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 第一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课题 第一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2014学年高一化学备课组【预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预习重点】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原子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方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教学过程预习提纲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3.排布规律⑴按能量由低到高,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①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②②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③③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个(K层最多有____个)⑵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能划出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呈现周期性变化。

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半径。

(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离子半径逐渐。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同种元素的各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高价阳离子半径低价离子半径。

【自主探究】)①④⑴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⑵具有最低负化合价的是___________⑶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 ⑷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探求新知】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的特征: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1)质量很____(9.109×10-31kg); (2)带_____电荷;(3)运动空间范围_____(直径约10-10m) ;(4)运动速度_______。

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___及____、能量由___至____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n代表电子层数);(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____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_____层,当第___层排满后,再排第____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_____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

3、电子的能量高低与离核远近的关系:电子层 1 2 3 4 n电子层符号 K L M N ……离核距离近远电子的能量()()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4、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变化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对于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以下量的关系:│最高正价│+│负价│=___________三、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对于原子半径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________。

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1)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结论】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____;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_____。

【自主探究】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思考、交流】阅读教材,思考、交流下列三个问题: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课堂达标】1.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4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 )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2.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A.8 B.14 C.16 D.173.某原子核外共有n个电子层(n>3),则(n一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 )A.8 B.18 C.32 D.2(n一1)24.A、B两原子,A原子L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分别是 ( ) A.硅和钠 B.硼和氮 C.碳和氯 D.碳和铝5.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A.3 B.7 C.8 D.106.有A、B两种元素,已知元素A的核电荷数为a,且A3-与B n+的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 ( )A.a—n一3 B.a +n+3 C.a+n一3 D.a—n+37.由短周期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A2B3,A3+比B2-少一个电子层,且A3+具有与Ne原子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2B3是三氧化二铝 B.A3+与B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同C.A是第2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 D.B是第3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8.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夕}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核电荷数为l 到18的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A.3对 B.4对 C.5对 D.6对9.(08年北京高考卷)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m X a+与n Y b-,得m+a=n-bB.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C.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D.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X一定大于H n Y10.(08年全国高考1卷)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 )A.3和17B.1和8C.1和6D.7和1211. (08年广东理科基础卷)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2)编写:2014学年高一化学备课组【预习目标】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预习重点】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教学方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复习巩固】1、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有哪些?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2.写出下列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Mg2+ F- Br- Ca2+【基础知识】性质强弱判断依据金属性非金属性二、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实验一] Mg、Al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两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Na Mg Al[实验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总结]Na、Mg、Al与水反应越来越,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金属性逐渐。

[小结]第三周期元素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总结】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

三、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四、元素周期律(1)定义:。

(2)实质:。

【自主探究】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关测试】A组1.请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Mg、Al的化合价分别是,推测:它们的失电子能力逐渐,金属活泼性逐渐2.Na与冷水反应的方程式为Mg与热水反应的方程式为能够证明Mg与热水反应放出的气泡是氢气的方法是能够证明Mg与热水反应生成了碱的方法是,现象是。

证明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的现象是从以上实验得知,三种金属化学活泼性顺序为,你判断的依据是2.请画出Si、P、S、Cl四种非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主要化合价是,根据推测金属活动性的经验,可以推测这四种非金属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

写出Si、P、S、Cl四种氢化物的化学式,它们的稳定性依次可以从非金属与反应,生成的难易程度,或者的热稳定性,或者非金属之间的反应,推测非金属之间的活泼程度。

Si、P、S、Cl的活泼性顺序为,或者说非金属性逐渐。

4.综合第三周期的8种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规律:同一个周期的元素,相同,但是逐渐递增,电子能力逐渐,电子能力逐渐,从宏观方面看来,就是性逐渐减弱,性逐渐增强。

这种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规律性的变化,称之为。

相关主题