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胶质瘤的影像诊断

胶质瘤的影像诊断


颅脑疾患的CT征象
7 .蝶鞍的改变 蝶鞍的扩大也属于骨改变,其扩大、鞍 底骨质变薄及破坏多见于垂体瘤。 8 .脑池的扩大 多见于脑外肿瘤。

颅脑疾患的CT征象
定位征象 在横断轴位 CT 片上定位主要依据病灶同一层 面所显示的骨、脑室、脑裂和脑白质来区别病 变在大脑半球的额、颞顶或枕叶及小脑。有时 区别脑内、外,幕上、下,还有一定的困难。 1. 脑外征象:“D”字征 主要表现脑池扩大,脑表面和脑白质向内移位、 颅骨受侵及病灶常基底于骨结构上而称为“D” 字征。
胶质瘤的影像诊断
山东省肿瘤院 郭守芳
总论

颅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指包括所有 来源于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 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还包括转移性 肿瘤和淋巴瘤。临床上要求能确定肿瘤的位置、 大小、范围、数目和性质。颅骨平片诊断价值 有限,少数能定位甚至定性。脑血管造影可作 出定位诊断,有时可作出定性诊断。CT及MRI 对肿瘤的诊断优于传统的X线检查。CT定位与 定量诊断可达98%,CT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定 性诊断正确率可达80%以上。MRI对肿瘤定位 诊断更准确,但定性诊断有时也有困难。
星形细胞瘤

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oma) 本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30%,占神经胶质瘤的70%以上。男性较多见。成人 多见于大脑半球,小儿多见于小脑。最近研究表明该 肿瘤中原癌基因sis有过度表达,erb-B1则有放大。根 据Kernohan氏分类,一级相当于星形细胞瘤,二级相 当于成星形细胞瘤;三四级则相当于多形性成胶质细胞 瘤.肿瘤血管近于成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合较为紧密.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血管形成不良,毛细血管内皮细 胞结合稀松.一级星形细胞瘤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与 脑质分界较清,占位表现不明显,仅有邻近脑室局部轻微 受压和/或中线结构轻度向对侧移位,占位表现及周围脑 水肿均较显著,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 星形细胞瘤的特征.

右大脑半球肿胀,肿 瘤边界不清,部份呈 胶冻状
星形细胞瘤

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可相似于纤 维型星形胶质细胞、原浆型星形胶质细 胞和肥胖星形胶质细胞,故分别称为纤 维型、原浆型和肥胖型星形胶质细胞瘤。 前二者为良性肿瘤,后者性质介于良恶 性之间。如肿瘤细胞出现间变,细胞密 度增大,异型性明显,核深染,出现核 分裂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则为 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为恶性肿瘤。
总论

颅内肿瘤发病情况在小儿与成人不同。婴儿及 儿童期以幕下肿瘤常见,其中髓母细胞瘤、星 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发生率较高。成人中约 70%的颅内肿瘤位于幕上,中年人最常见为胶 质瘤和脑膜瘤,老年人则最常见为脑膜瘤和转 移性肿瘤。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部位不同而 各不相同。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为癫痫、偏瘫、 视听觉障碍、复视、头痛以及其它颅内压增高 的体征。但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且晚期出现, 因此,神经放射学检查是脑肿瘤诊断的重要工 具。
胶质瘤(glioma)具有特异的不同于 其它部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1)良恶性的相对性:无论高度分化或低度分化的胶质瘤 均呈浸润性生长,更无包膜形成。生长迅速、间变程度高的肿 瘤,与周围组织截然不同,故边界往往较清楚。 第三脑室分化良好的幼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由于位于手 术禁区,无法进行切除。因此预后不佳。 (2)局部浸润:胶质瘤的浸润性生长主要累及血管周围间隙、 软脑膜、室管膜、神经纤维束间。 (3)转移:①脑脊液转移是颅内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相当 于颅外恶性肿瘤细胞的淋巴道浸润和转移,特别是位于脑室旁、 脑池旁的肿瘤发生这种转移的机会更多。②颅外转移极少见, 其中80%以上均有颅脑外科手术史。
图 1
图2
A:仰卧位 B:俯卧位
颅脑疾患的CT征象


直接征象 1. 密度:同病灶周围脑组织密度相比可分为高密度、 等密度、低密度,病灶密度不均者为混合(杂)密度, 密度的改变不仅能直接显示病灶,还有助于组织学诊 断。 2. 大小:即病灶的体积,病灶大小不仅对定性诊断有 用,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很大作用。 3. 边缘:病灶边缘清或不清,光滑锐利,不规则及有 无分叶等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良恶性及脑内、外等。 4. 形态:病灶的形态有利于病灶的定性,代表着一定 的生长方式,例如,脑膜病及脑转移瘤常为球形,而 胶质瘤多为不规则形。
颅脑疾患的CT征象
9. 骨增生和破坏:是肿瘤侵犯骨的直接征象。 10 .增强:病灶增强CT检查最重要的征象之一。病灶增 强是指血管内增强,如正常血管显影,A瘤显影, AVM显影等,更主要的是造影剂在血管外的渗出,多 见于有血脑屏障破坏的肿瘤,如胶质瘤的显影,及没 有血脑屏障的肿瘤显影,如脑膜瘤,转移瘤,听N瘤, 垂体瘤等。有助于定性诊断,还有助于显示等密度病 灶。病灶的增强分增强与不增强两种,如星形细胞瘤 一级一般不增强,脑膜瘤常有明显增强。而增强又分 为均匀一致性增强及非均匀一致性增强,后者肿瘤内 成分不一。非均一增强分为中心增强、周边增强、环 形增强等,其中环形增强较为常见。
星形细胞瘤

高度恶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称为多形性胶质母 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多见于成 人。肿瘤好发于额叶、颞叶白质,浸润范围广, 常可穿过胼胝体到对侧,呈蝴蝶状生长(图1624)。瘤体因常有出血坏死而呈红褐色。镜下, 细胞密集,异型性明显,可见怪异的单核或多 核瘤巨细胞。出血坏死明显,是其区别于间变 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特征。毛细血管明显增生, 内皮细胞增生、肿大,可导致管腔闭塞和血栓 形成。肿瘤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患者多在2 年内死亡。
星形细胞瘤

肉眼观,肿瘤为数厘米的结节至巨大块 状。分化较好的肿瘤,境界不清;而分 化程度较低的肿瘤则境界分明。瘤体灰 白色。质地视肿瘤内胶质纤维多少而异, 或硬、或软、或呈胶冻状外观,并可形 成大小不等的囊腔。由于肿瘤的生长、 占位和邻近脑细胞的肿胀,脑的原有结 构因受挤压而扭曲变形(下图)。
星形细胞瘤

颅脑疾患的CT征象


4. 病灶部位 多指肿瘤起源部位,不同肿瘤的起源各有特点, 如鞍区肿瘤,鞍内常为垂体瘤,而鞍上常为颅 咽管瘤。 5 .病灶的形态和分布 病灶的良恶性不同,境界不一。形态也不同。 如胶质瘤多为不规则形。 6 .坏死腔指注药后的不均匀增强,常表现一种 特殊的环形增强,如薄壁环形增强的病理基础 常为周围脑组织的反应性血管增生;花边样厚 壁增强多见于恶性肿瘤坏死后残留的肿瘤等。
颅脑疾患的CT征象




5. 结构:指病灶的内部结构,多表现在密度的高低上, 以CT值为表现。如囊肿、肿瘤内部的坏死液化则多为低 密度,钙化则多为高密度。 6 .多少:即病灶的个数,反应不同病变的特性,如转移 瘤以多发为主,胶质瘤则以单发为主,病灶的多少有利 于定性诊断。 7. 部位:即肿瘤位于颅内的位置,准确的肿瘤起源部位, 对定性诊断十分有益,对手术方案的设计,部位诊断也 是必不可少的。幕上幕下,鞍区,松果体区,桥小脑角 区等均能判断出肿瘤的大体类型。 8 .种植:即通过脑脊液的肿瘤播散,一般多见于室管膜 或蛛网膜下腔的种植,对定性诊断和治疗也相当重要。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Ⅰ级

Ⅰ级星形细胞瘤。 CT平扫(左图)示 右侧额颞部低密度病 灶,密度均匀,边界 清楚。增强(右图) 后病灶无强化,中线 结构轻微左移。
右颞叶胶质瘤Ⅱ级

星形细胞瘤Ⅱ级

Ⅱ级星形细胞瘤。CT平 扫(左图)示左额颞部 低密度灶,其外后方可 见一略高密度结节,。 左侧脑室体受压,中线 结构右移。增强(右图) 示结节均匀强化,整个 病灶呈类圆形,边界清 晰,周围无甚水肿。

颅脑疾患的CT征象
2. 脑内征象:“O”字征 脑池变窄、脑皮质紧贴于骨板、颅骨常 无改变而病灶常以锐角与骨结构相切而 称为“O”字征。 3.鉴别幕上下病灶时多用冠扫

颅脑疾患的CT征象
定性征象 1 .CT值 无特异性,只对脂肪组织相当可靠。 2. 钙化 CT 对钙化的检出率多于 X 线和 MRI 。钙化多见于额叶 的少枝胶质瘤,鞍区的颅咽管瘤,脊索瘤等。 3. 强化前后病灶密度 不同肿瘤各自存其特点,如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平扫常 为高密度;而听神经瘤则为等密度和低密度,但注药 后均可增强,结合平扫和强化可以鉴别。

颅脑疾患的CT征象
4 .脑积水 指脑室扩大,分为梗塞性和交通性两种。梗阻性脑积 水多为占为引起,交通性脑积水多为外伤或术后所致。 5 .脑水肿 水肿一般系渗出性,由于渗透压改变所致,脑转移瘤 常见多为大面积指状水肿。 6 .骨改变 指骨板受压变薄或增厚,变薄多见于肿瘤压迫,变厚 多由于对局部病变的反应。如脑膜瘤常引起局部骨板 反应性增厚。骨破坏是恶性肿瘤的征象。
总论

颅内肿瘤可引起以下症状:①肿瘤压迫 或破坏周围脑组织所引起的局部神经症 状,如癫痫、瘫痪、视野缺损等。②颅 内占位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 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造影; 脑室造影; 气脑造影; CT; MRI。
扫描技术

扫描前准备:将发卡、耳环、假牙等异物取掉 扫描方式 1.多为横断轴位扫描,扫描基线多为眶耳线(OM线),如图1; 有时加用冠壮扫描,病人为仰卧或俯卧位,如图2。 2.层厚多为8-10mm;层距为8-10mm,必要时细扫;窗技术: 窗宽(W)100-200,窗中心(L)35左右。 3. 颅脑CT检查常应用平扫和造影剂增强扫描两种结合平扫用 于急性脑出血、先天性畸形、急性颅脑外伤、脑积水及多发 脑梗塞;而对脑瘤、脑脓肿、脑血管畸形、癫痫原因和脑寄 生虫病等应先平扫再做增强扫描,而对70岁以上老人和5岁以 下儿童以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增强扫描;对只用增强 扫描才能显示病变的复查病例和肿瘤术后放疗后复查的病例, 脑转移瘤可直接增强扫描,不需平扫。
左额顶叶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左颞叶星形细胞瘤Ⅱ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