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数学课堂
甘州区马神庙街小学阮锦霞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大部分光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
我们在课堂中学习,我们在课堂中成长。
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这是对旧式数学课堂的真实写照——如同白开水一般的简单乏味,结果是课堂冷清、学生厌学,效果不佳。
课堂让我们摒弃愚昧和狭隘,懂得知识的浩瀚,从而孜孜不倦,不懈追求;课堂让我们克制虚荣和贪欲,感知人世的真善美,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而课堂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篇章,是学生美好的精神之旅。
课堂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光大之所,是教师展现教育智慧和个性魅力的舞台,是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绿洲,因而课堂也是教师最精彩的人生。
课堂不是寂静无声的图书馆,课堂也不是热热闹闹的交易所,课堂更不是学生思想智慧的禁锢地。
然而现在花俏的情境、华丽的课件,繁多的环节、如林的小手、形式的合作……是当今课改浪潮下的朵朵浪花——瞬间即逝、中看不中用,结果是课堂热闹、学生喜欢,而效果令人担忧。
如何揭开新课程改革的神秘面纱、直面课改、去粗取精,让课堂理性回归,构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理想数学课堂,是我们一直想要的答案。
一、数学课堂应充盈生命活力。
课堂是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折射了他的教学思想。
充盈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
尊重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点,人受到尊重,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尊严的权利"就会伴随产生责任感,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走近学生,走进学生,
让学生感觉教师的可亲可敬。
作为一项职业,要求教师在进教室之前,抛弃各种杂念和不良情绪,满腔热情地走进课堂,全身心投入,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以情动情,以情悦情。
教师不能独占讲台,一个人唱“独角戏”,把学生当作听众,要点燃学生的激情,启发学生的智慧,需要教师的巧妙构思,精心设计,更需要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勇气。
一堂课一个只有老师的讲解是没有生命力的,嘈嘈切切,起起伏伏,师生共同奏出充满生命气息和情趣的课堂旋律和乐章。
课堂要有一定的秩序和空间,但不能封闭和专制。
课堂上可以有不同声音,有老师讲学生听,也有学生讲老师听,更有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与静思。
要有心灵的安全和自由。
不让学生提心吊胆、战战兢兢,说错了,不用怕老师会批评,同学会嘲笑,课堂本来就是不断纠正错误、产生错误的地方。
师生之间平等友好,没有敌意和不满。
教师一旦唤醒了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课堂便呈现勃勃生机。
潜能的开发、精神的觉醒、内心的敞亮是独特个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要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表达所学的知识,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次数,更要关注学生展示的质量。
让学生能够就一个问题,从不同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分析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技巧,归纳解题所有的知识点、易错点,用多种方法解题,就问题进行拓展延伸,能够利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
达到做一题会一类,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上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视界的融合,体验的共享与心灵的共鸣,这样的课堂也使师生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但愿我们的课堂成为我与学生美好的精神家园、智慧源地和快乐天堂。
二、数学课堂应促进智慧生成。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应把学生真正当作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
课堂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导师,更是学生的朋友。
课堂上师生之间应是平等对话、民主协商、教学相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课堂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流的教师是教人,二流的教师是教书。
教育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自主发展,体验成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全部教育的智慧。
”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在于创设开放的情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让丰富多彩的思考交汇在课堂,让新奇、独特的思维打开创造的心门,让闪烁智慧灵光的思想在课堂驰骋。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最重要的是认真地倾听,适时的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是生长知识的地方,每个走进其间的人都应从中获得求知的乐趣,求知的愿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所需的知识。
学会思考,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能适合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
课堂要有预设,更要有即时的生
成,教学灵感和机智的闪现。
布卢姆说“人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
三、数学课堂应洋溢生活气息。
作为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谁也无法替代。
学生在课堂中学的如何,是否真正的乐学、愿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积极参与学习,能否抓住课堂中每个展现的机会,及时的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展现给全体同学,从而获得参与成功的快乐,从而保障自己对知识的自主构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对学生能够及时评价赏识,能否通过自己的现场追问、引导,引领学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得到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
让学生真正的做到总结规律、技巧,对问题处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数学只有契合学生的经验系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对学生来说,数学是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富有挑战性的。
洋溢生活气息的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链接更使数学学习有了实际意义。
把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用生活问题激活课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于课堂,生活中生动的数学事例活用于课堂,数学课堂有了生活之水的滋润,更加富有情趣和魅力。
四、数学课堂应充满灵动色彩。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管理,到达一种乐学,愿学的高效数学课堂。
在课堂中推行小组长负责制,帮扶小对责任制,使学生从不同层面上获得自我管理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管理者,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另外,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反思,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时间,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会反思,善于反思。
课堂中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快乐学习,积极参与。
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者的个人行为。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水平,智力因素等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也是不同的。
新课标提倡学生的合作交流,因而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交流是必须的,也是多向的、多个层面的思想沟通。
师生、生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互完善。
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师生互动,例如教师的追问、引导,更包括生生之间的交流、补充、完善。
知识是通过合作掌握的。
优秀的数学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作用,交流的结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交流者,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鼓励、评价、赏识、追问、引导,但决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代替包办。
教师要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判断、交流、反思的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包含着猜想与尝试、证明与反驳、检验与改进的复杂过程。
数学教学是活的、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的、封闭的。
数学课堂教学正是要引导学生浓缩地经历当初人们
探究这些知识的历程。
老师的教案只是课堂的预设,有着不同理解能力的孩子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
学生在学习时的情感投入与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紧密相关。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兴趣和需要,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
因而,一堂优质的数学课,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赏识、评价,让学生体验参与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由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
从而在数学课堂中快乐学习、自主求知。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快乐,愉悦,人人参与的氛围,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做会学生,学会做人。
教师应在充满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的课堂气氛中,让孩子们相互启发,相互竞争,把一次次的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