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从微观上来看,《明治维新》一课出自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八,主要讲述了近代日本改革运动——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其在对日本近代化进程中影响,展现了19世纪中期日本改革前后的社会概貌。
从中观上来看,本课为选修Ⅰ世界改革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了解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时代被侵略国家自救改革运动和传统东方社会融入世界潮流有重要作用。
从宏观上来看,明治维新同时还处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基本确立的时代,由被迫打开国门到主动适应时代潮流,到最终确立起适合国情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助于理解各国近代化道路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多样性和曲折性。
同时也有助于树立一种观念:尽管各国近代化的道路和确立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但只要是适合国情的,就是好的。
【学情分析】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为高二年级(1)班,在学习了前七个专题后,基本具备从材料中归纳概括改革背景和改革措施等方面的能力,对于不同时代和社会形态下的政治改革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高二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辩证认识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本课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这该班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信,加之缺乏完备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对改革的内容等方面的理解存在困难,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攻克的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将三维目标整合为如下三大方面:1.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治维新前夕幕府统治日本的基本史实,能够理解并能够说出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能够列举并理解明治维新的基本措施;探究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各国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史料、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心人物伊藤博文与明治维新的命运关联,认识大和民族开放的心态,树立开放心态应对世界潮流;同时也应当注意在国际交往中的开放心态不应当凌驾于他人(或别国)的自由及利益之上。
【重难点】1.重点:能够列举并理解明治维新的基本措施2.难点:探究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各国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法学法】1.教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2.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思路:以伊藤博文生平三次赴欧美学习和考察为明线,展示明治维新改革内容;暗线展示明治社会统治集团的对待世界潮流开放的心态。
&本课将以维新元老伊藤博文的经历来讲述明治维新(课堂导入)(3min)(ppt1)出示图片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引发学生兴趣。
问:你们认识他们是谁吗?(对联)内无将,外无相,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过渡)这幅对联反映了甲午战后中日双方政治家的博弈,显然,中国处于下风。
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的“天朝上国”败于“蕞尔小国”。
这一切都源于日本在一百多年前的一次改革。
(ppt2)今天我们跟着日本明治九元老之一的伊藤博文去一探日本强大的究竟。
伊藤博文,出生于幕府统治末年的农民家庭,后其父入伊藤家为养子,成为士族。
他一生有三次重要的欧美之行,见证了日本社会的成长壮大。
时人中江兆明评:“伊藤达于聪明才子之绝顶矣。
世欲学聪明才子者,毕竟不能出于伊藤之上。
”(新课教学)(ppt4)*1863(22岁)第一次欧美行材料1:博文除了政治动机还有倾向新文化的理想。
中断留学英国,匆忙回到日本的动机,并不是为了打倒幕府,而是为要振兴开国的国论。
是要创立不比欧美诸国差的新文明。
——《伊藤博文传》从这时起,伊藤认识到:日本政治的未来是脱亚入欧。
这也成为后来明治维新的终极目标。
(ppt5)1868(27岁)明治元年材料2:伊藤博文述:幕府倒了,大政归于朝廷,但朝廷依然没有实力(西南战争后),这是我很担忧的事情。
朝廷没有兵力,征东军兵队都是从勤王的诸藩借来的;朝廷没有钱,讨幕大军没有军费,仅靠向富商大贾的借款,勉强维持;朝廷没有实际的政权,各藩各自为政。
这不是我们需要的统一国家!——引编自《伊藤博文传》(问)在伊藤眼中,朝廷面临哪些问题?没钱(经济),没兵(军事),没权(政治)怎么办?日本要强大,就必须要一个字:变!(ppt5)(过渡)明治天皇在《五条誓文》构想了日本未来社会,这也成为明治维新的纲领。
(学生活动1)学生作答(ppt6)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废除身份等级制)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废弃攘夷口号,与外国进行交往)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学习西方科技与文化)(过渡)在明治天皇的引领下,日本社会开始了维新运动。
问:明治初年,国家没权怎么办?集权西南战争胜利后,明治社会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为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ppt7、8)(一)政治:彻底破除旧体制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1)措施:①版籍奉还②废藩置县(2)影响:加强天皇政府的中央集权,废除封建领主所有制,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迈进。
(ppt9)图片:安倍晋三和田中角荣问:他们分别是谁?姓什么?大化改新时天皇赐贵族姓氏“源氏”“平氏”,安倍为其中一支。
田中为明治改革后新出现的姓氏。
材料:明治政府废除身份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
因时间仓促,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据所处环境给自己起姓。
因此,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问: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中?哪个等级对天皇的威胁最大?武士(图片)佩刀者死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四民并非完全实现平等;封建武士阶层瓦解并发生分化。
(ppt10)问:没钱怎么办?采取经济措施。
* 1871(30岁)第二次欧美行材料3:出游欧美,皇帝敕语:此番以汝等为使,朕素知汝等能尽其职,可堪使命。
因而今附国书,期体朕意而努力。
朕今后而后,惟祝汝等无恙而归朝。
远洋万里,千万珍重。
——《伊藤博文传》注:此次出行含49名明治高官,出行官员约占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出行费用约占明治政府的2%。
(ppt11)材料4:从9月28日起巡览英格兰、苏格兰……凡有名之场所,处处经过,监狱、学校、贸易公司、制作所、造船所,白糖厂,毛织丝织厂……但无有地上所产一物,唯是煤炭与铁而已,制造品皆自他国输入,又输出他国,其制作厂之盛,每到一地,黑烟冲天。
由此足以知晓英国富强之所以也。
——大久保利通(富国)材料5:(日本人)与今日美欧之人绝不不同,只在于学与不学而已……其为急务者,莫先于学校。
……我国今日的文明非真文明,开化非真开化。
——木户孝允(文明)材料6:“毛奇(德总参谋长)言‘法律、正义、自由之理,不足以保护国内,也不足以保护境外,非有兵力不可。
万国公法,也是系于国力之强弱……大国无不以其国力来实现其权利’。
——木户、大久保深表赞同(兵强)(学生活动2)问:在岩仓使节团眼中,欧美是什么样的?国富、兵强、文明在使节团印象最为深刻,归国之后,以大久保利通为首的明治高官开始“殖产兴业”。
(ppt12)讲解:殖产兴业: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
基本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
(ppt13)(二)经济:(1)措施:①第一阶段:大力创办官营业企业带动资本主义发展。
(“官营示范”)A.成立工部省、内务省,接管改造幕藩工业。
——逐步形成近代化的军工生产体系B.设立“模范工厂”——引导民间兴办企业C.实行“劝业政策”——奖励私人投资。
②第二阶段:廉价转让官营企业,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ppt14)材料:明治政府出售国营企业价格极其低廉,有时近乎无偿赠与。
政府投资兵库造船所81万日元,财产估价32万元,出售价格18万元;政府投资釜石铁矿237万元,财产估价73万元,出售价格仅1万多元。
问:政府官营企业主要转让给那些人?政商和少数新型资本家,如三井、三菱、住友等以及少数新型资本家(ppt15)(2)特点: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3)影响: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实现工业化,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ppt16)没兵怎么办?强兵(ppt16)(三)军事:1.措施:(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问)思考:“皇军”的称谓反映了日本军事近代化进程中什么特点?①接受武士道教育,效忠天皇;②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2)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3)军事机构改革。
(4)扶植军事工业,改进军事装备。
(5)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ppt18)2.影响:(1)废除了武士垄断军职的特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近代军队。
(2)增强国防力量,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
(3)竭力推行军国主义,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ppt19)要真正建成文明社会就不得不革除旧俗,发展新式教育。
(四)文明开化:材料7:明治政府大力普及初等教育,要求6岁以上儿童需读完小学,男子与女子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教授新知识取代“四书五经”。
仅用了30年就在全国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同期的的英、法等走了7、80年,在世界首屈一指。
材料8:世界名校东京大学就是在明治政府时期建成的。
为了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当时东京大学高薪聘请外籍专家培训本国人才,外籍专家月薪最低800日元,最高2000日元,而当时的明治政府官员最高月薪也就800日元。
外籍专家的薪俸占东京大学全年预算的1/3。
1.措施:(1)教育改革:A.整顿旧的教育机构。
B.建立近代学校体制。
C.培养合格师资、技术人才。
D.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2)思想:传播西方启蒙思想(明六社)(3)社会习俗:提倡西化(ppt20)2.影响:(1)提高了国民素质,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但其军国主义教育,封建色彩浓厚。
(2)改造了旧文化,建立具有日本特色近代文化。
(ppt21)*1882(41岁)第三次欧美行材料9:明治十五年,伊藤受命往欧洲旅行,以便研究立宪政治。
敕语:朕履行明治十四年十月十二日的诏旨,创立立宪政体,其规模已经初具,但其经营实施,有斟酌各国政治以备借鉴的必要,所以现在派你去欧洲立宪各国,与其政府或硕学之士相接洽,观察其组织乃至其关系,以完全了解立宪政体。
兹以你担当特派理事之任,期望你不辞辛劳,负担此重任。
——《伊藤博文传》伊藤归国后开始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