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籍版本讲义

古籍版本讲义

图26 《大明一统志》
• 殿本:清朝武英殿 刻印的书本。
图28 《大清通礼》 清乾隆21年(1756) 北京武英殿刻本
• 局本: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各地书局刻印的 书本。
图29 广雅书局刻《春秋公羊注疏质疑》
• 藩府本:明朝各地藩王刻印的书本。 图30 明嘉靖24年(1545) 刻本《韵谱》
• 私刻本,也叫家刻本,指个人、家族、家 塾刻印的书本。
二、古籍结构
• 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贴在书衣及 函套上的签条)。 (图7)
•书衣:又称书皮。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 封衣,又称封皮。 (图8)
• 书名页:又叫封面,一般在书皮之后。(图9)
• 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古籍书装
订打孔后右侧的空白处)。 • 书脊:又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
图20 《十竹斋笺谱初集》
• 钤印本:钤盖图章而成的印本。
图22 《印存初集》
• 活字泥版印本:选用阳文反字的木质雕版 作为字源,将特制泥条的一端压在木质雕 版的一个文字上,制成一个阴文正字的泥 质字模,再按照书的内容,选用对应的泥 质字模,压在特制的泥版上,制成阳文反 字的泥质印版,在泥版上敷墨覆纸而印成 的书本。(图24)
版本学:以中国古代图书为研究对象,以图书的版本 鉴定为核心任务,以考证为自身的主要方法,依靠多 学科知识,利用校勘学、借助目录学全面完成揭示图 书的使命,并忠实地为中国古代各学科服务的一门辅 助性科学。
• 善本:具有比较重要历史、学术、艺术价值 的书本。(图10)
二、版本类型 刻本、抄本和稿本。
• 彩绘本:以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绘写的图书。多 用于插图或地图较多的图书(图15、18)。
图15 明解千家诗注
图18 千佛像
三、刻本类型 • 官刻本:历代官方机构刻印的书本。 • 监 本:国子监刻印的书本。(图27)
图27 明成化4年(1468) 北京国子监刻本 《山海经》
• 内府本:明清两代 宫廷刻印的书本。
• 坊刻本:历代各地书坊刻印的书本。 • 麻沙本:南宋福建建阳县麻沙镇书坊刻印
的书本。 • 书棚本:南宋临安书坊刻印的书本。 • 初刻本:第一次刻版印刷的书本。 • 翻刻本:又称覆刻本。按照某一底本重新
刻版印制的书本。 • 重刻本:依据某一底本而重新刻版印制的
书本。
• 仿刻本:摹仿原版字体版式刻印的书本。
古籍定义: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 第一节 古籍结构
一、古籍版式 古籍版刻的样式
• 版面:古籍每一页的整面。(图1)
• 大小题名:大题指一书的题名(总称),小题指 一书内各篇卷的题名(书中某卷或某节)。一般 大题在上,小题在下。但也有例外的。(图2)
• 版框:书板的四周。(图3)
• 边栏:书板四周的栏线。
脊背(古籍书装订后的右端)。 • 书首:书脊上的最上端(古籍书装订后的上端)。 • 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分(古籍书装订
后的下端)。
三、古籍内容
• 序文 • 目录 • 凡例 • 正文
•序文 •目录 •凡例 •正文 •跋文 •卷首(端) •附录 •笺、注、疏
第二节 古籍版本
一、版本定义
版本:广义的版本包括写本、刻本等形式,狭义的版 本是指雕版或活字印刷的刻本,故版,又作板。
值较高的古籍。 • 普本:普通版本的简称。
• 按时代:唐写本、北宋本、南宋本、金本、元本、 明本、清本。(图11)
• 按单位:官刻本、私刻本(家刻本、自刻 本)、坊刻本(书棚本)(图12)
• 影刻本:按照某一底本原样摹刻印制的书 本。
• 写刻本:按照手写的字迹雕版印刷的书本。
• 递修本: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修补过的旧 版刷印而成的书本。
• 百衲本:利用零散不全的版本配成一部完 整的书。
• 巾箱本:又称袖珍本。
四、版本的其他概念 • 足本:内容完整无缺的图书。 • 节本:节取部分内容刻印而成的图书。 • 残本:内容残缺不全的图书。 • 通行本:刻印较多、流传较广的版本。 • 稀见本:刻印较少、流传较少的版本。 • 孤本:世传只有一部的书本(版本)。 • 珍本:写刻年代较早、流传较少、研究价
图26 明活字本 《鹤林玉露》
• 拱花印本:雕刻多块凹凸印版,依次嵌合 挤压而成拱起于纸面的各种图形的书本。
• 套印本:套色或套版印成的书本。
• 磁版印本:选用特制泥土制成泥版,刻成 阳文反字火烧令坚,敷墨覆纸而印成的书 本。
• 饾版印本:雕刻多块印版,分别涂以不同的颜色, 依次刷印而成的书本。
图24 泥活字版
• 聚珍版印本:简称聚珍版。(图25)
武英殿外聚珍版 《茶山集》
• 铜版印本:以铜为版。
• 影印本:以某一版本为底本,用照相的方 法制成印版,上机印刷而成的书本。
• 石印本:利用多孔石质平版,经处理后制 成印版,上机印刷而成的书本。
• 珂罗版印本:又称玻璃版印本。用照相的 方法,把图文晒印在涂有感光胶层的玻璃 版上制成的印版,上机印刷而成的书本。
• 行款:正文的行数和字数。(图4)
• 鱼尾:版心形状象鱼尾的记号。(图4-1)
• 书耳:又称耳子,刻在边栏外上角的小长 方格。(图5-1)
• 墨钉:版面上的黑墨块(图5-2)。
图5-1
图5-2
• 书牌:又称牌记,古籍上的“版权页”,常常刻 有书名、作者、刻版者、藏版者、刊刻年代、刊 刻地点等(书的序文目录或卷末,刻有出版者名 称及时间)。(图6)
• 界行:也称界格,指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 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
• 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书页上栏之上)。 • 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书页下栏之下)。 • 版心:又称书口,每张书页打开后的正中间。
• 书口:又称版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 端面。
• 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象鼻(版心 上下的色线)。
• 稿本:本)
图19《资治通鉴》残稿
• 写本:缮写而成的书本(图16-17)。 图16 《律藏初分》
图17 《永乐大典》
• 抄本:以某一传本 为底本抄写而成的 书本。
图23 梁启超手抄 《大乘起信论》
• 刻本:雕版印本的简称。 • 活字本:活字印本的简称(图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