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想北平》教案语文《想北平》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语文《想北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想北平》教案1一、引入有一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床前明月光……是的,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始终在召唤着一个地方,无论你是浪迹天涯的孤独的游子,还是功成名就的天之骄子,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做故乡,她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有一位作家,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话剧茶馆震动欧洲,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探究可分为三个层次: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和与自己对话。
欣赏,就是读者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进行交流。
要能与作家的心灵交流,首先要与作品对话,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
二、探究·欣赏·交流(一)与作品对话,把握文章的内容首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
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结构内容。
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师读1、2、3段,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她把老舍的“京味儿”给读出来了。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了。
(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1---3段:我爱北平但说不出来。
4—7段:爱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点、北平的美)从北平的建设、布置、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8段:表达感受——想念北平(想得落泪)。
板书:爱到说不出(第1—3段)爱的理由(第4—7段)想得落泪(第8段)爱到说不出——爱得深沉北平的美——爱的表达想得落泪——爱的极致教师小结:欣赏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看看文章写了什么。
我们可结合文章的标题、段落的总起句与总结句、过渡句、主旨句等标志性语句来。
语文《想北平》教案2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
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
”对老舍来说,老北京又是什么呢?二、课文赏析(15分钟):1、昨天我们布置了同学预习老舍的《想北平》,并试着根据前面板块的学习来做个评点。
那我们先来看看他笔下的北平又是如何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学生回答:4、5、6段。
学生可能会答到第7段,这是一个总结性的抒情段落,可暂时不作解释。
2、好,请男生齐读第4、5段,女生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男生齐读,女生思考并回答。
(可用文中词句回答:动中有静,安静而温和;在人为中显出自然)3、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一是比较(衬托),设置情景(比喻);二是具体展开。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点评情况回答,“摇篮”的比喻、“温和的香片茶”)4、(过渡)刚才我们男生读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没有?明确:朗读声音的感情不是装出来的,读的时候要有画面感。
毕竟北平是生他养他的地方,积水潭也是老舍在北京最喜欢的一个地方,那里的一石一水,一枝一叶都深含着他的情感。
特别是后面小节里那些裹挟着最真挚的市民情感的田园都市物象,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都蕴含着老舍深情。
下面就请女生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第6小节,男生思考并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女生齐读,男生概括回答。
(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花多菜多果子多”,这个答案缺少了韵味——质朴自然,接近生活;接近自然)5、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过渡到人,通过作者的了解来理解作者倾注在文本中的情感)提示:老舍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
有人曾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
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
明确: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
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
作者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曾因创作《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和自然”“布置匀调”“物产可爱”,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而老舍本身也是一个恬淡平和的人,“革命”初期就被迫害不堪忍辱而弃世)。
三、评点文本(15分钟):6、正因为“北平”的这些好处,所以老舍先生在他羁居外地时就会时不时地想念起它来。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他在这篇文章中又是如何“想”的呢?(过渡到1—3节的学习)我想这个问题就不再有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研究了,我们请同学们根据昨天的预习,先来交流一下各自的点评,看能不能解决,好不好?(学生交流评点内容,可以一段一段来,也可以三段一起来)第一节:①写小说“以北平作背景不怕”——你知道他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②“捡”——信手拈来,唾手可得③“我的北平”——把北平据为己有,这样的主观论述更能体现出我对北平特有的情感第二节:①“可是,我真爱北平”——从上文知道不多转折而来,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
这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眼”所在,统摄全文②“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对北平的爱又很含蓄③“我爱我的母亲……”——人间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母子深情,以此作比较,可见我跟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朴素而真诚④“我的爱不是……而是……都……”——我与北京已经融为一体,深沉而热烈第三节:①“真愿成为诗人……”——诗人是最会表达感情的,而我内心对北平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也许只有用诗的形式才能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
“杜鹃啼血”刻骨铭心。
②“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将对北平的爱形象化成像音乐一样动听悦耳,像图画一样色彩迷人,把爱的情感可感化③“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像孩子与母亲,血浓于水的情谊④“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我的内心已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其他地方点评:准确到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与广度7、小结:那么老舍是如何“想”北平的,这个问题解决没有?提示:作者反复说我对北平的爱“说不出”,到底说出来没有?怎样说的?(回顾三小节内容即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我说不出”是因为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出来,说不出来是为了强调对北平爱之深,诉说很多还是为了表达对北平的爱。
四、情感体验(15分钟)8、最后一小节的点评是我们同学昨天最感到头疼的地方,不知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了。
这样吧,我们先请同学们听一段朗诵,然后再一起来说这个问题。
听朗诵:《想北平》(6分钟),体会老舍语言的京味特点。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
投影:在《老舍自传》里有一篇《望北平》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八年流浪到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
干嘛去挤车挤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
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
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
写了一首“乡思”的七律,就拿它结束这段“八方风雨”吧:《乡思》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战争即将爆发,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怎么读:没有悲,只有愁;没有恨,只有爱。
9、课堂总结: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包含深情的齐声朗诵最后一段。
五、作业安排:1、学习与评价2、明代金圣叹评点才子书全集之水浒传为古往今来之伟作,我们不妨模仿古人评点老舍名作《想北平》。
整理课上点评,结合笔记,小组合作,给全文作全面点评。
3、选作:a、课后搜集我国古典诗词中思家的作品。
例如:李白《静夜思》《渡荆门送别》杜甫《月夜》纳兰性德《长相思》等b、老舍以平民的身份写北平写家乡,那么请同学们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畅谈你们家或家乡的那些那些牵挂的人、景、物。
语文《想北平》教案3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生活平凡小事中抒发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对话式阅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
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