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教案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教案

2、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年龄和性别
2)血脂异常
3)高血压
4)糖尿病
5)吸烟
6)其他:肥胖;体力活动过少;遗传
启发护理时应指导注意什么?
3.病理生理
心脏对机械性刺激并不敏感,但心肌缺血缺氧则引起疼痛,当冠供血与心肌的需求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急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B.建立静脉通路
C.让病人立即安静坐下或半卧
D.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E.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
4. 心电图上鉴别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最有意义的特点是
A. S-T段抬高
B.病理性Q波
C.S-T段压低
D.Q波消失
E.宽大畸形的QRS波
5. 患者,男性,64岁,心前区疼痛4h,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急诊入院。心电图vl~v5导联ST段抬高,弓背向上。实验室检查:血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该患者的诊断为
既往无高血压和心绞痛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余年,每天1包,不嗜酒。
查体:T 36.8℃,P100次/分,R 18次/分,BP130/70mmHg。急性痛苦病容,平卧位,无皮疹和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颈静脉无怒张,叩诊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有期前收缩5~6次/分,心尖部有S4,未闻及杂音和心包摩擦音,肺清无啰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肢不肿。
8.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病人可能出现的危险的病情变化是
A.恶化型心绞痛
B.急性心肌梗死
C.急进型高血压
D.不稳定型心绞痛
E.长期应用硝酸甘油可能产生耐药性
9.患者经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吸氧,胸痛已
缓解,护士告诉患者如何避免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其内容不包括
A.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B.避免饱餐及受凉
(4)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是最常见的猝死原因。多发生于病后l~2天,前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也最危险。心室颤动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尤其是24小时以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等。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应高度警惕心室颤动的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常易发生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并伴有血压下降。体征包括心率增快或变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第四心音奔马律。
2老师反思:每个学生能动起来思考、提问,按时完成任务,交流中学到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学到合作学习的方法。对教师而言,更重要的是找到了适合学情的教学路径。
3教学过程及成果反思
学生动思问起来了,在教师指导下较准确地完成任务。但教师仍较费力,花时间较多,课堂效率应有待进一步提高。
4体会 执行医嘱是基本(做什么),跟踪观察评价是进步(找怎么做更好的顺序、办法、经验),健康教育是发展(为什么这样做的理论内涵,找更新的更好的指导理论,隐蔽式教育比显性教育更好,指导式教育比计划式教育影响更深远)。
A.不稳定型心绞痛
B.急性。心肌梗死
C.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
D.心包炎
E.病毒性心肌炎
6. 患者,男性,60岁。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汗、恶心持续1h来院就诊,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给予心电监护。为防止心室颤动发生,以下护士应高度警惕的心律失常是
A.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B.窦性心动过缓
5)健康指导:
住院指导
(1)休息:根据病情予适当休息
(2)饮食:低盐、低热量、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饱餐,发病4小时内禁发病l周内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烟、酒。适量增加纤维素类食物,防止便秘,切忌用梗,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及猝死,应予缓泻药或开塞露。
为什么要低盐饮食?
(3)遵医嘱正确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不能补服。
(4)避免诱因
(5)心理支持
出院指导:休息、饮食、用药、避免诱因、康复锻炼、定期复查、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实施及评价:具体见学材
反馈:具体见学材
总结反思
1学生反思问题:你自己有怎么学好疾病护理的办法了吗?自己计划加他人帮助?需理解哪些问题才明白?需掌握什么方法才能熟练订计划?需掌握什么思维才能问好病史?需把好哪些良好行为习惯、意识才能避免医疗纠纷及事故?练习、思考、做事、看书、看录象、见习、听讲、讨论哪一样对你的启发最大?是什么人什么机会让你的工作有发展?是什么原因让你获得机会的?是坚持、努力、做人、思考、沟通等哪个原因?是哪件事让你努力、认真起来呢?你是否体会到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你是否关注到成功同学、成功人士他们的业余时间怎么用呢?
课后作业:护考模拟题
1.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心肌梗死
B.心肌肥厚
C.吸烟
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E.血脂异常
2.心绞痛发作时,服用硝酸甘油的正确方法是
A.静脉滴注
B.直接口服
C.药物置于舌下含服
D.药物研碎后吞服
E.药物与食物同时服用
3. 护士为心绞痛发作患者采取的首要护理措施是
A. 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启发用什么药可以心肌再灌注呢?
4急性心肌梗塞的表现?
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
(1)疼痛:多于早晨发生,心前区剧烈疼痛为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伴有烦躁、大汗、濒死感。一般无明显的诱因,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少数病人症状不典型,疼痛可位于上腹部或颈背部,甚至无疼痛表现。
(2)监护: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监护。
(3)吸氧:主要目的是改善心肌缺氧,减轻疼痛。
(4)抗凝:嚼服肠溶阿司匹林。
(5)止痛:哌替啶或吗啡。
(6)心肌再灌注:应在发病l2小时内、最好是3~6小时应用。
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直接PCI、补救PCI和溶栓治疗再通后PCI。
②溶栓疗法:有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近期有过内脏出血或创伤史、:史,未控制的>180/110mmH9的高血压等情况为禁忌。常用药物有肝素、尿激酶、链激酶、重组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等。
5启发护理时重点评估观察并解决的症状是什么?
按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主要做哪些检查?
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
7治疗要点有哪些?
(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l2小时,如无并发症,24小时应鼓励病人床上活动四肢,1天床边活动,第4天逐步增加活动,l周内可达到每天3次步行100~150m。
1)入院护理:迎接病人→卧位→通知医生查看病人→测量生命体征,评估病人,观察病情并制订独立性护理措施
启发为什么急性期卧床休息12小时?
2)执行医嘱:录入医嘱→医嘱排序(临时→长期)
启发急性心肌梗塞24小时内禁止使用洋地黄类药物?
启发为什么用吗啡、肠溶阿司匹林、吸氧、抗心律失常?
3)执行独立性护理措施:给氧→皮肤护理,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心理护理
(2)胃肠道症状及发热:恶心、呕吐、上腹胀,重者可有呃逆。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有发热,由心肌坏死组织吸收引起。
(3)心源性休克:胸痛发作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时,收缩压<80mmH9,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反应迟钝,则为休克表现,常于心肌梗死后数小时至l周内发生。
授课章节
学习性工作任务: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
授课时数
6学时
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关心病人,操作仔细,具有高度责任心。
能力目标:能熟练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病人的护理工作过程,能配合医生及时抢救病人,增长工作策略,积累工作经验。
知识目标:熟悉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了解病因、诱因、发病机制、有关检查。
重点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病人的护理工作过程、临床表现
难点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 学 过 程
时间分配
复习旧课:心脏的解剖结构?
学习任务:男性,55岁,工人,因胸骨后持续性疼痛3小时急诊入院。
患者于3小时前生气后突然感到胸骨后疼痛,压榨性,向左肩部放射,有濒死感,休息与口含硝酸甘油均不能缓解,伴大汗,无心悸、气短,二便正常。
(7)心力衰竭和休克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止使用洋地黄类药物。
(8)治疗心律失常:对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治疗同心肺复苏。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分析病例及医嘱,讨论最佳护理工作过程
启发用制订护理措施方法决策独立性护理措施(对症→体位→给氧→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及皮肤护理→大便及导尿→心理护理→健康指导)
C.室上性心动过速
D.心房颤动
E.阵发性室性上心动过速
7. 患者,男性,72岁,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入院2h病情恶化死亡,考虑其最可能的死因是
A.心源性休克
B.乳头肌功能不全
C.心脏破裂
D.心律失常
E.急性左心衰竭
(8~10题共用题干)
A3患者,男性,69岁,情绪激动后突感剧烈压榨性胸痛、呕吐伴窒息感2h入院。心率1 1 0/min,血压82/60mmHg,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弓背抬高,心律不齐。
C.需戒过饱
E.积极控制高血压
10.急诊护士对病人评估后,认为首优护理诊断是
A.活动无耐力
B.恐惧
C.潜在并发症:感染
D.焦虑
E.疼痛
10分钟
15分钟
35分钟
75分钟
8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4)病情观察并报告医生:
(1)疗效变化:心前区疼痛程度、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发现心律失常、猝死和休克的征兆。
(2)用药不良反应:
A尿激酶:
B吗啡: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烦躁不安者可注射地西泮(安定),连意监测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