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阅读课程类型:阅读拓展授课教师:各语文教师授课对象:我校各年级段学生开设办法:选修课,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组织教学一、课程开发的背景1、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在“大语文”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的今天,课本不是教本,与此相对应的“大阅读”即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无疑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这是我校开发《阅读》校本课程的大背景.2、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周边农村,由于家庭的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原因,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动机,这是我校开发《阅读》校本课程的“校本”因素。
同时,做为寄宿制小学,充足的可供统一协调的课外活动时间为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时间保证。
二、课程目的通过开展本课程,达到以下目标:1、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3、通过阅读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接受优秀思想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课程内容与实施本课程课程开发的背景和课程目的决定我校阅读课的课程内容是开放性的,阅读课的组课形式也不同与语文课,各个环节都应是开放的。
在书源上,通过制定《童心艺术小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鼓励学生利用自已的零花钱多买一些有益的书做为学生阅读所需要书的重要来源。
在组课形式上,本校本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加大阅读量实现课程目的,教师是阅读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在学生阅读以及其它环节的组织上一定要注意学生自身的兴趣和愿望,同时,阅读校本课程也不能是一般意义上泛泛的课外阅读。
为保证学生阅读课的有效性,从组课形式上,即要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还要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教师应根据语文课标确定不同教学时段的文化主题或类型,通过共同欣赏一些精选的文章有目的的实现课程目的。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我校的阅读课以每大周5节课为一个周期。
每大周分别安排3节自读课,1节精品赏析课和1节反思总结课.1、自读课-—主要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时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组织学生根据我校的课外阅读计划进行自由阅读,着重在于加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在内容上,教师可组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别人推荐的文章等,在上课形式上,教师除组织学生自读外,还可引入读书方法介绍等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的知识。
2、精品赏析课——根据各年级段文化主题或类型,教师每周都要精选1或2篇相关文章利用精品赏析课和学生共同欣赏。
此课不同与一般的语文课,上课的目的不是非要让学生记住什么,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欣赏,在开放的氛围中让学生去自主的去获得文章带来的精类词句和文化内涵。
3、反思总结课—-在阅读的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回味、反思和积累是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反思总结课就是利用每大周的最后一节课,让学生通过回忆和总结,将自己所读的书、文章的题目、内容或是好的词句、段落亦或是通过读书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亦或是自己基于读书而产生的所思所想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积累下来。
这个过程同样是开放的和自由的,反思总结课不是写作课,教师要做的是创造一个氛围,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反思和积累的好习惯.除了以上课堂的组织形式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定期安排一些不同形式的专门的展示与交流或是比赛等活动.附1:教学建议一、课程设置指导思想:这学期我校新制定的阅读课教学纲要确立每大周五节课为一个教学周期,其中学生自读课3节,精品赏析课1节,读书交流展示课一节,这种课程设计模式旨在突出课外阅读设立的初衷即: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充分体验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强烈欲望,任课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外阅读课的地位即: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引导者、课程实践的合作者,是学生共同体验读书乐趣的读书伙伴。
教师所作的精品赏析课在整个课外阅读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除了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引导,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之外,更要突出精品赏析课是师生读书信息交流的平台,教师把自己课外阅读的积累,读书体验的(点滴)感受,融合自己的教育智慧呈现在课堂上,与学生共享读书的乐趣,享受自主阅读的快乐,体验共同发展的幸福.另外,精品赏析课在课程实施初期,还起到一个阅读导向的作用,教师的阅读视野要宽,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现在孩子们成长中所缺少的东西,教师精品赏析课文化主题的确立就要体现这一课程目标,学生缺乏对科技发展的关注,老师应文该重视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引导,学生不了解民族发展的历史,老师应该让学生从民族发展的历史中学会反思,总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不单是我们课外阅读课的重要课程目标,也是学生求得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文化主题选择的原则:教师依据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全面调查了学生的阅读需求,科学地选择,有序的进行,体现课外阅读体系的系统性、连贯性。
各年级段间呈阶梯式拓展,构建我校课外阅读的整体框架。
(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奥运会、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等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进步,文明繁荣的成果.激发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文化历史篇: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民族发展的历史,激发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华,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奠基。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篇(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精神营养的重要来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旋律,学生从小就应该走近自然,了解社会懂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促进世界和谐.了解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不仅能够唤起学生对自然、宇宙奥秘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精神,这对于培养具有科学探究意识的一代新人,意义非同寻常,在社会这个万花筒中,感受多姿多彩的人生,了解形形色色社会现象,感受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主旋律,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感觉真情,品味人生,这是学生融入社会,培养其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阅读精品赏析课组织课形式:(1)精品推荐:老师要站在课外阅读的课程体系的高度,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出发点,精选社会、科技、人文发展进程中,备受关注、能使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文章,这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建设者所必需具备的人文素养。
在大阅读课程体系中看我们的课外阅读它不是语文阅读文本简单的课外延展,而是学生学习自我发展过程中,精神营养的有益补充,学生缺少什么元素,我们就应该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元素,这才能保证学生知识营养的均衡,才能保证学生思想、知识结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2)师生同读,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3)精品点析,以点带面,点石成金.教师精品赏析课设计的意图不是通过一篇精品文章的阅读,就使感情获得多么丰实的知识、情感体悟,而在于教师有效的抓住学生阅读兴趣的切入点,精品“点”评,以点带面,“点”石成金,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老师课堂设计的基本理念在于找准这个切入点,通过师生阅读互动交流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阅读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广泛深入阅读的兴趣.附2:精品赏析课主题1、自信乐观2、感悟亲情3、珍惜感恩4、分享接纳5、坚持执着6、关爱宽容7、勇气坚强8、自然和谐9、爱国责任附3:童心艺术小学各年级段推荐书目神话寓言类:《哪吒传奇》《伊索寓言》科学知识类:《十万个为什么》《智力大迷宫》《儿童成长百科》《蓝猫淘气三千问》儿童童话故事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米老鼠和唐老鸭》《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神奇宝贝》《黑猫警长》《数码宝贝》《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小猪唏哩呼噜》《第十二只枯叶蝶》《猜猜我有多爱你》《你来了,我们就是一家人》《爷爷一定有办法》《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城市的麻雀》《鬼灵精》《凯琪的包裹》《鼹鼠做裤子》《舒克和贝塔历险记》《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卡天卡变日记》《小鼹鼠的土豆》《小蛋壳历险记》《逃家小兔》《鳄鱼怕怕牙医伯伯》《一百条裙子》《再见,老蓬》《小皮斯凯的第一次旅行》《黄叶儿跳舞》《祝你生日快乐》《活了100万次的猫》人物传记类:《雷锋》《居里夫人》经典著名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西游记》(青少版)历史故事类:《史记故事》《上下五千年》人物传记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居里夫人》《鲁迅》《达尔文》《伽利略》神话传说类:《封神演义》(青少版)《希腊神话》漫画笑话类:《成语漫画廊》《父与子全集》经典名著类:《苦儿流浪记》(青少版)《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西游记》(青少版)《三国演义》(青少版)《水浒传》(青少版)科学故事类:《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科学故事》童话故事类:《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海的女儿》《世界童话精选》《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中国童话大世界》《再见了,艾玛奶奶》《天蓝色的彼岸》《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总有一天会长大》《小鹿班贝》《绝招》《蓝色的海豚岛》《妈妈走了》《吹小号的天鹅》《爱心树》《桥下一家人》《木偶奇遇记》《邦戈历险记》《出卖笑的孩子》《彼得潘》《鼹鼠的月亮河》《淘气的故事》《花婆婆》《雄狮女巫和衣橱》《魔法师的帽子》《大林和小林》《兰心的秘密》《时代广场的蟋蟀》《乌丢丢的奇遇》《柳树风声》《长袜子皮皮》《笨狼的故事》科学知识类:《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儿童文学类:《两个小八路》《哈佛女孩》《今天我是升旗手》《会飞的教室》《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做个好孩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高年级推荐书目地理知识类: 《中华名胜故事》人物传记类:《雷锋》《毛泽东》《爱因斯坦》科学知识类:《世界五千年》《上下五千年》《5000年世界之谜》《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世界五千年》儿童故事类:《女儿的故事》《E班E女孩》《青鸟》《小王子》《亮晶晶》《我的妈妈是精灵》《大魔塔》《风的旱冰鞋》《格列佛游记》《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窗边的小豆豆》《人间在晴天》《草原上的小木屋》《风之王》《一只狗和他的城市》《夏洛的网》《狗来了》《蓝鲸的眼睛》《鲁滨孙漂流记》《再见西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要做好孩子》《草房子》《坏女孩》《不老泉》《小河男孩》《毛毛》经典文学类:《西游记》《水浒传》《朱自清散文集》《冰心全集》《鲁迅小说集》《莫伯桑短篇小说集》《包法利夫人》《悲惨世界》《欧也妮*葛朗台》《简爱》《高老头》《史记》《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雾都孤儿》《哈克流浪记》《鲁迅文集》《老舍文集》《朱自清散文集》《双城记》《傲慢与偏见》《冰心文集》《我的家乡》课程纲要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7 更新时间:2007-10-10一、课程开发背景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一方面我市有着较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需要学生去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常年在学校寄宿,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很少,社会实践能力欠缺,学校有必要借助于让学生了解身边社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为此开发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