:能按一定的步骤,准备视唱或节奏练习的内容,有些同学稍作准备,便能准确的表达出来,部分学生还借用指挥来进行练习。

F、存在的问题:a、音准还不够要求,有些同学音符间的关系尚未明确,唱歌时很白,无感情。

b、完成作业不及时,字迹较差。

课本没好好爱护。

四、主要教学措施: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五、课时安排:36课时第三课鄂豫皖小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较准确地把握《手拿碟儿敲起来》哀怨忧伤的情绪,并深情地演唱这首歌,边唱边表演“敲碟儿”。

过程与方法能比较听赏《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在细腻的情感体验中区别,学会读谱演唱《凤阳花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与歌曲有关的鄂、皖相关文化。

并深情地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敲碟儿”。

教学重难点用淡淡哀怨的情绪演唱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并参与“敲碟儿”的表演活动。

教具准备电子琴、所需歌曲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较准确地把握《手拿碟儿敲起来》哀怨忧伤的情绪,并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2.边唱边表演“敲碟儿”。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较准确地把握《手拿碟儿敲起来》哀怨忧伤的情绪,并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难点:边唱边表演“敲碟儿”。

教学过程一、了解鄂、皖的地理位置及简称1.分别了解湖北、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2.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湖北和安徽民歌的音乐风格。

二、引导了解1.了解湖北民歌走近“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湖北民歌《绣荷包》、《龙船调》等歌曲片段。

2.唱一唱《手拿碟儿敲起来》3.学唱歌曲(1)全班一起随乐演唱歌曲。

(2)歌曲难点的掌握:A倚音的唱法。

B附点节奏。

C连线音的唱法。

经过共同探讨,学生选择用忧伤哀怨的情绪演唱歌曲。

4.教师弹琴,逐句教学旋律。

5.教师弹琴,学生填词,教师及时反馈。

6.全体学生演唱。

带着淡淡忧伤、哀怨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小结: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苦”。

《手拿碟儿敲起来》这首歌,歌词古朴平实,旋律温婉、流畅。

平静中流溢着淡淡的哀怨,仿佛又把人带回到那艰难迁徙的历程。

这就是湖北小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作业布置练唱《手拿碟儿敲起来》板书设计鄂豫皖小曲湖北民歌倚音的唱法附点节奏连线音的唱法。

教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听赏与读谱《凤阳花鼓》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随乐唱歌曲,哼唱歌谱。

难点:听赏这首歌曲,说说你对乐曲的感受教具准备电子琴、曲子《凤阳花鼓》教学过程一、听赏安徽民歌。

1.出示妇女们手拿花鼓,沿街乞讨卖唱的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凤阳花鼓》。

)(学生仔细欣赏。

学生谈感受。

(凄凉、悲伤……))师:听听这首歌曲,说说你对乐曲的感受。

师简单介绍:凤阳花鼓是安徽的一个曲种,属于民歌中小调的范畴。

2.读谱《凤阳花鼓》(1)请对照歌谱自由地唱一唱。

学生随乐自由哼唱。

(2)师用琴示范。

(注意情绪的把握。

)随琴认真读谱。

(3)解决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解决节奏难点:1•235|和3•56ⅰ|两处附点节奏。

3.比较《凤阳花鼓》和《手拿碟儿敲起来》在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与“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苦”描写的生活相同。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两首都是民歌,都给人亲切感,都是反映老百姓贫苦生活的曲子……师:从歌中你常常会听到“说凤阳,道凤阳……身背花鼓走四方”这样的唱词。

它与《手拿碟儿敲起来》中哪句歌词描写的生活画面相同?师小结:这两首曲子都属于民歌中的小调,流畅上口,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而它们相近的历史背景,又带给我们一样忧伤、哀怨的情绪。

二、升华。

赏析新时代的鄂皖民歌师:《手拿碟儿敲起来》和《凤阳花鼓》都是反映20世纪三四十年代湖北、透德育教育。

)(出示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城市画面和播放背景音乐——宋祖英演唱的《越来越好》。

)学生认真欣赏画面,情绪逐渐由忧伤变得活泼起来。

作业布置练唱《凤阳花鼓》板书设计《凤阳花鼓》《手拿碟儿敲起来》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两首都是民歌,都给人亲切感,都是反映老百姓贫苦生活的曲子……教后反思:第四课沙漠之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用活泼、富有情趣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2.能认真聆听管弦乐曲《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感受乐曲动人的旋律,并哼唱出音乐主题。

过程与方法认真聆听管弦乐曲《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感受乐曲动人的旋律,并哼唱出音乐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和同学合作用轮唱的形式演唱《美丽的黄昏》,表达赞美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2.和同学合作,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两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教学重难点1.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2.和同学合作,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两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走进沙漠多媒体出示:新疆的风土人情、物产等。

背景音乐(维吾尔族歌曲)。

师:同学们,这个美丽的地方是哪儿?有什么特色?出示中国地图。

背景音乐(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的旋律)。

师:同学们,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吗?地图上这一部分是黄色,表示什么?连绵不断的起伏线代表着什么?生:新疆地区。

黄色表示沙漠。

起伏线表示天山。

师:天山上终年积雪,气候恶劣,但在这条边界线上却常年驻扎着一群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为什么守卫在这里?出示画面——雪山,边防战士等;背景音乐(歌曲齐唱部分旋律)。

师:是啊,新疆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边防军。

虽然,边防军叔叔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们的内心并不寂寞,因为,当地的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总会带来火一样的热情,他们拉着骆驼,从远处的沙漠中走来。

听,那驼铃声又响起来了——三、学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1.聆听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熟悉歌曲的旋律。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生讨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曲调活泼风趣,生动形象,表达了边疆人民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体现了他们豁达、乐观的生活情趣。

)3.随音乐学唱歌曲。

4.节奏练习×|×.×× |× - |5.学生为教师所放的音乐拍击节奏。

6.模仿骆驼的脚步,熟悉低声部旋律。

师:谁来学学骆驼行进的步伐?可以边走边用“蹦”或“当”来哼唱。

(学生随音乐模仿骆驼行进的步伐,并哼唱低声部旋律。

)7.师:伴着骆驼声,传来拉骆驼的小阿哥的声音——播放:小阿哥和驼队的画面。

背景音乐(歌曲低声部旋律)。

(1)教师演唱小阿哥的歌声。

(随着学生演唱的低声部旋律,教师演唱高声部旋律。

)(学生演唱低声部旋律的同时,聆听教师演唱的小阿哥的歌声,即高声部旋律。

)(2)学唱高声部旋律。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小阿哥。

师:请B组同学扮演热心、快乐的小阿哥。

(学生演唱小阿哥的歌声。

)(3)骆驼声和小阿哥师:驼铃、小阿哥给这支沙漠中的驼队增添了许多色彩,让我们一块儿来扮演他们。

(学生分为A、B两组,A组学生表演小阿哥,演唱高声部;B组学生表演驼铃声,演唱低声部,并用打击乐器伴奏,进行二声部合唱。

)四、小结师:我们的驼队走过了遥远的沙漠,终于到达高高的雪山,把粮食送到边防军叔叔手中。

如果你是那位小阿哥,你想对边防军叔叔说些什么?在今天的沙漠之旅中,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听赏《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教学重点唱一唱《美丽的黄昏》教学难点让学生熟悉乐曲的旋律。

一、组织教学二、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三、听赏《在中亚西亚草原上》1.初听乐曲,让学生熟悉乐曲的旋律。

教师对作曲家鲍罗丁及该曲的创作背景作简单介绍。

(亚历山大·波尔菲利耶维奇·鲍罗丁(1833—1887)俄罗斯作曲家。

从小对科学和音乐表现出同样的兴趣。

医学院毕业后,成为有机化学教授,并出版科学论文。

1862年结识巴拉基列夫后,业余学习和创作音乐。

主要作品:歌剧《伊戈尔王》、第一、二交响曲和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这部作品作于1880 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