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件第一章公共政策学与公共政策学概述
●课件第一章公共政策学与公共政策学概述
马克思主义的政策思想传统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无产阶级政治家留下的政
策思想与政策实践 ○毛泽东关于政策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2.当代的中国公共政策学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的公共政策学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四.为什么学习公共政策学 (JC)
●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与公共的利益 ●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政策研究的取向
●政策网络的特征:主体多元;民主开放;协商辩论;问题连接
●政策网络的功能与价值 解释传统政策失败的原因,消解传统公共政策在主体、程序和价 值上的合法性危机 从行动者之间关系与结构的视角解释政策过程、变化和结果 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制定质量;有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政策系统与政策网络案例分析
1.北京市烟花燃放的“禁改限”政策 2.多元政策主体关注怒江水电开发 3.环境演化过程中的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功能
1.常态社会中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导引功能 ○协调功能 ○控制功能 ○分配功能 ○象征功能
2.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 ○维持社会均衡稳定 ○保证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变革求新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类型与公共政策活动的类别
一.公共政策的类型
1.外国学者的分类 ●分配性政策 管制性政策 再分配性政策 (根据根据公共政策对社会发挥影响的方式,西奥多.J.洛伊) ●物质性政策 象征性政策 (根据政策所分配利益的种类,穆雷.艾德尔曼) ●实质性政策 程序性政策 (根据政策是否直接改变客观对象,安德森)
○知识条件(外围知识背景)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积累
●现实条件 公共政策学在美国诞生的现实件(图示)
■
公共政策学在美国诞生的条件与原因
(从中可以考察公共政策与实践的紧密关系)
◆二战后美国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孕育美国公共政策运动 社会贫困与政府消灭社会贫困的行动对政策研究的作用 越战和越战失败对政策研究的影响 水门事件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第六节 公共政策学及其形成与发展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政策学是研究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一般规律的科学。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要素包含其中): ○公共政策及其概念体系 ○政策系统(政策的主体、客体、环境) ○政策过程与政策实践 ○政策理论、方法与模型
2.公共政策学的特点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交叉科学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软科学”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现实的政策辩论促进公共政策(学)的研究 奥本海姆事件引发的原子能政策讨论 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政策争论与反思
◆美国特有的接受政策替代的文化也是促使公共政策学产生的重要 因素
美国人具有从“党派投票倾向”向“问题投票倾向”转变的文化。
当两党政策相差不大时,选民一般表现为“党派投票倾向”;当 社会问题激化、两党路线分歧逐渐加大时 ,选民从“党派投票 倾向”转向“问题投票倾向”;而在“问题投票倾向”中,政策 讨论成为政治的中心。此即“政策替代方案”。此种政治文化有 利于政策科学的发展。
(2)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增强公共政策的应用性 ○由传统的经济和技术理性政策决策研究转向政策调查研究
三.中国公共政策的传统与发展
1.中国公共政策产生的历史渊源
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丰富的政策谋略思想和政策实践经验 ○以民为本、事异备变的政策思想 ○恩威兼施、以柔克刚的施政原则 ○重政策辩论、政策分析的传统 ○国策谋略
○政策学家与政治家关系研究
政策学家采取中立、远离政治的立场是不合理的,相反,政策分 析家应当与追逐权力的政治家合作,融入到政策制定过程之中,与 政策制定者成为知识上的伙伴。
5.西方公共政策科学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 (20世纪90年代)
两种主要趋势:
(1)对原有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化 ○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4.公共政策管理 (随着公共政策活动的发展,公共政策管理会成为一个 相对独立的政策部门 )
第五节 政策系统与政策网络
一.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
1.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 人、团体或组织
2.政策客体:社会问题(事的角度) 目标群体(人的角度)
3.政策环境:社会内部环境和社会外部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公共政策的过程
公共政策一系列活动,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表现为政策方案 的规划、采纳、执行、评估、调整和终结等环节。 公共政策是政治过程与社会治理过程的统一。
4.公共政策的形态
公共政策通常表现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司法解释、党的路线方针、会议决议和文件等行为准则。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特性
策等(根据政策所调控领域的不同)
二.公共政策活动的类别
划分标准:依据公共政策活动主体工作的不同内容和任务 四大类别:亦为不同类别的公共政策活动职业
1.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执行前的规划与决策阶段)
2.公共政策研究 (广义的政策研究,涵盖整个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操作 (具体从事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的实践活动)
其它常见分类:○自由主义政策与保守主义政策 ○集体利益的政策与个人利益的政策
2.国内学者的分类 ○党的政策与国家政策(根据政策制定主体不同) ○全局性政策与局部性政策(根据效力范围不同) ○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根据政策层次不同) ○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性质不同) ○经济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社会政策、外交政策、军事政
重要的政策环境:
社会经济状况的划分
1.静态划分 信息子系统 咨询子系统 决断子系统 执行子系统 监控子系统 2.动态划分 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终结
三.政策网络
●政策网络是政策系统的子系统(主体子系统)
●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市场与社会 力量围绕共同的、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 的)和非正式的联系。[政策网络与协商民主]
◆美国政策研究组织的兴盛及充足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公共政策学 的形成和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及各类基金会都投入较多的资金扶持公共政策的研 究,使其发展更为迅速。
2.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创建时期(20世纪50年代)
“关于国际关系论的革命性、发展性学术讨论会” 会议成果的论文集:《政策科学》(1951),拉斯韦尔和勒纳
公共政策学
第一章 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学概述
公共政策是现代政府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公共权力机关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实现国家职能, 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是政府存在的基础。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第一节 现代公共政策总体逻辑结构
■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涵分析
“政策”词源考
一.公共政策含义的多种界定
合编,被看作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政策科学的诞生标志。
拉斯韦尔认为公共政策学的六个规定性(特征)简要:
(1)以民主体制为前提;(2)使用数学公式和实证性数据; (3)对时空的敏感性; (4)跨学科研究; (5)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参与政策研究; (6)以社会变化发展为学科的核心内容,重视模型研究。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个分水岭】
动计划或方案。
二.公共政策内涵的综合理解
(结合公共政策的主体、目标、过程、形态 )
1.公共政策的主体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多元的,公共政策活动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 主导、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公共政策的主体的多元性决定 了需要科学民主地决策。
2.公共政策的目标
公共政策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或推动某项事业,以维护和实现公共 利益为目标。
的推行实施与执行的模型
评价: ○德洛尔对行为主义的批判重建了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基础,有力
地推动了政策科学的发展。 ○但德洛尔构建的总体政策是一种元政策或“超政策”过于理论
化,很难理解;试图使公共政策学成为一门包揽统率其他相关 学科的总科学是不现实的。
继拉斯韦尔和德罗尔之后,西方公共政策学家的研究,共同促成 “政策科学运动”。
1.常态社会公共政策活动的普遍特性(基本特征)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阶级性和社会性) ●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与合法性 ●整体性与多样性
2、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特殊特性 ○公共政策问题更加复杂化 ○公共政策内容更为丰富化 ○公共政策模式方法日益多样化
评价:●行为主义侵染,过分看重自然科学方法,对行为进行量化 处理,用数据说话。
●政策分析不考虑伦理价值,公共政策游离于价值判断之外
3.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 标志:德洛尔的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 【公共政策学的第二个分水岭】: 《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 《政策科学探索》(1971) 《政策科学构想》(1971)
4.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自我批判时期(20世纪80年代)
○政策效率的研究
从公共政策的比较中研究效率 从公共政策产生与运行的环境方面研究政策效率
○政策信息多元化的研究
要从立法机关、各级政府、宣传团体、法院等与政策制定和执行 有关联的政策利害人那里获取政策信息,还要在不同的政策利害人 中取得共识,制定出平衡不同观点和意见的满意政策。
定的活动过程; 公共政策是包括决定、实施等环节在内的具有连续性的活动过程。
3.“行为准则”型定义
林金德《政策研究方法论》 克鲁斯克和杰克逊《公共政策词典》
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 孙光《政策科学》 宁骚《公共政策学》
伍启元(台湾)《公共政策》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
这类界定强调:
公共政策是引导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准则或者指南; 公共政策是管理部门保证社会或某一区域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