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正是因为这种两难,18世纪启蒙哲学家们的乐观主
义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浅薄的乐观。
转向
启蒙哲学家们凭着理性走到了一个两难之境,他
们只能承认理性的软弱,并且转到了有用的(事 实性的)题材的研究上面来,开始致力于人类社 会制度的改进,于是史学、自然科学、法学以及 人类风俗研究成为学术界的显学。
科学成为时尚
(2)真理→自然法
启蒙哲学家致力于向公众推行真理,那么什么是真
理?在18世纪的人看来,不论你寻求对什么问题的 答案,自然界总是验证标准;人们的思想、习俗和
制度如要达到完美之境,就必须与“自然界在一切
时间里、向一切人所显示”的那些规律相一致。而
自然律并不是什么逻辑结构,而是被人观察得到的
各种物质对象的和谐行为。
探讨用审美来改造社会)、《论朴素的诗与感伤 的诗》(首次提出并区分两种基本创作方法)。
三、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社会
分析性
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宣传启蒙思想,使作 品具有哲理性、政治性和分析性的特点,而少文 学性。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
时政,揭露宗教。
莱 辛(1729-1781)
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
国文学的转变”。
主要贡献: 一 美学理论:《拉奥孔》探讨诗与画的界限。 二 戏剧理论:《汉堡剧评》 三、戏剧贡献:《明娜· 巴尔赫姆》(喜剧代表 封·
作)《萨拉· 萨姆逊》(第一部市民悲剧代表作)《爱 米莉娅· 迦洛蒂》
主要著作
1769-1775年发表三部哲理小说: 《修女》(揭露教会罪行的书信体哲理小说,少
女苏珊· 西蒙南独白的方式)。
《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哲理小说)
《宿命论者雅克》
卢梭
我是流浪汉,无家可归地漂游, 是漫无目标又不稍停的怪兽,
像巨大的飞瀑,直冲下岩石峡谷,
跳跃,狂怒,坠入深渊的底部! ——《浮士德》
——(英 )夏夫兹博里《自然赞美诗》
(3)启蒙的局限
启蒙哲学家在宣称自然是一切的法则的时候,他们
遇到了新的两难:假如自然界是和谐本身,而人是 自然的产物,那么人的一切作为和思想也就必定是 自然的,是与自然法相一致的。而启蒙的一个首要 任务就是反对现存的一切黑暗、不和谐,反对现有 的习俗,那么,假如一切都是自然的,那么人和他 的习俗又怎么可能居然和自然并不谐调一致呢?
始终贯穿反暴政、争自由的主题,剧本勇敢的把德 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作者公开站在平民
一边,维护平民的尊严,谴责达官贵人。这部剧本
具有典型的青年席勒式的、富于激情的、浪漫的语
言风格,但对人物缺乏深入细致的刻划,使得人物
成了“单纯的时代的传声筒”。
晚年与歌德合作共迎来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 主要作品: 剧本《奥尔良姑娘》、《威廉· 退尔》等, 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通信》,
文学著作
代表作: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
哲理小说《爱弥儿》:法国第一部讨论教育问题
的小说
散文代表作:《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晚年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新爱洛绮斯》
贵族小姐朱丽
家族教师圣普乐
俄国贵族沃尔玛
思想特点和艺术成就:
①人性的自然爱情与封建等级偏见之间的冲突; ②作品通过圣普乐的几次旅行(阿尔卑斯山、英 国、法国、瑞士)以及对朱丽婚后治家规划的描写
言论自由、个人自由的拥护者。 伏尔泰名言:“我的头衔,我 开始在造就,而您的头衔,则 行将结束。” “我不赞成你的话,但是我要 誓死捍卫你说这句话的权力”。
著作
哲学:《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
学原理》等 历史:《路易十四时代》、《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 神》等 文学: 史诗《亨利亚特》、《奥尔良少女》 悲剧《欧弟伯》 喜剧《放荡的儿子》 哲理小说《老实人》描绘了一个理想世界—— “黄金国”。名言:种我们的田地要紧
探讨了关于社会、习俗、美、戏剧、美德、自然等
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问题,系统地展示了卢梭的 哲学思想; ③浓重的抒情气息和浪漫主义情调。
博马舍(1732-1799)
18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喜剧作家
主要剧作《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
(又名《防不胜防》)、 《有罪的母亲》、《费加罗
的婚姻》(又名《狂欢的一天》)
为了应对新的两难,启蒙哲学家们使用了两面手法,
他们对人类的社会采用道德评价体系,而对自然界 则讳莫如深,避而不谈。
另一种方式是生硬地宣称: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
的。蒲柏在一首诗里写道:一切不谐调,包括和谐 也在内,//一切局部罪恶,全都是普遍的善,//在错 误理性的恶意之中,尽管也有傲慢,//这一真理是 明显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对的。
正剧
亦称严肃剧、市民剧,它是现代话剧的祖 宗。是一种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体裁。
狄德罗首创。它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 用日常生活题材反对古典主义戏剧。严肃剧 有两个特征,一是严肃性,二是现实性。19 世纪的易卜生、果戈理、肖伯纳等人的“问 题剧”脱胎于严肃剧。
第二节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18世纪的英国是中产阶级新立宪政体巩固、
新,偏重于理论的斗争和理论的建树。单就文艺思 想领域来说,德国启蒙运动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文 艺思想表现出抽象思考和抽象讨论的倾向,如鲍姆 嘉通的《美学》;二是复古倾向,主张回复到古代
的古典主义,即古希腊罗马或德国中世纪,如文克
尔曼、赫尔德尔和莱辛都有这种倾向。
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出现了 “狂飙突进”运动,它是德国资产阶 级发动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 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 调天才和民族风格。它对促进德国民 族意识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是德国 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 纲领制订者是文艺理论家赫尔德尔。 代表作家: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
3、 德国
德国启蒙运动在法国影响下开展起来。
18世纪,德国政治上陷于封建割据状态,
全国分裂为300个左右的封建小邦。 德国启蒙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对封建 割据,争取德国的民族统一,而不是像法国那 样直接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制造舆论。
文艺思想的革新
德国启蒙运动局限在文艺和文化思想领域内进行革
哲理小说
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作家
借小说形式表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具有 鲜明的议论性、分析性和批判性。人物形象缺少鲜 明的个性,具有纯理性的特点,成为作家哲学思想 的代言人。哲理小说包括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 教育小说。 书信体:《波斯人信札》、《老实人》 对话体:《拉摩的侄儿》 教育小说:《爱弥儿》
1、启蒙运动的发展阶段
启蒙运动的时间,大约是1618-1781年,前面继
承着开创新局的宗教改革,后面接着成熟的德国古 典哲学。
⑴ 准备时期(17世纪-18世纪初) ⑵ 兴起阶段(18世纪中期):三大旗手伏尔泰、孟德
斯鸠、卢梭 ⑶ 高潮阶段(18世纪末):百科全书派的狄德罗、爱 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为代表。
漂亮的 显微镜,从 精确的实验 室模型到博 物学家携带 的工具,都 可以在许多 私人实验室 和沙龙里找 到。
二、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1、英国(略) 2、法国 3、德国
2、 法国启蒙文学
法国启蒙运动的总目标是要打垮法国封建统 治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因此它是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法国启蒙运动的基本 思想是:相信永恒的进步,崇拜理性与科学,批 判宗教和专制王权,要求个人自由。
席勒(1759-1809)
青年席勒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力之一。
主要作品有:
《强盗》(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
青年——恩格斯)
《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
剧。——恩格斯)、
《堂· 卡洛斯》(狂飙突进向古典主义过渡时期
的作品)、
《斐哀斯柯》
《阴谋与爱情》
主人公:斐迪南、露易丝、华尔特、伍尔姆。剧本
自然成为新宗教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理解是:自然界本身是一种
难以对付的、神秘的、危险的、和人类不相和谐的 力量。因此,人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希望有某 种权威的保证,使得他们无须担惊受怕。
现在自然取代了神的位置,它已经一跃而成为和谐
本身,为人类立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启蒙哲学 家认为根本没有什么原罪,人类天生也不是堕落的。 如果人们能够自由地遵循理性和本能的指导,无限 完美的人性和无限完美的社会就容易实现。
啊,辉煌的自然!无比美妙,无限仁慈!极其惠爱,
极其可爱,极其神圣!看上去何等谐和融洽,何 等优雅绝伦;默想你——令人多么聪慧,注视 你——令人多么快乐。···呵,伟大的自然!上 ··· 帝的化身!全能的女神!···你的存在无边无际, ··· 不可探究,不可察晓。在你的无限中,思想全部 失落,梦幻不再飞翔,疲惫的想像徒自空忙,找 不到海岸,寻不见海疆,而且——在它飞经的极 其广阔的路途中——也觅不到一个比它当初的起 飞处更接近中央的地方。
18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18世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现实主义小说
歌德
第一节 概述
一、启蒙运动 二、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三、启蒙文学的特征
一、启蒙运动
启蒙就是人类走出自我设置的不成熟状态。不
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
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
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 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 的了。大胆求知吧!这才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伊曼纽尔· 康德《什么是启蒙》1784年
卢梭 1712-17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