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常发病于中老年群体,目前逐渐开始向年轻化发展。
其病症大
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之上,临床表现包括严重持续的胸痛、发热、心
肌酶谱增高等。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快、病情猛、恢复时间长、死亡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为提高心肌梗死治愈率,医护人员
及患者应当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一、急性心梗出现的信号
多数急性心梗在发病前都会发出预警,若此时能察觉到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积极就医,就可大大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
当身体发出以下求救信号时便要引起
重视,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①心梗。
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过度劳累很容易引起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导致
心梗。
当身体疼痛跟工作息息相关时,应当考虑这否是心梗预警,例如开始干活
后就出现身体疼痛,一旦休息疼痛立马缓解这种情况。
不过疼痛不一定只位于心
脏部位,可能是肩膀或背部疼痛,甚至牙齿疼痛、腹泻等。
如果这些疼痛都与工
作有关的话,最好就要去医院进行一个全面体检,判断是否是急性心梗。
②心绞痛加重。
如有潜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绞痛情况突然加重且频繁发生,并且由每日服用一次药物到多次服用药物仍无法缓解,应当考虑是否为突发
急性心梗。
③胸闷、心跳加快、心慌。
此类等迹象的出现都表明患者的心脏已经处于极
大的危险之中,家属及患者应当时刻高度警惕。
④呼吸困难、汗流不止。
急性心肌梗死还有个前兆便是即使在天气非常凉爽
且没有进行任何运动时,但却会出现呼吸困难和汗流不止的现象。
⑤每天定时胸痛。
若饭前饭后疼,或者睡觉前后出现疼痛等,这种定时发生
疼痛的现象应当引起注意,一旦频繁出现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
⑥没有心脏病病史,却突然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胸痛、胸闷等。
这种情况一
般会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因为工作导致长时间的劳作加上长期熬夜,这种不健康
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心血管骤停,引发心梗,严重甚至猝死。
因此,喜欢熬夜、
经常上夜班的工作人群必须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心脏,尽量避免熬夜。
二、突发心梗如何进行急救
如果在患者突发急性心梗,身边却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在意识清醒时
应当立即拨打120急救热线,随后打开房门,平躺在一个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等
待医护人员救援。
当患者身边有其他救助者时,作为救助者首先应当自己保持镇定,安抚患者,迅速采取措施:
①拨打医院120急救热线。
②帮助患者平躺在地板上,轻轻抬起患者双脚,严禁移动患者。
③如果有常备心梗急救药物,立即让患者服下。
④患者在室内发病的话,应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条件允许则可以
为患者提供氧气。
⑤如果患者开始意识涣散甚至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救助者切记不可抱起摇晃
呼叫患者,而是应立即采取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援措施,帮助患者恢复
心跳或者原地等待医护人员到来。
三、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应当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状态。
(一)心理护理措施
心梗患者总会依靠自己想象放大病情,导致出现悲观、焦虑、恐惧的心理,
这些都不利于病情恢复,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医务人员应做好患者病情相关情况
的讲解,缓解患者的焦虑。
同时,家属也应与患者统一战线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战胜疾病。
(二)随时卧床休息
治疗急性心梗一定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防止病情加重恶化。
患者吃喝拉撒等一系列日常活动都应当在护士的协同帮助下在病床上进行。
在恢
复良好的情况下再逐渐增加身体活动量,扩大活动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
在急性发病期间应拒绝一切亲友的慰问探访,以免因情绪激动而导致患者心律失常,影响治疗。
(三)饮食与大小便护理
大多数急性心梗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在这期间心功能下降,搏出量减少。
因此,在日常饮食方面,应保证每日营养摄入,少食多餐,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的
现象。
故应给患者进食容易消化、低脂、低热量的食物,避免因过度饱食导致心
衰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在发病的前3-4天内,为了防止患者出现便秘、腹胀等问题,患者应当食用流食,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在控制病情稳定后再改为
半流质饮食,以减轻患者因用力排便而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四)疼痛护理
疼痛是心梗发作的最初症状,其特征为突发性、持续性心房疼痛,引起患者
焦虑、不适。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状况,保证患者卧床静养,并根据不同
情况为患者服用镇静剂和舒缓剂。
保持室内空气循环,为患者提供心理帮助,消
除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为患者营造良好心态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五)皮肤护理
褥疮的一般会出现在长期卧床的患者身上,为了避免其发生,应当保持患者
身体干燥清洁,同时每间隔几个小时就要对患者进行一次翻身,及时更换因排泄
物弄脏的床单被套避免发生感染。
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也仍须谨遵医嘱继续治疗,指导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
司匹林,控制血小板凝块,防止二次心肌梗死。
同时医院保持定期不定期对患者
进行随访,劝诫患者戒掉烟、酒,浓茶等,避免卡路里、脂肪摄入过量。
加强体
育锻炼,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患者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何时都应当保持冷静,心情畅通,注意
休息,避免疲劳,合理组织锻炼,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四、日常预防
虽然急性心梗一般是会在一些基础性疾病的前提下发作,日常生活方式不合
理也会有可能导致急性心梗的发作,因此平时也应当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防患
于未然。
(一)合理控制饮食
严禁暴饮暴食,将日常饮食的热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分配膳食中主食、肉类、蔬菜、水果的比例,少吃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
(二)科学运动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因肥胖而带来一系列问题。
(三)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酒,避免因长期大量吸烟而对血管造成损害。
同时早睡早起,拒绝熬夜。
(四)注意调节情绪
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学会控制情绪,调节不良情绪。
(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果本身已经患有“三高”、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应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避免成为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如果出现可疑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症状,如胸痛、活动后胸闷、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诊,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急性心梗是危害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我国每年都有大量人群因急性心梗失
去生命,因此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就引起对此类疾病的重视,范防于未然。
但同
时也要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注意调养,合理运动、饮食,遵循
医嘱、定期复查、按时坚持服药就能够避免二次心梗发作,便可以达到早日康复
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